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的《四世同堂》表现了普通中国人在抗战中的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与觉醒抗争的精神风貌,在正反两种文化人格类型的比照中寻找建构足以复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理想人格的类型,以强化民族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一篇重要佚文——《〈四世同堂〉预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告老舍先生新著《四世同堂》将在本刊发表故事发生在北平。时间是从七七抗战到抗战的第七年。人物以四世同堂的祁家老幼为主,而佐以十来家近邻,约有五十人,或更多一些。其中有诗人,汽车司机,棚匠,人力车夫,扛肩儿的。票友,教员,庶务,掌柜的,摆台的,剃头匠,老寡妇,小媳妇……。他们和她们都有个人的生活与性格,又都有北平给他们与她们的特殊的文化和习惯。他们与她们所受的苦难,一半“咎由自取”,一半也因深受了北平的文化病的毒。故事分三大段: 1.自七七至南京陷落——大家惶惑,不知所从;2.南  相似文献   

3.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4.
从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出发 ,着重从老舍小说语言运用的特征入手 ,归纳了三个方面 :一、突出人物个性 ;二、讽刺、幽默 ;三、地方方言的运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小说语言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从小处入笔,以细腻的笔法,逼真生动地叙写了北平沦陷后的一个小胡同中各色人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表现.他们的辛酸甘苦与悲喜结局,令每一个读着这本书的人为之落泪、扼腕与欢呼雀跃。更为可贵的是作能够超跃学作品真实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特定人物的生活的层面,同时从大处着眼,站在自觉的民族化反思的高度,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惶惑、忍辱、偷生、卖固求荣以及觉悟、抗争、自强、自斯等种种心理及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刻透辟的剖解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中年民族传统化的优质和劣质,从而能够扬长补短.走向自新。因作的这种化反思,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他作品难以比肩的思想价值与永不黯淡的指导意义。本试就作品对民族化的观照与反思.做一二絮言并求指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文学的巨匠大师们中间,老舍是一种文化型的作家。在老舍的文学世界里,他执着而细腻地描写着的似乎是最常见的社会风习、民俗、时尚、思维习惯、行为模式、日常生活相,即使是反映抗战期间北平沦陷生活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也不例外。抗战时期在时代氛围的感召下,表现抗战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一个大体相同的艺术框架,即着重描写抗日的手段与效果,表现抗日英雄们的勇敢与坚毅,歌颂他们的爱国激情  相似文献   

7.
老舍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以描写北平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小说为其所长。1941年前后老舍经历了抗战中期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转折,他开始放弃通俗文艺、宣传文艺的写作,重新接续被抗战打断了的小说写作之旅,从写作风格、写作题材、写作体裁三方面完成了向新文学的回归,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构思和写作提供了深远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学的殿堂中,老舍的小说自成体系,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自当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以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为主要场景,以一群居于其中的平民为人物,描写了抗战时期北平人所遭受的苦难和他们的精神状态。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传神的人物描写,作者不吝笔墨,以娴熟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形像,无论是主要角色、次要角色还是小人物,都深入人心,真实地展现了一幅灾难之下北平人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力论述了老舍在作品中对"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的批判。指出老舍不仅揭示了民族灵魂沉默的原因,也将批判的主题引向反思民族历史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感知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话剧《茶馆》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的面卷,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横断面。《茶馆》将中国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人物的描写中展示了国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四世同堂》和《百年孤独》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从整体上看,两部作品都通过描写家族在历史流变中的人事命运,暴露出民族性格的遗传病,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在其情感背后,都隐藏着作者对民族性格及民族觉醒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和《四世同堂》分别作为福克纳和老舍的代表作品,都是关于家族没落的题材,并以此来反映一个社会的崩溃和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一家族的没落直接体现在青年一代的悲剧中。文章以平行比较的方法,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康普生家的三兄妹和《四世同堂》中的祁家三兄弟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福克纳关注家族没落过程中人内在的精神危机,而老舍所塑造的三兄弟的重点在于展示抗战背景下的国民性格。文章探索两者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传统的美国家族文化和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家族文化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四十年代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下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血写的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作者对抗战时期国民精神特点的审视和思考。小说通过几类人在外敌入侵时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结局,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批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 ,在老舍的作品里 ,日益深入的社会批判、政治批判乃至题旨鲜明的“反侵略”叙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不断深化的文化反思 ,表达着作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思。如《骆驼祥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四世同堂》在“亡城”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等等。老舍的小说从内容上看 ,无论是“文明批判”还是“文化反思” ,都同时显示出一种现代意识 ,如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女权意识等。他的作品使现代与传统 ,世界性与民族性 ,得到了较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我问你答     
?1.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诗人表达了在哪个节日时的心情?2.享有盛誉的民间艺人“泥人张”是我国哪个省市的泥塑高手?3.“兼听则明”的下半句是 。4.我国北方剪纸多用于窗花,江南剪纸最初多用于 。5.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可分为三部,除了《迷惑》《偷生》外,还有一部 。6.现代汉语是以哪个方言区的词汇为基本词汇的?7.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中国戏剧是 。8.《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几交响曲?9.被誉为“中国戏剧的奠基人”,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是 。10.中国10…  相似文献   

19.
以老舍《四世同堂》和《茶馆》为例,本文试图阐释老舍小说和戏剧的贯通性:即结构的简单化、自然化(人像展览结构等);表现手法上的小说戏剧化、戏剧小说化;主题上的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品格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四世同堂》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蕴含为多种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品文化意义的阐释,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一老舍创作《四世同堂》的时候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这是无须证明的,只要看一看作品中许多关于“文化”的议论就可以明白。问题在于:文化意识在《四世同堂》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笔者认为:文化问题是《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