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艺术语言意象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符号,它的符号意义是意象自身性质和象征效应的统一,它是对事物的拟态表现,它所蕴含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所假之象本身的象限,从而生发出象外之象。发话主体为“尽意所立之“象”,是一种佯谬性的复合意象,具有多向性、扩展性,能形成一种似谬实真的艺术张力。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主体“立象”只是为“尽意”创造了条件,真正的“尽意”要通过受话者接受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思维的角度看,艺术语言意象是一种艺术思维。意象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运思过程。本文从创作论的角度探讨了艺术语言意象从内在生成到外化的全过程,强调发话主体素质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从“立象以尽意”的本质、特征、美学功能和心理基础等方面,论述了意象化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表情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的审美体现了审美活动的情感的思维形式,它是发话主体一种特异的审美发现。它是一种自然的表情语言,使言语脱离木讷之气,瞬间鲜活灵动起来;它是发话主体自然的心象形成,所以艺术语言之兴,关键在于取象,使之升华为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
发话主体创造艺术语语言的“本”审美活动,实际是一个审美意象过程,意象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问题,艺术语言蕴育着发话主体的情、意、神,所以它才有活的生气,使象活真情为,艺术语言是情感的反映形式,所以它的拘泥于一种形式,它的生成情就象是发话主体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的形式化,它外,形象感人,它内,蕴藉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遥思。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Image)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情感性是修辞意象的显著特征,其在文学表现中起到三个作用:一是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象以情为先;二是形成超强的可视性;三是凸现作品风格,彰显作者个性。  相似文献   

6.
艺术语言中的境就是一种虚无之境。它所反映出的形象,并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造。它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一。它产生于现实的极限处,既超越现实,又超越发话主体自身。它“立象以尽意”,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生气远出,不死灰,腾跃出艺术形象的灵气。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8.
对“象”的认识由来已久,意象在我国的语言运用中也有深远的渊源,从老子的“道”到《易传》中的“圣人之意象”再到后来的“意中之象”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语言理论联系紧密,意象美是艺术语言的精神特质,“立象以尽意”是解决“言不尽意”的办法,亦是艺术语言重要的表意、特点。  相似文献   

9.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抒情性文本(诗歌为主)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因素,它需要传情的内涵与意象的意念符号间建立起同构关系,达到意与象最自然的契合、最自然的相似。因此,写作主体在抒情文本建构中应该精心择用意象:择用具象特征的意象;择用寓涵丰富的情感信息的意象;择用凝聚文化内涵的意象;择用能够整合为“立象尽意”的意象。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审美的语言活动,它是以一种变异的超普通语言的手段来创造出生动可感的意象而实现其审美功能,完成其艺术效果的。一切语言材料到了艺术语言中都要经过艺术的熔铸和加工,使之为创造艺术形象服务。古人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化的途径。人的精神美质,情感美质,只有通过“立象”的过程,也即艺术化的过程,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纷纭的世象中,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握至美,外化于形,于是,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玩味不尽的美的语言世界--艺术语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具体的诗例论述了七月诗派的一个艺术特色——热情的情思和鲜明的意象的深层次结合。本文指出从这一艺术特色中可以得出这样四个特点:一、激情的倾吐具有深沉的血肉感;二、创造的意象不仅新鲜生动,而且富于深远的审美意境,三、诗篇的意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诗篇创造的意境境深而含蕴,但决不朦胧隐晦。  相似文献   

13.
莫友芝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艺术手法灵活,注重炼意炼字,意浓情真,创造了众多的美妙意境,韵味无穷.莫诗意境的审美特征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意与境浑的情性美和深邃悠远的韵味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利用语言符号系统创造出的一种特殊意境,它并没有改变所指的物质形态(语言符号),而是一种问接性的艺术塑造,因此所塑造的意象更为自由,更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拟从审美的艺术思维角度,以莎士比亚悲剧(奥塞罗)为文本,探析在剧中所创作的意象空问,揭示它们的深层含义及其功能。进一步体会其怎样强化戏剧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自然意象指的是创作主体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赋予自然界中的客观事物,并使其服务于整个语篇形式和内容的客观物象.自然意象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在韩礼德语篇衔接理论的指导下,以唐宋贬谪诗词为语料,对贬谪诗词中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认为自然意象能够将诗词有效地衔接成一个完整的语篇,同时为贬谪诗词语篇衔接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创作的计算机水墨动画代表着水墨动画艺术发展的趋势。其最大的特点是多视角追求意境美,其表现形式分为二维和三维,其应用范围包括广告、影视、游戏等。文章从创意设计、水墨画面绘制、影视语言、声音、后期制作、时空等方面阐述了计算机水墨动画意境的多元表现视角。  相似文献   

18.
对近代学者王国维的“境界”(即意境 )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重要特性作了探讨和阐发 ,认为意境说是对中国诗歌多种艺术美原则的精妙总结而又有所发明 ,已成为评论诗歌及至各种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重要艺术标准 ;论述了意境运用的可操作性、广泛性和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痖弦是台湾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把东方传统的文化精神和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紧密结合,创作出具有西方现代审美风格的纯正汉语诗。他的《深渊》是对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深反思,也是对日益丧失掉社会精英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的痛苦揭示。诗中使用意象和戏剧化因素来将情感客观化,尤其是"太阳"这一意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炫目的超现实主义技巧背后,表现的是诗人最为深沉的情感和隐忧,体现了举重若轻含蓄蕴藉的诗美。  相似文献   

20.
弥尔顿的《悼亡妻》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均为中西悼亡诗中各自的经典之作。这两首作品虽题材相同,但在诗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意象等诸多方面却大相径庭。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并尝试从中找到在这些方面两首诗作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