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与植物     
普普通通的植物,一旦和宗教联系起来,就染上了宗教色彩,这在佛教中尤为突出。据佛经介绍,佛祖释加牟尼一生中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  相似文献   

2.
安妮宝贝是新时期深受宗教影响的作家,作品中既有佛教一切皆苦、诸行无常的思想,又有基督教博爱和感恩思想。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佛教的。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七月和安生》《二三事》等小说都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莲花》佛教的色彩和倾向更明显,思想情感依然是悲悯、爱和感恩。  相似文献   

3.
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彼此密切关联、互动循环,从而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佛教所具有的各种慈善理念是内在型慈善,由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外在性慈善,其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既是宗教事实也是社会事实。从思想、行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佛教慈善进行复合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武用革命”和武则天称帝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武周政权从其一开始建立起,就与佛教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此,历代史学家多有阐述。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研究所远东哲学和宗教研究专家福特教授根据对敦煌遗书S.6502号及相关文书的研究,写了《七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意识》一书,对这段历史中佛教与政治的种种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谈书曾被认为是“关于中国佛教研究的最重要的西文书籍”。书中许多观点被国外研究敦煌学及中国佛教的学者引用。本文是刊登在日本的专门介绍东方佛教研究成果和重要书评的英文期刊《东方佛教教徒》上的关于该书的评论。现将重要部分摘译如下,供国内有关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彼此密切关联、互动循环,从而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佛教所具有的各种慈善理念是内在型慈善,由之引发的各种社会实践是外在性慈善,其活动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既是宗教事实也是社会事实。从思想、行动、政策等不同方面对佛教慈善进行复合分析,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对人终极命运的极度关切,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情结。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在多种宗教色彩的相互渗透中。他试图从宗教的视野关照生命的本相。  相似文献   

7.
安妮宝贝是新时期深受宗教影响的作家,作品中既有佛教一切皆苦、诸行无常的思想,又有基督教博爱和感恩思想.对爱情的理解也是佛教的.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七月和安生》《二三事》等小说都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莲花》佛教的色彩和倾向更明显,思想情感依然是悲悯、爱和感恩.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强烈的东方主义思想。以他的四部作品为例,从后殖民批评主义视角探讨霍桑作品中的东方主义,以期更好地认识霍桑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10.
佛教与杜甫及其晚年心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僧人的交往,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紫式部与曹雪芹美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不仅是东方文学的双壁,而且是东方文艺美学的两大理论宝库.从两部巨著中可以看出紫式部与曹雪芹美学思想的一些餐本内容:朴素唯物主义的文学观,现实主义的创作论,对典型化、艺术独创性的认识与追求等.两位大家的美学思想都程度不同地带有一些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色彩.美学理论研究应把对作品的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视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作家和翻译家,林语堂在国际国内文坛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一生发表了几十篇小说和专著,从不同角度刻画出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在各种环境下的生活。其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思想及命运的安排等所体现出来的佛教哲学观无疑印证了作者林语堂本人的哲学观中的佛教的成分,折射出其东方宗教哲学体系中的佛教观。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中的人学思想初探辛世俊在博大精深的佛法理论中,人的问题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众多的人学学说中,佛教的人学思想独树一帜,给人以许多启示。一、人道设教:佛教理论的鲜明特征神与人的关系是一般宗教的基本命题之一,这表明对人的问题的思索是宗教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雪国》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这种虚无思想与西方现代派的虚无主义不同 ,它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印度佛教的影响。民族文化蕴藏的深深的悲哀使川端康成的虚无思想具有“物哀”意味 ,佛教让他超越对立 ,形成万物如一的宇宙观 ,产生有无相连、虚无相生的虚无观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的宗教文化观念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两者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历程也是各有风采。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对东西方对待宗教文化的态度之不同进行了明了的分析,然后以东方的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为例,对东西方文化对其宗教的影响及其导致的重要差异作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两大宗教文化的历史传承差异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成年以后的经历,使他的人生带有宗教色彩,其重要特征是宁静虚远;其创作思想的核心是静虚,根本之点是心性;《太白山记》和《烟》等作品的佛教色彩尤为浓厚。  相似文献   

17.
较之中国众多的诗人,齐己的特殊点在于他是一名僧人。禅门制约对僧人来说是思想言行的全面制约。作为自幼脐身佛门的齐己,其创作不可能不受宗教观念的制约。同一题材、同一词语,世俗人士作如此的理解与运用,而诗僧或许渗入了特定的宗教内涵,或作了特定的宗教理解。有鉴于此,本文试从人间佛教思想的角度对齐己诗作一探究。齐己是禅宗比丘,自幼接受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在他的诗中闪烁着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芒。戒恶、行善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赵朴初说:“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相似文献   

18.
论藏传佛教对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藏传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这些蒙古史书都上有深厚的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新文坛上,许地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和奇异的浪漫气息,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异域色彩的人生图画。佛教"生本不乐"的苦难观、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及基督教的宽容博爱与达观,始终是其早期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底色。但许地山却不是完全沉湎于宗教的虚无、逃避及厌世,而是渴望通过精神层面的思索与反省,去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宗教之于许地山,不纯然是信仰和归宿,而更像是救世济民的精神良药。这种对待宗教的理性态度,赋予了许地山早期作品独特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需要雕塑家的潜心投入,而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也会对雕塑家产生影响,但艺术和宗教之间有根本区别。戴逵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雕塑艺术家,其本人的信仰是否会影响其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否会影响信仰,是难以简单论断的问题。从研究佛教雕塑艺术家戴逵的佛教信仰与雕塑创作的关系入手,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