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馆配行业多年来稳中有升,已从原来的附属地位一跃进入业内重点领域,成为出版发行业的重要销售渠道.馆配行业自身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以现采为主导的采购模式使得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过多的馆配会让馆社商三方疲于奔命,低价竞标使一些馆配商难以为继,数字出版投入大于产出等.对此,需要完善书目数据,搭建行业馆配会公用平台和电子出版物馆配交易平台,发挥全国馆配商联盟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2015年是馆配电子书元年”,在第五届中国馆配高层论坛暨2015年度全国馆配商联盟年会上,全国馆配商联盟理事长、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邹进一语惊人. “馆配电子书元年”意味着什么?一句话,意味着在图书馆采购电子书(确切地说是“电子文献”,还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会议文献等)的经费超过纸质书的背景下,馆配商正在进行一场艰难的突围. 发生这一转折的原因显而易见.由于图书馆样本量有限,纸质书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尤其在高校,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书与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电子书则能够轻易化解这一矛盾.不仅如此,它在文献检索、下载、科研、写作等方面的优势更是纸质书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馆社合作峰会暨2011年度全国优秀馆配商颁奖仪式1月9日在京举行。本届峰会以"关注馆配服务、推动产业发展"为主题,与会者分别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前瞻"、"数字环境下的馆配市场——  相似文献   

4.
在图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研究出版社对区域馆配商营销政策,有助于改善区域馆配商经营现状.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对区域馆配商的发展现状及出版社对区域馆配商营销政策实施进行分析,指出区域馆配商在出版社营销政策的引导下,收益日渐萎缩,市场话语权逐渐向中盘商转移,市场分层化日渐明显的实质.文章提出出版社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沟通,组建联盟;开展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共赢的商业运行模式;将单一的以量定价政策改变为多元化的分阶激励措施等建议,为出版社、区域馆配商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抓住馆配的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第13届全国书市(福州书市)以来,民营馆配商作为图书馆服务主体逐步突出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又通过北京人天、广东大音等一线馆配商的有效品牌策划和行业媒体的推波助澜,开始大举进军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深圳文博会及各地大小不一的馆配外采活动.总的看来,近几年这种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各家在全国书市等大型书市的采购量并未显著扩大,更多地是被视为一种品牌亮相.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作为联结上游出版社和下游图书馆,分销图书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间商,图书馆配商与馆配市场在图书发行市场中的地位已经不容置疑,馆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馆配市场存在四股竞争力量,分别为民营馆配商、新华书店、高校图书文献联合采编中心和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江红辉 《出版参考》2007,(9S):I0008-I0008
自第13届全国书市(福州书市)以来,民营馆配商作为图书馆服务主体逐步突出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又通过北京人天、广东大音等一线馆配商的有效品牌策划和行业媒体的推波助澜,开始大举进军北京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深圳文博会及各地大小不一的馆配外采活动。总的看来,近几年这种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各家在全国书市等大型书市的采购量并未显著扩大,更多地是被视为一种品牌亮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1月8日,2009北京图书订货会馆社高峰论坛暨2008年全国优秀馆配商颁奖仪式在皇家大饭店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吕晓清处长、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秘书长张雅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孙学雷等近百余人出席了论坛并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服务和知识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环境下,馆配商要转型发展,建设馆配商联盟统一馆配云平台,实现与图书馆微信平台对接,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图书馆馆藏建设、读者阅读行为和借阅情况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通过强大算法的计算技术,研究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智能化向读者推送馆配数据,加强图书购置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馆配会起源于全国书市,由专业馆配会逐渐发展成馆配博览会,是馆配商、图书馆和出版社三方交流的平台,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馆配会存在着数量多、同质化、举办时间集中等问题,导致了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亟待转型.云馆配(线上馆配会)因疫情而出现,却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结果.文章分析了云馆配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发展对策,希望云馆配能常态化存在,更好地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87号令的正式实施,对馆配市场影响深远.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87号令回归采购的本质、还权于采购人(图书馆),在制度上尝试了创新,在信息公开方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同时关注了馆配商的利益,并试图与国际政府采购规则接轨;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87号令在馆配市场的招标、投标、开标与评标、中标与合同签订等环节都进行了创新,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较大:馆配商低价不一定就能中标、馆配市场的准入原则进行了科学修订、邀请招标制度更加完善、招投标效率将有所提高、馆配市场质疑和投诉率将会降低、增设了馆配商串标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措施、对样书的设立与处置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2.
徐益民 《出版参考》2013,(10):29-31
馆配,即图书馆的装备配置。目前,从流通角度来说,以馆配商的角色参与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的争夺者为:民营代理商、新华书店、出版社;从产供销利益链来说,主要环节方为: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从馆配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是产品、服务、速度。一个出版社要在馆配市场有所作为,必须考虑自己究竟该  相似文献   

13.
概要地评述馆配市场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指出馆配市场目前存在着因高校教学改革带来的压力,馆配商存在非理性无序竞争及诚信缺失等问题。为了应对诸多问题,馆配行业应注重重点出版社及品牌出版社的新产品,实行专业化的服务,加强馆配行业合作,通过多渠道促进馆配工作发展;高校图书馆应该选准馆配商,及时跟进新的采购方式,分散对馆配商的依赖,注重馆配商的服务质量,做好招标工作,客观公正地评价馆配商,同时提高馆员的业务素养等。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馆配市场,已走过了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了新华书店、联编中心与民营馆配商三个阵营.新华书店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一家独大,90年代后期联编中心与之分庭抗礼,到了21世纪初,群雄逐鹿的民营馆配商开始占据多半的市场份额.本文通过对各时期馆配市场的回顾,试图揭示馆配市场的发展规律,并站在馆配商的角度对于今天的馆配市场进行分析,探索新的市场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与馆配商互利共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的馆配特点、高校图书馆和馆配商的合作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和馆配商的互利共赢条件已经具备,并会逐步走向现实,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和馆配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在选择馆配商时需谨慎仔细,充分考虑影响馆配商选择的三种因素,注意四项原则.提出了图书馆选择馆配商的标准、图书馆文献采购的建议以及馆配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应急管理期间,联合采访中馆配商的中文图书线下采选模式受到严重阻碍,而云馆配采访模式存在平台不统一、查重不便、新书发布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当前采访线下受阻和线上平台不统一等问题,构建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为主体的馆配商协同采访平台。通过分析联合采访和云馆配采访的模式与现状,提出馆配商协同采访模式,构建协同采访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剖析协同采访的服务特性:馆配商助力采访、统一规范,成员馆守正创新、协同采访,出版社全面覆盖、多元采访。馆配商协同采访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采访效率,促进馆配商、成员馆和出版社之间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馆配市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数字出版市场缺乏行业规范、缺乏权威性数字资源馆配销售平台、电子图书新书好书少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出版社、馆配商应加强纵向沟通,建立行业横向联盟,提升数字资源的内容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多种载体资源的协调采访,建立馆配商服务评价体系,以及完善采访馆员知识结构,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等.  相似文献   

19.
传统馆配商提供的图书和服务与高校图书馆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由于受传统采购模式的限制,有些瓶颈无法突破,"互联网+馆配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新的馆配模式不仅能提供更全面详尽的图书信息,还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使图书采购更加便捷、高效和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20.
馆配商诚信缺失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馆配商诚信缺失损害了行业形象,阻碍和制约了馆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损害了图书馆的利益.本文从馆配商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入手,剖析了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