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第1期《语文学习》捧在手,段学俭先生的《教语文,你幸福吗?》引起了我的注意,读着这一句“老师,你幸福吗?”一股暖流便在我心中回荡。  相似文献   

2.
从来没有一句话像它这样可以照亮千年的文明历史,照亮辽阔的华夏九州。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作了一些分析。先是阐述了当前中学生作文出现“假、大、空”现象的原因,继而相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再总结几条将文章写得真切感人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4.
在对话教学看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味着学生与文本对话已渐进理性与智慧的佳境。以下是字词教学在阅读训练中贯穿的佳例。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2011,(5):28-28
同学少年:09:17:24目前,你已经累计发表了10多万字的作品,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你觉得自己赢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论语文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活动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实践性、自主性、整合性、人文性等特征。语文活动学习对语文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是培育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语文活动学习的类型丰富。开展语文活动学习要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要把课内活动学习与课外活动学习整合起来,要有意识地对活动加以指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活动理念】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寻找和实现每个人心底最深层的意义,是人们行为最终和最重要的动力。现阶段的高中生,一方面,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下,经历社会急剧变迁,感受着价值消解和意义感迷失的痛苦;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阶段”,会产生不少矛盾,他们期望未来更确定,期望对现状有解释。尤其在家长的高期待和教师的高要求下,大部分高中生对自我的要求较高,他们会对自我怀疑、对环境挑剔,总会感觉到处处不如意,失去了对自己的肯定,这样极易形成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时下作文参考书铺天盖地。大致归纳,其观点主要有三:一、求真;二、求法;三、求新。真,即真实,指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法,即技法,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新,即创新。我认为这三者间的关系,犹如一棵树的根、茎、叶。真是本,法、新是茎、叶。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教学观摩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时,力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更为贴近阅读教学的本质。课前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方式预习了课文,当教师提出做了这么多,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时,学生的回答只是在文章浅层次的内容上打转。从中看出学生虽有阅读行为,但欠缺阅读的策略,还不会阅读。我告诉学生,读书固然重要,但是学会读书更为重要。通过阅读,我们要从中获取信息,并从中发展我们的语言能力。在这篇课文之始有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你唱歌唱得好,英语肯定也学得好!”徐美琪老师是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她的这句话使我对英语学习信心倍增。中学阶段,我像唱歌一样快乐地学习英语,高考时我以98分(满分100分)的英语成绩考入苏州大学中文系。在大学的课堂上,我敢于跟外籍教师对话,甚至跑到观前街帮老外做翻译呢!  相似文献   

11.
因为职业缘故,独眼龙我常接触老师们关于写作的论文与学生的习作,我有一点感触,那便是不少人注重写作技巧而忽视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表达。其实,我国古代写作理论很早就看重自省与内观,强调体悟,这里的自省、内观和体悟,便是要求为文有心。刘勰把自己的文论著作定名为《文心雕龙》,这里的“文心”既是文章之心,也是文人之心,写作者只有以心为文才能使文亦有心。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一池涌动的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183;罗杰斯说:“一个人是一条流程,而不是一团固体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体的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由此,我们明白了:学生是活化的教育资源。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在不断意识到自身不完善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超越“占有式学习”,建构“对话型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郎宇飞 《上海教育》2007,(4A):50-51
课堂教学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交流,具有生成性。课堂上,学生的举动、眼神、表情、注意程度、对问题的质疑,都透视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在“金属工具”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是用PPT展示几张青铜器的图片,认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果,我发现学生不是很在意,有的说:“我在博物馆看到过”等。我意识到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不止一次,何不请他们根据自己所见所闻介绍青铜器呢?于是,我立即行动。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从提升核心素养、开阔阅读视野、积累生活素材、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读者意识、转变指导策略、改变评价方式等方面,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成功体验,尽情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指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这说明学生对话的动机和愿望是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的。学生的对话活动是一种十分紧张,具有很大情意倾向的思维劳动,需要各种条件配合.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始终处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跃,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而“对话”是语文新课程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如何解读文本,完成读者、作者、文本间的多重对话,致使师生在文本对话中感悟、交流、沟通、升华,《生命,生命》一文课堂的教学,或许对你有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18.
观摩了几节有一定级别的示范课,总觉得评判功能被淡化了,即使有几处轻描淡写的评判,仅是笼统的一个“好”字来表述,这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其对课程改革的误导不可低估。 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利用对话理论来建构现代道德教育,尤其是推进德育课程改革?这是一个大命题,很难用简单的话语在短时间内说清楚。本文仅就这个命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真、善、美——对话的前提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对话式教育也不例外,尤其需要真、善、美的支撑。在教育活动中,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对话,参与的各方首先要“真”,具有“对话之心”,要毫无遮掩地敞开自己的思想,反对那种冠冕堂皇的“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20.
健康和快乐是上天赐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但是,在我们和家人齐聚共享天伦之乐、和朋友高歌放声欢笑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正遭受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折磨,他用他微薄的力量与死亡抗争,用坚强来诠释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