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温:全球气温将升高。从现在起,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上升。就本世纪而言,较乐观的预测是全球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摄氏度。  相似文献   

2.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的重点,而其中的对流层由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因而也就成为命题的关注点。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而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这就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垂直方向上气温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相似文献   

3.
生路     
寒冷的北极也有温暖如春的季节。每年的七八月份,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大规模融化,气温逐渐回升,出现短暂的绿草如茵的春天景象。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同时也会使大量的蚊虫肆虐丛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生路     
《中学教育》2007,(7):62-63
寒冷的北极也有温暖如春的季节。每年的七八月份。北极地区的冰雪开始大规模融化,气温逐渐回升,出现短暂的绿草如茵的丰收景象。但随着气温的升高.同时也会使大量的蚊虫肆虐丛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红色果蔬冬末气温偏低,易患感冒。红辣椒、红苹果等红色果蔬能使人体产生热能,使体温升高,同时所含的特殊物质——"抗感冒因子"  相似文献   

6.
一项全球气候研究显示,酸雨可减少自然界沼泽地释放的甲烷,从而减缓全球气温的升高。甲烷是由沼泽地中的微生物与泥炭中的氢、乙酸盐反应生成的。它释放到大气中引起气温升高,是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酸雨产生于工业污染,雨水中携带着酸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青藏高原是一个重点内容,关于其气温特点及成因分析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经常困扰着学生。本文试就青藏高原气温特点及成因,做一些探讨。一、青藏高原气温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的气温比较青藏高原气温与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相比较低。气温是距地面1.25米~2.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可知,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就是地势高。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冬尽春来,人们是按照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周期来计算时间的。树木好像也能计算时间,一到春天,许多树木开始萌发新芽,长出新叶。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现象迷惑不解,树木究竟是怎样感知春天到来的呢?经过数年科学研究,谜底终于解开。促使树木感知春天,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气温。这是最主要的因 素。随着春天的 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树木通过一定温度的刺激,造成某种抑制激素的破坏和促生长激素的合成,形成了适当的激素平衡,使生长重新开始。同一种树木,在南方萌芽、发叶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冰雪融化,泥土解冻,农民伯伯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耕种。  相似文献   

10.
王振华 《考试》2014,(4):28-33
<正>一、有关天气知识的准备学天气系统当然要知道什么是天气或天气现象。高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风、阴晴、降水等。1.气温与气温变化气温指大气温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的是近地面气温(是距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的气温)。气温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静止空气的气温变化,二是运动空气的气温变化。近地面静止空气的气温变化主要与地面温度变化有关,而地面温度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一日内,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地面温度升高,气温也升高,太阳高度正午达到最大值,地面温度滞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值,气温再滞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再日出前后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同样,随着太阳从天空向西方落下,气温会逐渐降低。那么,一天中气温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呢?正确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①气温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②这些因素怎样影响气温的日变化。1.影响气温日变化...  相似文献   

12.
龙学峰 《辅导员》2010,(7):9-10
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大气候变化,气温不断升高,对水资源的可利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承德市1956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年际气温、降水、地表径流变化规律的分析,充分说明可利用水资源减少与气温、降水、地表径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量不断减少,地表径流不断减少,地下水减少,可利用水资源量不断减少。认清可利用水资影响因素,对可利用水资源调查、评价、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人类、水资源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温室效应由于工厂、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等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学燃料 ,再加上滥伐森林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多。二氧化碳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 ,到达地表增加温度 ;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使气温升高 ,再以逆辐射形式射向地面 ,如同温室玻璃一样 ,起保温作用。温室效益的产生 ,使全球的气温逐渐升高 ,两极冰川部分融化 ,全球海平面升高 ,危及部分岛屿和大洲沿海低地的安全。大城市产生热岛效益。大城市中密集的人口和众多的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热 ,使气温升高 ;同时 ,晚间工厂排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碳 ,如同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类要求考生在观察一次函数图象后,对给定的问题直接作出正确的解答或判断的题型。现举例说明。 例1 在空中,自地面算起,均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若干度(℃).若某地空中气温t(℃)与高度h(千米)间的函数的图象如图1所示,观察图象可知:(1)该地地面气温为 ℃. (2)当高度h_千米时,气温低于0℃. (200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分析与解 观察图象,不难发现: 当h=0时,t=24;当h>4时,t<0. (1)地面气温为24℃.(2)当高度h>4千米时,气温低于0℃. 例2 假…  相似文献   

16.
高晓静 《考试》2008,(12):42-43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整个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5、6月份,随着中高考的临近,伴着气温的升高,莘莘学子的脾气仿佛日益渐长。校园内外不时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打架群殴、自杀自残或杀人等极端案件。  相似文献   

18.
衡水市近50年气温与地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衡水市7个气象观测站1959-2010年的气温与地温资料,分析了衡水市气温与地温的变化特点.分析发现,1959-2010年的近52 a,衡水市平均气温显著升高,极端气温中,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最高气温升高的趋势还不十分显著.1965-2010年的近46 a,0 cm和20 cm的地温也在显著增暖,而10 cm地温虽然也有增暖的倾向,但趋势还不十分显著;土壤较深层40 cm,80 cm的地温的变化并不显著;地温变化主要为土壤较浅层变暖.气温与0~40 cm土壤较浅层地温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80 cm土壤较深层的温度变化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正> 炎热的夏季,不少老少爷们喜欢打着赤膊在家中、门前下棋、打牌、聊天、纳凉或散步。他们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其实,在某些情况下穿着少反而更热。研究表明,在气温小于28℃的环境中,约70%的人体体热散发是通过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完成的。当气温升高到28℃~30℃时,皮肤水分蒸发增加,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当气温或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皮肤温度相近时,人体热量的散发几乎全部靠出汗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中密集的人口和众多的工厂每天产生大量的热,使气温升高,造成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同时,晚间工厂排出的大量烟尘微粒和二氧化碳,就象被子一样阻止城市热量的扩散,致使城市比郊区气温高,如同一个在温度空间分布图上,城市好象一个温暖的岛屿,所以称为热岛。这也是在城市里,感到酷署难当,来到乡村却能够感受到迎面吹来的习习晾风,顿感觉清爽透骨,署意尽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