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媒体传播所能达到的境界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或称第二代互联网)正在快速来临。  相似文献   

2.
庹继光  王海蓉 《新闻界》2005,(5):122-123
2004年3月19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在北京建成开通.专家指出,下一代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信息革命的代表,互联网从阿帕网(ARPANET)诞生的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几十年发展演变,今天已经构建形成了全球性的信息连接与交互网络。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每个人都可以跨越时空局限进行实时交流与合作,大幅提升了群体沟通协作效率,进而改变人们工作、商业以及社会活动的组织运营模式,最终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阶。以全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技术底座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技术初见成效,下一代互联网的成熟与应用,将给信息传播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4.
邓亚丽 《今传媒》2014,(12):112-1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引发社会新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相对于IPv4,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网络更加安全可靠、网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而且,IPv6与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将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同时,IP v6对于国际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v6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有互联网存在诸多缺陷,如难以传递价值,用户缺乏身份和数据自主权等,急需通过革命性的创新来推进互联网的跃迁式发展,Web3.0就是下一代互联网较好的路径选择。Web3.0具有安全可信、传递价值、新型激励系统、全真互联等优势,其本质是全新的下一代互联网。从本质上说,Web3.0与元宇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下一代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落地,其中Web3.0是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而元宇宙则是Web3.0的应用场景落地。  相似文献   

6.
2003年底,IPv6的国家级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正式公布。日前.中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开通,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正式走到了人们面前。下一代互联网是指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它是将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合并在一起,让电信与电视和数据业务结为一体,构成可  相似文献   

7.
<正>我介绍一下广播电视以外的技术发展情况或者是说广播电视发展碰到了什么样的竞争。从目前广播电视的旧内国外情况看,信息行业的通信和互联网等行业都在向“下一代”过渡:比如说互联网在做“下一代”互联网、IPv6、网格计算,包括互联网操作系统等等;通信在做“下一代”通信,在做3G、4G;广播电视也在做“下一代”,即数字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工程》2009,(1):78-78
日前,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上获悉,“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并有望率先在IPv6商用上实现突破。自2003年起,经过五年建设,CNGI现已建成包括6个核心网络,22个城市59个节点,2个交换中心,273个驻地网的IPv6示范网络。  相似文献   

9.
网络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将对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乃至国防、政治都起到重大影响。随着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网络研究和开通服务,网络将进一步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休闲方式,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也将产生质的飞跃。本文通过对两代互联网(Ipv4、Ipv6)的分析,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对现代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前景,提出厦门数字图书馆新馆应以IPv6为基础进行设计建设以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2007,(1):55-55
我国下一代互联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报道“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示范网络核心网CNGI-CERNET2/6IX”已经通过由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有多项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以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好管理等为特点的下一代互联网,一直是主要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战略性课题。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我国开创性地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纯IPV6网,加速了世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开创性地提出了IPV6原地址认证,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