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联系密切,不仅能给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会引发社会效应,推动城市文化和软实力发展,从而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但同时也会对于举办城市造成环境破坏、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等负面影响,深入分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发展的影响,有利于祛弊存利,对推动大型体育赛事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往举办过的一些国际体育大赛及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发现:国际体育大赛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城市文化对地区和国际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应积极申办国际体育大赛,借助赛事的积极影响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警惕奥运经济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奥运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指举办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奥运会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即奥运会每4年举办1次,而从奥运会申办成功、筹办、举办到举办后的后续活动要持续10至12年,在奥运经济的不同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密度、强度、规模不同。这种周期性和阶段性既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奥运会开幕前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也会因为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这种国外所谓的“低谷效应”已经在很多奥运会主办城市出现过。  相似文献   

4.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一项特殊的人类社会活动,在承办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的胁迫效应及其特点,认为承办体育赛事主要对城市的大气环境、水资源、土壤资源和声环境等领域产生胁迫效应,并且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变化性和叠加性等特点。针对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胁迫效应的现象,提出赛前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生态承载力的评估、赛中加强赛事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监控和赛后加强举办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补偿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析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体育事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像奥运会、足球世界杯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够显著地促进举办城市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善和齐备、专业体育队伍建设、增加城市的体育人口、为举办城市积累体育赛事运作经验和提高赛事经营管理水平、丰富举办城市的体育文化、促进举办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城市体育事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张楠  许万林  高朝阳 《精武》2012,(22):4-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西安通过举办世园会对城市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体育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结合西安体育实际,充分利用后世园效应,提出西安城市体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我省竞技体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贵州竞技体育20年的发展概况。得出:贵州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定位准确,“突出重点、强化优势”的成果突出;从1994年至今贵州省运会的延期举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竞技体育的发展;延期举办省运会间接导致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和长效机制的丧失,致使竞技体育的发展后劲不足。改革与发展贵州竞技体育应以举办省运会为突破口,如期举办省运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2014年第2届南京青奥会是对南京城市整体旅游形象一次最广泛、最有效的宣传推广.南京青奥运会的临近,使得南京如何利用青奥运机遇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问题变得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网络检索、专家访谈、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奥亚会举办城市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举办城市在奥亚会会前、会中和会后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策略及其经验,以期为青奥会城市南京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赛会效应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主要从赛会效应特征、赛会效应实证和赛会效应应用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大型赛会进行分析,探寻大型赛会运作的基本规律,归纳总结大型赛会运作经验,就赛会的举办与城市战略定位、生态地区建设、旅游经济发展、城市形象塑造、相关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证,就实现赛会效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给举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促进经济的增长,尤其能提高体育产业的质量,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3市)大型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就苏南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苏南地区赛事举办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为促进苏南地区体育赛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建立城市体育学的缘由、基础、内容等视角,就建立城市体育学进行了论证。研究认为:不断完善的城市学学科建设产生了城市体育学发展的土壤,城市跨越式发展带来的问题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可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效应发挥奠定了城市体育学的建立基础;快速发展的和谐城市与城市体育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迅速崛起的城市经济与体育产业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殷实的经济基础,逐渐兴盛的城市品牌与体育特色为建立城市体育学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是城市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与体育本质关系和城市体育系统内部关系研究是对城市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延伸,是指导城市体育建设与发展的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科研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整理等方法,对10年间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全部民族传统体育论文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剖析研究路线和特点,发现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墨尔本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体育发展经验丰富。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探讨分析墨尔本体育赛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墨尔本通过顶层设计引领体育发展方向,大型体育赛事确保“体育城市”地位,体育基础设施推动“宜居城市”建设,体育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文章结合上海市自身特点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础,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民族传统体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在体系建设上的缺陷,在基础理论上的不足,提出科学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欢  武杰 《体育科研》2007,28(2):48-50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现状的调查,主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民运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上升的空间。对民运会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类,并从大型活动的影响力、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的特殊性、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积极的技术支持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正确把握和应用这些因素,是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道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新疆民运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徐峰 《精武》2012,(35):84-85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群众体育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全圈各地广场上开展的体育运动尤为突出,但由于是人民群众的自发行为,广场体育存在许多看不见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会严重阻碍广场体育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就广场体育的种种现禾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广场体育的健康发展提出规范、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休闲体育中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进入休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小康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民间传统体育,承载着东方人特有的与自然和谐同步的休闲娱乐观,在休闲时代将获得新生的土壤,极大地丰富和充实由西方体育独领风骚的当代体育,也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纪复兴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18.
以探索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为目标,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剖析卷问答、综合分析和会议论证等方法,在对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分析、探索及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化、农村城市化、城市社区化与体育社会化、产业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农村城市化: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选择;城市社区化:体育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城市化:体育产业发展的依托与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法,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创业能力,阐述了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