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阅读课是学生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活动,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适时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神奇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情感领悟是完整、准确、详细、深入地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其含义是指阅读主体根据文章的语言传达的多种信息,对文中人、事、物以及文章作者情感的领悟。多种研究资料表明:凡阅读作品,阅读主体产生不出感受,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离开了情感领悟,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主题、组合结构以及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布局谋篇而不那样去构思的原因——即写作方法或技巧。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情感领悟,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阅读训练的重要课题。一、用含情的语言饱含感情的语言其感染力是巨大的。“范读”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不只起正音、读出节奏和…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自读阅读能力还比较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自读自悟学习时,需要给出更多指导和提醒,让学生顺利进入到阅读学习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在初读感知阶段、在细读分析阶段、在语言鉴赏阶段、在课堂训练阶段,都属于教师介入的良机,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切实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惠慧 《华章》2012,(26)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理解语篇或理解错误,并非语言知识不够充分,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语言因素导致的.本文分析了影响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阅读焦虑感;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定势以及拓宽文化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5.
王金凤 《考试周刊》2010,(46):109-110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归纳理解,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并精心组织教学设计,采用"三步走"的阅读理解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综合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完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抓住语言转换枢纽,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把书面语言在头脑中加工消化进而获取有关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就是要把阅读过程如何操作的方法教给学生,并且训练他们形成技能。为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得遵循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来设计阅读指导的正确流  相似文献   

8.
刘芳玲 《成才之路》2011,(16):30-30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阅读材料主动进行各项阅读基本功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阅读到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智力得到发展,思想品德受到熏陶的过程,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也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口语交际看做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鲜活源泉。通过阅读,动El、动手、动脑,亲自感受,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语感,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学生,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不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阅读问题,指导学生查阅词典、语法等工具书,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按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文章以英语教学为例,探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1.
乐晓华 《师道》2005,(7):23-23
语教学中的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活动,其重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语言情感的感悟,语言规律的发现,以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学定教,以人为本”,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用语感去连接课与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鲜明的层次,把学生带进阅读的神奇境界。  相似文献   

12.
阅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历来受到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研究英语阅读理解的重点放在“理解行为”的本身上,而不是放在了解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诸多因素,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改进阅读理解的方法上。要真正排除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迟缓的障碍,就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理解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担负着帮助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语言、合理使用语言的责任,还要培养学生语言素材积累的能力和兴趣,使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训练中主动、有效地掌握语言知识,这是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谢娟 《考试周刊》2014,(77):98-98
<正>读写结合课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仿照文本的话题、结构、语言等重新构建新的文本。通常教师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然后以此设计写作活动。与传统阅读课相比,这种课型强化了写作活动,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新学语言的掌握情况。二是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再停留于理解层面,而是学以致用,增强了文本学习的动力。三是教师以阅读材料为范例,向学生介绍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时也有章可循,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松 《快乐阅读》2011,(26):172-173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5):87-88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占分比例大,"得阅读者,得天下"的说法毫不夸张。因此,在高三英语总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策略指导意义重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及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作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感悟,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进行复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图式理论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篇章阅读理解的传统观念,使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意识到建构并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的责任。本文主要针对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成人英语阅读教学,分析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及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旨在寻找一条有利于成人学习者的最佳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小语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怎样读书”,使学生的阅读能够“自能通解 ,自求得知”,从而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一、指导学生科学地自读真正有效的阅读 ,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 ,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 ,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 ,达到阅读的目的。对学生这种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的活动 ,教师要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指导他们科学地自读。1 .批画阅读。批画阅读是学生钻研、分析、理解课文的一种主要形式 ,学生…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应读懂含3%~5%生词的语言材料。阅读语言材料,理解意思,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判断。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设计阅读过程中的各个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并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要圆满完成这个任务的前提是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杨林 《文教资料》2010,(32):50-50,9
读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等。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准确理解它的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教学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