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及美术形式效应的视知觉问题。一通过视觉生理和生活积淀的交融与互动,阐释人的视知觉过程,分析视觉能动效应的心理机制和区别不同的视知觉关联。二从相对比而变化的形式效应方面阐述意识形式,理解美术形式效应是一个互动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阿恩海姆看来,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表现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心理力和物理力的同构.这些同构性则要通过所谓视觉动力形式去实现,利用动态漫画的技术品性,从视觉动力出发,通过构建线条和颜色的新型组合关系,辅之以画面的动态和拟音效果,将各种形式因素通过不同组合,进而产生“有意味”结构形式.利用阿恩海姆所强调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来探询动态漫画艺术表现,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动态漫画所承载的表现意义和意味.  相似文献   

3.
素描是建立在观察方式基础上的视觉感受,素描教学应围绕提高学生视知觉感受力展开。  相似文献   

4.
知觉的产生,既有当前刺激物的直接作用,又有过去知识经验参与的间接作用。知觉是在当前刺激物直接作用下,依靠过去知识经验间接的补充、纠正和整合作用而实现的关系反射。  相似文献   

5.
以鲁道夫·阿恩海姆为代表的完形心理学美学为西方现代抽象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它将视知觉依据完形倾向所组织起来的完形形式作为艺术的本质,而抽象艺术更直接地呈现出视知觉的深层结构,体现出现代艺术的进步性。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具有鲜明的完形美学特征,他认为抽象形式中的张力结构是艺术承载精神的根本所在,他在理论上的先知先觉印证了完形美学为现代艺术辩护的有力性与合法性。乔纳森·克拉里以"视觉考古学"的方法,指出完形心理学与抽象艺术的发展共享一套"视觉机制",从而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弥补了完形美学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毕加索的绘画《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立体主义时期的第一幅绘画,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分水岭,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观看方式。画面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运用几何化和平面化的处理方式将形体的体量感转为二维的表达方式,彻底改变了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以三维立体手法表达空间感的传统绘画形式。文章通过对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说,来分析《亚威农少女》绘画中的平衡形式美,了解影响平衡的"力"的因素,从视知觉的角度来分析绘画,从根本把握绘画的平衡的形式美,对未来绘画形式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完形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以参照构架的概念为基础,认为人类的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知觉分化的过程而来。因此,相对于成人,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在视觉审美上仍具有简单感性的特点。事实上,只有通过精细知觉而获得的感性意义,才会远远超过对直观形体的审美判断,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审美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青少年在审美意义上的视觉洞察力?如何帮助这一群体从简单地直观感受到有意识地建构审美参照系?如何引领他们在审美参照框架下丰富其“视觉恒常性”?“大观念”不失为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宇  季春阳 《化学教学》2021,(11):25-31
教科书中不同色彩的应用对学生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影响效果不同.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心理学的视知觉理论,对教科书的主色调及书中主要呈现的紫色、蓝色、绿色、灰色四种颜色及混合色彩搭配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色彩在教科书中的应用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合理运用色彩会提高学生对教科书的喜爱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价值导引和知觉定位的作用非但没有完全消减,反而有所增强。美俄日韩对朝鲜的生存与发展的知觉认知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推断,即美日的"朝鲜威胁论"、俄罗斯的"朝鲜负担论"以及韩国的"朝鲜崩溃论"。固执地坚守以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对国际环境与国际关系的错误知觉,甚至会产生国家间关系的严重敌视或是对抗。历史传统和地缘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理性对待朝鲜,要力避错误知觉,确立起战略思维,并放眼于长远和未来,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角度,稳步构建起中朝之间的正常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0.
艺术语言是情感化的语言形式,艺术语言中的情感是知觉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西方经验派美学家鲍桑葵、桑塔耶纳将审美情感称作知觉对象的“第三性质”。洛克在此之前提出了对象“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说法。他所说的“第一性质”是指知觉对象的客观性质,比如大小、数量和某些不以环境而改变的性质等;“第二性质”是指依存于人的感知的性质,比如:人的视觉感知到的色彩的赤、橙、黄、绿,听觉感知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味觉感知到的苦、辣、酸、甜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论错视在设计中的应用——“将错就错”的设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巍 《林区教学》2009,(4):118-119
阐述了错视的形成原理,及其被应用到视觉创作领域的演化过程,进而提出“将错就错”的设计理念,即合理利用错视现象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何满仓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53-55,70
中国现代诗歌诞生之后,逐渐形成了诸多流派。各流派既互相依存,亦互相竞争排斥,同时也相互渗透吸取,从而促进现代诗歌多元化格局的形成。诗人们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综合吸取中国古典诗歌和外国诗歌的手法技巧,进行着融古今中外诗艺于一炉的艺术建构。本文着重对现代诗歌艺术流变创新和形式体制建构进行探讨,给当今诗坛以借鉴。  相似文献   

13.
梅洛-庞蒂的知觉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他把艺术--尤其是塞尚的绘画艺术,作为他的知觉现象学的绝佳例证.我们认为塞尚的绘画与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塞尚的绘画理念与梅洛-庞蒂所要探究的知觉世界不谋而合;第二,塞尚的绘画技法佐证了梅洛-庞蒂的知觉理论.  相似文献   

14.
职业中专的艺术教育,在强调技巧、操作和实用的同时,进一步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把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讲解清楚,"形式"就是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有意味的形式"的著名论点有助于解答这一问题,它既可以与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存在相关联,也可以是一种较为纯粹的心理—生理快感,而后者也仍然有着发生学上的人类实践根源。  相似文献   

15.
从康德到康定斯基——艺术先验形式论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西方美学史从康德、荣格、阿恩海姆到康定斯基这四位美学家关于艺术形式的观点、思路,本文考察了纯粹形式、原型形式、格式塔形式和抽象形式这四种艺术的先验形式论范式,从而为艺术形式主义寻索一种先验论的格局、根基和脉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超越叙事学的形式分析,将形式分析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指出叙事的形式不仅仅是形式,形式也是美,形式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自身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钟鸣是一位学者型诗人,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广博的学问交织、渗透,扩大了其诗歌的表现力。经验层面,与北方诗人不同,钟鸣有着鲜明的"南方精神":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果敢与反叛,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时代大环境让他放弃传统,追求发明与实验,奠定了诗歌独特的语言与形式。语言层面,钟鸣追求冲突效果,以词语的实验性质、错裂形式以及不合逻辑的逻辑成分,抓住诗歌的思想之间的关系,身体和语言的关系等。而在独特的个体经验和语言选择中,诗歌的形式也被塑造与充盈。  相似文献   

18.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西方历史上流行的两种艺术本质观:模仿说和表现论,沿着康德艺术自律论的方向,提出艺术是"人类感性符号形式的创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进一步推进了人类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前田约翰曾经说过电脑它不是一种工具,而只是一种材料。用原研哉的话说,设计人在使用电脑软件时不应该照单全收,应深入思考多样化的形式和语言带来的视觉世界。本文围绕由学生一个话题而展开探讨,重点探讨了当下设计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联系,表达了和而不同的观点,更在于求同存异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李雪松 《职教通讯》2012,(31):54-58
以我国西部、中部、东部三地的418位高职教师为例,探究组织政治知觉对高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首次检验工作不安全感在其中是否存在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组织政治知觉、工作不安全感分别与高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具有负相关,但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不安全感有助于增强组织政治知觉对高职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