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怀具有自然性、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并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对话中形成关系性品质。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只有关怀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回归社会主流。融合教育教师应该具有关怀和关爱的品格,并养成敏感性的关怀品质,在自然情境中实现"零拒绝"的融合教育和满足每个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以实现特殊儿童的初级关怀和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2.
心理关怀是技工院校师生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注重心理关怀,提升技工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相似文献   

3.
心理关怀本质上是生命关怀,追寻的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精神成长和健康成长。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传统以心理问题为指向的过于形式化、浅表化、封闭性、约束性、保守性的教育路径。它强调教育过程要直面生命的心理关怀,让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精神—心灵成长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关注生命、完善精神作为心理关怀的起点与追求;以自主发展、积极教育、健康促进为心理关怀的建构路径,积极创造生命关怀的广阔时空。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育:凸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生存,关注个人生活的意义是教育的人文理想。现实中的教育对人的功利性关怀远远大于人文关怀。情感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及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情感教育应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素质教育中,并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建构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皆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然而在当前教育中,仍不乏出现只片面关注学生个人知识技能发展的情况,忽视了学生个人情感的发展。因此内尔·诺丁斯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为主要目标的关怀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关怀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探析其在融入现代课程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是以人文本,倡导从精神层面关心学生,其根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这一共同的内在价值取向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少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缺失、自然性和自由性缺失,致使学生出现心理失衡、价值观迷失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建人文关怀,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利华  李芳 《教育探索》2008,(11):118-119
当前学校心理教育存在目标片面化、课程问题化、咨询医学化倾向,其实质是“问题取向”式心理教育,它制约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发展。必须转换研究视角,从过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转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积极关怀”式心理教育要从目标设定、课程开发、师生关系、差生评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来看,仍存在着一些忽视学生的合理需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追根溯源,既有来自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因素,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载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集中重视的理念,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性与多样性的必然选择,我国高职类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状况不容乐观,说明思政教育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功能使人们联想到将之运用于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改造,分析两个案例,发现教师们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引起的思考是:值不值得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以特别的关注?作为工具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中直接发挥作用?结论是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2.
浅析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不良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已引起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在校生的特点及思想道德状况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特点及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中的不良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是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当前师生交往中关心严重缺失,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读,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反馈不积极.因此,应该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建构关心型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14.
让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试论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建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欣赏型德育模式"希望解决这样一个道德教育中始终存在着的巨大的矛盾--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是"道德学习在欣赏中完成".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从逻辑角度可以具体表达为:1.建立参谋或伙伴式的师生关系;2.德育情境的审美化;3.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欣赏型德育的前提是在德育过程中存在可以被学生欣赏的审美对象即"德育美".德育过程诸要素的审美化是这一模式建构的关键.为此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活动的形式美、作品美和师表美的创造与欣赏.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智慧根植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其建构离不开教师的道德品性、自觉的实践理性和不竭的学习顿悟。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智慧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实践行为,使得教育生活更能呈现智慧的光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试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文关怀不仅是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应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转变教育方式,增强教育互动;整合人文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17.
智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与教育的关系密切,所以教育本身就拥有浓厚的智慧气息。然而近代以来,教育几乎成为了知识传授的代名词,与智慧日渐疏远,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也没有了智慧的品性,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应充满智慧的成分,要求教师应成为智慧型教师;师范教育亦应承担起培养智慧型教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ses elemen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educational programmes offe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Particular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IB learner profile, a list of 10 virtues which, the IB claims, are fostered through its educational programmes. This approach is evaluated in the light of existing ideas concerning mor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learner profile is firmly grounded in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is sketched, focusing on student autonomy and personal sense making, allow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personal sense of the good life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传承人文精华为突破口,采取比较分析法,科学分析旧式教育在注重人文精华传承方面所凸现出来手工艺的五大特点,认为新式教育要继承和发扬旧式教育的人文精华,教育目标上要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厚积薄发式的基础教育,教育方式上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师素质上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人文情怀上要注重“师范”效应。通过传承旧式教育的人文精华,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育的修养,更好地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运用罗杰考夫曼(Roger Kaufman)提出的组织要素模型(OEM)就教育技术师范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要让我们输出的“产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棗运用教育技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阶段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的、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初中)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小学(或初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