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清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与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对古典戏曲存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整理,给戏曲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由于明清史料浩繁,汇编时有遗漏。笔者把读书之时遇到的剧目与庄一拂、傅惜华剧目书进行核对,发现了一些未被收录或收录有误的剧目,这里把其中比较清楚的剧目予以考订,给从事剧目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仙剑》是川剧传统剧目之一,作为"江湖十八本"之一的大戏,流传甚广。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六十四冊中有三种版刻不同的《花仙剑》,近又发现北碚图书馆藏一种冉开先改编《花仙剑》民国抄本。通过刊本差异与故事截取、安排的"偷窥"与艳妖之缘、丑世之谑与斗打之趣的梳理探讨,可以见出这些本子,在故事主线与人物重心的演绎、关目设置与戏剧情境的生发、角色声口与不对等场面偏离等方面呈现的独特面貌——艳缘截断与喜谑转关。对川剧大戏同一代表剧目的析出段落、故事缘起、多重演绎路向展开个案研究,或许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早期川剧故事性与戏剧性因素的酝酿绾合,为川剧的编演过程与受众互动产生的社会影响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07,(18):83-83
凭借着《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和《哥本哈根》等剧目获得好评的话剧导演王晓鹰,为纪念话剧百年推出新剧《失明的城市》。该剧取材于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记》,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清代文人多以能创作剧本为雅事,剧目文献资料在清人文集中时有发现。笔者把阅读清初文集所见的几位曲家及其创作剧目略加考订,供研究者参考。一、宋徵璧《寄愁轩杂剧》清初宋徵舆的《秋屋文稿》卷二有《寄愁轩杂剧小序》一文。据小序,《寄  相似文献   

5.
王珂  徐展  陈佳 《视听界》2009,(5):84-86
重播剧在电视台占有绝对优势的播放份量,尤其是那些有较高收视率作保证的多轮剧,成为各台的主打内容。《亮剑》、《士兵突击》、《奋斗》、《闯关东》……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在荧屏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6.
刘群 《新闻世界》2010,(7):266-267
黄梅戏是我国影响最为广泛的地方剧种之一,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享誉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舞台上呈现了《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徽州女人》等经典剧目,推出了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田可新 《青年记者》2017,(24):60-61
作为大众日报济南记者站的文化口跑口记者,我常年关注、采写山东省会大剧院的各类文化活动、艺术演出,也因此有了多次与国内外顶尖剧团、业内知名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展开深入采访和交流的机会.自去年起,在领导、老师的指导下,每逢重点剧目、知名艺术作品来济亮相山东省会大剧院,我都适时进行较为细致的采写,截至目前先后在大众日报“周末人物”刊发《〈琥珀〉:用爱突破都市人的精神困局》《〈一把酸枣〉:晋人捧出的精神美餐》《〈办公室的故事〉:唤醒时代记忆》《〈西安事变〉:展示国粹美,抒怀家国情》等多篇专题报道,在此,谈一下采写此类报道的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戏码头》是湖北卫视着力打造的一档大型戏曲文化类栏目,旨在通过经典戏曲剧目的多元形式的表达,弘扬戏曲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构建文明文化,彰显中华戏曲文化的魅力,并赋予戏曲文化以时代内涵、现实关切,让戏曲经典与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寻常百姓家。在快餐文化大力挤压,各路新媒体、自媒体平台齐鸣的全媒体时代,《戏码头》节目的热播,促动着无数媒体工作者的思考,《戏码头》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又向我们释放出什么信号?笔者立足于节目的架构、内容、审美特征、文化价值,通过对节目创作视角、媒介责任视角、文化载体视角的阐释,对节目展开文本批评和文化批评,以期揭示节目所蕴含文化内涵、社会意义、传播路径及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次全国广播剧评奖会议不久前在北京举行。《金鹿儿》等15个剧目获奖。《内当家》等15个剧目受到表扬。这30个剧目,是去年12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优秀广播剧初评会议,从各台推荐的50多个剧目中选出来的。 30个剧目中,有正剧,有喜剧,有的接近话剧,有的接近歌剧,有的近似电影,但又各自有着鲜明的特色,基本可以反映目前我国广播剧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有多少经典剧可以重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由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被隆重推出:早前.一部红色经典剧《林海雪原》的现代版也因各种原因被炒得沸沸扬扬:此外.《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一批老的经典剧目也都在翻拍过程中。翻拍经典剧目.在近几年成为影视圈热门。不管观众对原剧改编是否认同,对影视剧是否喜爱,投资者却无一不赚得钵溢盆满。  相似文献   

11.
这个炎热的七月.徒然升高的不仅是气温,还有电视屏幕上的剧目。央视在暑期档适时推出了《画皮2》《花木兰传奇》等新剧,地方几大卫视则在为一部《精忠岳飞》的优先播放,争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2.
法国歌剧《国王》将成为国家大剧院首个演出季的压轴剧目,这是继意大利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之后,大剧院为中国观众呈现的又一部西方经典名剧。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2008,(4):24-34
浙江昆剧团新编历史剧目《十五贯》是1950年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通过原始材料的重读,可以确定目前流行的改编本于1955年冬成型、1956年元旦首次公演。但这并非《十五贯》唯一的改编本,国风昆苏剧团1953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改编并且演出该剧目,通过对现存三个《十五贯》早期剧本的对比可看到通行本《十五贯》的改编得失。而《十五贯》改编的深远意义,也需要从超越剧目甚至昆曲这个剧种的立场解读,《十五贯》的成功为大量以"清官"为正面主人公的传统剧目赢得了重登舞台的机会,为传统剧戏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采访心得     
戏曲节目在中央台文艺广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现在播出的戏曲节目,在整个文艺节目中占22%,播出的剧种有七、八十个,剧目近千个。由于戏曲剧种繁多,剧目丰富,流派纷呈,唱腔百花齐放,成千上万的听众的欣赏要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一种“现在请听”的简单报题的播出形式就显得单调乏味了。为了满足听众的欣赏要求,30多年来,中央台戏曲组的几代人创造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设置过几十个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专栏节目。这些节目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连续性的,有的是系列性的。比较受听众欢迎的有《京剧常识》、《听戏谈戏》、《戏曲专题节目》、《演员与听众》、《戏曲舞台上的年轻人》、《戏曲选  相似文献   

15.
从昇平署档案来看,清宫乞巧节演戏活动应分为祭祀献戏和观赏演戏两类。祭祀献戏的性质为娱神,因此献戏戏目非常稳定,《七襄报章》和《仕女乞巧》历朝不变,献戏地点以圆明园为多,圆明园被毁之后均在紫禁城或西苑内。观赏演戏的性质为娱人,因此除开场、团场外并无一定规律。《七夕佳辰》《银河鹊渡》《鹊桥密誓》为常见的开、团场剧目,其他剧目大多与乞巧节俗无关,常有连台本戏和折子戏出现。  相似文献   

16.
1959年11至12月期间,青岛市柳腔剧团应邀进京,在中南海怀仁堂向党中央、戏剧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赵美蓉观灯》、《割袍》等传统剧目,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称赞,并与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来,《阿依达》是世界歌剧舞台最常上演的经典剧目,以露天广场演出表现其恢弘场面成为它最重要的戏剧特征。而9月末在北京上演的《阿依达》其规模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德兴堂本《金琬钗》,是陕西碗碗腔剧目《金琬钗》的现存最早版本,此本为陕西民间书坊德兴堂刊印,曾被益津张氏收藏。《金琬钗》为民间传奇,它将崔护人面桃花故事与《金凤钗记》故事熔于一炉,并借鉴明代传奇剧的双线结构和宏大叙事、以及下凡历劫母题,可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陕西碗碗腔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德本《金琬钗》不仅具有文献和文学上的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化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戏曲选本是研究剧目传播、接受、演变和戏曲史发展的重要文献。明末四种戏曲选本《缠头百练二集》、《乐府名词》、《乐府争奇》、《万曲合选》,遴选单折剧曲数量较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庋藏于国内藏书机构,较少被人利用;各种专业辞书虽有介绍,也言之甚简,难窥全貌。本文详加叙录这四种明末戏曲选本,并对其重要剧目予以考述,揭示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宝和老财》以鲜明的"尚式"喜剧元素改变了抗战题材历史剧的叙事风格,丰富了人们对英雄概念的传统认知,将喜剧的搞笑搞怪与革命题材的严肃惊险相结合,营造出亦庄亦谐的叙事效果,打造出另一种类型的英雄形象。《小宝和老财》对当前的抗日剧目和电视喜剧是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