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军波,现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曾参与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自办发行,2001年进京创办京华时报,主管发行,赢得"魔鬼发行"之誉.自2001年创办京华时报起,谭军波在8年间转战了6家媒体,其间经历了怎样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公历2008年3月26日.农历戊子二月十九,据<万年择日通书>,宜:开张,开市,动土.当天,也是观音诞生日.大吉大利.当天,<东莞时报>(以下可简称时报)诞生.我们的创刊晚会叫"太阳出世"!何等的大气!  相似文献   

3.
东莞时报创刊于2008年3月26日.这是近几年国内唯一新创办的都市报.从发行上来说,我们大力倡导并践行整合营销做发行的理念.有许多亮点,有不少案例,值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26日,《东莞时报》三周岁。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很关键,所谓三岁定终身。确实应该好好总结的。  相似文献   

5.
周智琛 《新闻实践》2010,(11):27-30
20页的改版总纲,5个厚厚的配套细案。 这是《东莞时报》2010年优化升级时所用的蓝图文本。它是东莞报业总体产品策略的一部分,也是网络时代纸媒突围的衍生品,更是一份区域报纸市场活力爆发的拐点。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8,(6):11-19
谭军波的八年轨迹2001年3月~2004年6月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2004年6月~2005年10月任《重庆商报》副总裁;2005年10月~2006年6月任《上海证券报》副总编;2006年6月~2007年1月任《广东工报》社长;2007年1月~2007年10月任《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2008年1月至今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7.
近期,解析"中国梦"的报道频现于纸媒显著位置。作为最贴近基层的地市报,如何用版式语言更好地解读"中国梦"?拿过几个设计大赛金奖的东莞时报社设计团队进行了一番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善变的困惑《华夏时报》的三个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涵 《传媒》2003,(6):26-29
从关注弱势群体、克隆南方周末的"大报",到服务少数中上层人士、办"新型主流报"的"瘦报",然后是定位市民新闻的都市类日报的"小报",两年半的时间里<华夏时报>三次改头换面.当2002年6月10日,<华夏时报>变成都市报的时候,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嘲讽.  相似文献   

9.
7月14日,<京华时报>为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推出了精心策划的"奥运金版",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上市的报纸便纷纷售罄,当天<京华时报>的发行热线也被打"爆"了,紧急求购报纸的人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0.
史晓芳 《传媒》2003,(6):58-61
一 2003年5月31日是个周末.这天出版的<财经时报>一版头条的标题是"陷身问题贷款‘上海首富’确被扣查". 同一天,只有另外一两家全国性的财经类报纸比较详尽地报道了这一后来为海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新闻.而<财经时报>是最早证实事件的主角周正毅已经被警方扣查的媒体.  相似文献   

11.
上海<时报>[1]于1904年6月12日创刊.因报头印有"ESTERN TIMES"被誉为"东方泰晤士","老上海"常以"申、新、时"三大报并称[2].胡适认为<时报>之所以被人所"爱恋"主要有两个原因:短评和文学[3].在当代新闻史理论中,一般认为<时报>最有影响的,是它对报刊业务的改革,包括时评专版、新闻时效性、刊载小说以及版式印刷等[4].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8,(1):35-35
在正式创刊5年以后,京华时报用"暴富"的速度回应着来自报业同行的鄙夷和指责.2006年5月28日,吴海民和他的报纸照例高调宣布自己的一系列辉煌数字.当然,这些数字并不是第一次从吴海民嘴里说出来.3个月前举行的影响中国高层峰会论坛上,这位京华时报社长便宣布已经占据61.21%的北京市场份额,报纸铺摊率达到100%,实销率实现99.36%.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在<京华时报>创刊十年座谈会上,到会的领导、专家对<京华时报>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京华时报>代表了我国都市报最主流阵营的发展历程和发展道路,把脉<京华时报>,全面总结<京华时报>的成功经验,研究<京华时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之策,对整个行业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与会的领导、专家中,选取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三位的发言进行了整理,他们虽然不是针对"再造报纸"这一主题进行的发言,但其观点对"再造报纸"大有裨益,因此特编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4年前的2016年12月31日,《京华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楷体字的"致读者":《我们只是转身我们不会离去》.次日,2017年元旦,这份虽仅出版15年却知名度很高的纸质都市报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3,(2):64
京华时报:云报纸已带来800万广告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传媒大会·2012年会上,京华时报获评"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十大都市报"之一。京华时报总编辑李洪洋当选为"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传媒年度影响力人物"。他在论坛中介绍说,京华云报纸自2012年5月17日向全球首发以来,云报纸已经为京华时报带来800万广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前纸媒发展的不利形势,《东莞时报》总编辑、知名报人谭军波说,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应该勇于担当、勇于挑战,而不是贪图安逸,无所作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已经习惯了面对困难时的坚守,习惯了困顿中的拼搏。面对纸媒的低迷,我们应将压力变动力。人生将因此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9月29日,一代报业大亨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亦称大苏兹伯格,与其父老苏兹伯格和其子小苏兹伯格相对应)辞世,美国总统奥巴马赞誉其"在执掌时报的30余年间,帮助实现了时报转型并确保了其地位,即世界最成功和最受尊敬的报纸之一"。他在1963年6月受  相似文献   

18.
记者部落     
周智琛和《东莞日报》、《东莞时报》,一直被视为中国地市报业新锐的代名词。作为中国80后报人的符号式人物,周智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闻狂人。请看《周智琛:天生痴狂的传媒魔法师》。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三昧》2008,(1):18
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全力治理报纸散滥状况的同时,中国报业市场的竞争继续呈现白热化趋势.即便如此,那些富有政治抱负的人们还是对传统的办报模式心存幻想.1998年1月1日,中国引进时报创刊.在中国报业压缩整顿的背景下,这显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揣测它的创办者吴海民运用了在新闻出版署担任司局级干部时的人脉资源.但是,中国引进时报的遭遇与那些生不如死的行业报几乎一样,创刊时的邮局征订数仅仅只有700份,其中包括免费赠送的500份.3年以后,中国引进时报停刊,吴海民痛感"经受了一次生死磨难,才会对陈旧观念彻底清理",决定利用闲置下来的刊号闯荡市场,这便是后来叱咤京城的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20.
徐颉 《传媒》2010,(6):27-29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竞争优势,通过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筹划京华传媒集团和启动上市等策略,再造纸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