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星是个看起来挺讨人喜爱的孩子。我刚接手他们班的第一天,他就在办公室门口友善地打量着我,以后遇到我也总是甜甜地道声“老师好”。可办公室的同事一看到蒋星,就皱起眉头跟我讲他是如何如何“朽木不可雕”,提醒我要多“关注”他。  相似文献   

2.
感动     
年少时,凡事讲究个“韵儿”,总希望我的那个他能从我一蹙眉、一抬眼、一举手中明白我的心,揣摩到我欲如何,不欲如何,总觉得凡事一说,便不是那个味了。而我眼中的他呆板、笨拙、不解风情,于是自己常闷闷不乐、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3.
专毕业的我在成都工作了一年,那一年时间里,我每天都想着离开四川,到外面看一看。2003年9月份,一位姓冯的同学从广州打电话来,问我最近过得如何?我说我的情况还过得去。他说广州的生活很精彩,城市很繁华。过几天他会到成都来办事,要我去接他:这位在学校里和我是死党的同学很优秀,我们一起参加演讲比赛,一起打球。他要来成  相似文献   

4.
要知道我是怎样喜欢上易中天的,先得从我如何喜欢上百家讲坛说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中央十套”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正在讲礼仪,语言风趣幽默,动作诙谐自然。我马上被他的精彩讲解迷住了。仔细一看,原来他是一位知名的教授——金正昆。从此,我深深喜欢上了《百家讲坛》,并“醉倒”在他的“坛”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暑假里,我碰到一位小学刚毕业的学生。通过了解,我发现该学生对最基本的最浅显的语法知识不了解,再问他英语音标,所知甚少。于是我就向他了解他们老师平时是怎么上课的。他的回答让我思绪万千。这样—个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他如何能适应?因此笔者从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谈谈,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做好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邵希自信自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是教育一个才9岁的儿子。所以他经常会在朋友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的服管。每每领着邵宇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时,儿子也大多是沉默寡言,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一副子随其父的面孔。其实,儿子是在跟爸爸玩游戏呢,玩的是“哑巴唱戏─—肚里功夫”。你瞧,他在他妈的面前就是另一种面孔:妈,你可别说我,今天我忘带红领巾了;妈,你现在别管我,管我,我也不听,我要玩。所以他在他妈妈面前表现的才是真面孔。 这天放学,邵宇一路喜笑颜开地举着旗走出了校门,见着妈妈更是高兴地咧着嘴一个劲儿的…  相似文献   

8.
我没有见过高峰。知道他,也是因为《现代教育导报》上有关他的几篇章。我由此对他及他的“幸福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他的作《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有一种遇上知音的幸福感——因为,多年来,我也是在探索着如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用它来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然而有一次,这句话却让我抚慰了一颗受伤的心灵。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请假去济南看病,回来后便没有来上课。他的妈妈来学校给他拿书包,并含着泪告诉我:“小时,孩子发高烧耽误了治疗,导致一只耳朵听力很差。孩子常常苦恼地说自己是个聋子……老师,您不要让孩子知道您知道这件事,也不要告诉别人。”当时,我的心为之一颤。孩子幼小的心灵,如何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呢作为他的老师,我该如何帮助他呢正巧,学校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0.
清除脑锈     
那年高考,我名落孙山。分数揭晓后,我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无颜面对那些对我抱以热望的人们。我一天比一天消沉,沉默寡语,思维也像停滞了似的,懒得去想下一步该如何走。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我,只是忍不住在我背后叹气。  那时爸爸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冷冻厂,时值水产业淡季,冷冻厂往往利用这段时间,对制冷设备进行翻修,以免漏氨,引发事故。爸爸是这次翻修的负责人,他见我一副颓废样,特意叫我到他那里体验一下翻修工作。  第一天上班的具体情形,已不太记得,只觉得似乎每个人都嘲笑我没考上大学,所…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带过一个频繁更换班主任的班。我接班后,重新改选班干,原来的班长小杨落选了。于是,他认为“在这个班里,再没有人相信我了”。对班级的事,他不闻不理,课堂上埋头啃小说,课余时间迷恋足球。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从不拒绝回答,而是口若悬河地谈他对老师的课堂教学的看法,谈着课堂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弊端,谈着他刚看完的一本又一本的名著,谈着中国的教育如何如何的落后于美国的教育……无论如何,他认为在校不违反校规班约,多看几本书,多踢几场球比那枯燥的功课有趣有用得多。他还表示,愿意从较好的A层次班级到较差…  相似文献   

12.
他叫赵某,是去年毕业的初三(9)班的一位同学,虽然我只是带了个班一年的物理,但他对物理的偏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我懂得了如何尊重信任学生。  相似文献   

13.
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在将来留给我一笔可观的财产;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用自己的权势为我铺平今后的道路;感谢我的父亲,不在乎他是否能使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我的父亲不是百万富翁,不是政府要员,不是艺坛名流……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要感谢他,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书写“人”。“做人要永往直前,永远不倒下。”父亲说。父亲在家中是老大,过早地负担起了家中的重任,他惟一的希望就是能考上好学校,早点减轻家中的负担。文革时,爷爷的“右派”帽子使得父亲不得不去“上山下乡”,那时的他只能望着高中…  相似文献   

14.
我的他     
他是我忠实的好朋友,他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在我悲伤时,他使我快乐;在我骄傲时,他使我谦虚;在我失意时,他使我振作。在我成长的路上,他总引导着我,一生有他相伴,我永远无悔。我刚三岁时,他就进入我的世界。刚开始,妈妈教我认识他,但我却不愿意。记得有一次,妈妈一遍遍地陪我读他,但我却索然无味,气得妈妈都哭了。后来在妈妈的耐心引导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他。他给我讲故事,讲很多我不知道的世界。他教我如何关爱别人,如何面对成功,如何面对失败……。后来,我的他,伴我成长。他牵着我,伴着我,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有一次,我班要举行一次数学考试…  相似文献   

15.
Q 我是一家外企的员工,我的日本上司脾气很暴躁。一次加班时,因为工作的分歧,我和他吵了起来,争吵中他抬手就给了我一巴掌,打得我摔倒在地上。经医院诊断,我右耳鼓膜穿孔,法医鉴定为轻伤。请问,这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如果不可以,我又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相似文献   

16.
在留学美国之初.一个来自孟加拉国的学生的一番话让我最终选定教育作为我的终身职业。那是一堂英语课,当我按照教授的要求介绍中国的学生如何上课时.那位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孟加拉国的同学插嘴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义务教育的国家。”我反驳说,我们早就有一部关于义务教育的立法。他说,“你们说义务教育,但是,你们的孩子上学仍然收费。”他的话让我惭愧万分.但却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我下岗的哥嫂们如何为他们的孩子的学费而发愁。  相似文献   

17.
换算幸福     
我有一个朋友,13岁,正值花季,不幸双目失明。他父亲送他去了一所盲校,没想到,那里的盲童都很羡慕他。因为,他毕竟有13年的时间曾亲眼看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知道花朵如何美丽、太阳如何明亮、白云如何飘逸、天空如何蔚蓝,  相似文献   

18.
接手担任六一班班主任,小侗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堂上,常见他东张西望,四处“点火”,把旁边的同学惹得心神不安。下了课,他又东奔西跑,带着一班人转来晃去,捉迷藏,做游戏,哪儿人多哪儿就有他的身影。好动、厌学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恨铁不成钢,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 ?为了帮助小侗改掉厌学的毛病,我一次又一次地找他谈话,一遍又一遍地向他阐述读书是如何如何的重要,不读好书今后会如何如何的后悔。道理讲了一大筐,小侗却像称杆上的砣--铁了心,厌学的毛病丝毫没有改变,有时竟没事找茬把班上弄得乱哄哄的…  相似文献   

19.
我曾离家出走路玉美有的孩子,不管父母如何骂他、打他,流泪之后,他仍会依偎于父母身前:而有的孩子,父母一声平和的批评,就使他弃家而去。之所以有这样的不同,除去性格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是否感觉到你是真心地爱他。小时候,我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长...  相似文献   

20.
在一所中学的校长室里,我无意间听到校领导与一位教师的对话。领导们要求那教师收起所有的原因,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如果到时测试的结果还不如人意,那么只有换岗一说。言辞确凿,不容分辩。我不知道那位教师将如何度过他的那一个月,只是希望他不要把自己承受的压力转嫁到学生们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