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新法颁布前,不少义务段的学校,各种形式的快慢班(人们习惯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直接称为"快慢班"),如"火箭班"、"特快班"、"特色班"、"实验班"等愈编愈烈,新法颁布实施后,不仅业已存在的快慢班似乎"木已成舟",未见执法迹象,而且还有学校置国法而不顾,顶风而上,继续编排快慢班,这是典型的令不行,禁不止,家长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日起,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了.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考虑,新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要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法律实施近10年,初中阶段重点班非重点班划分却从未停止。记者对不同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共18人进行了采访,他们都表示,目前,初中阶段从县到省市,100%都分了重点校、重点班。另据了解,小学也有分重点班情况存在,但为数不多。(9月23日《检察日报》)当前的现实教育环境下,尽管前有《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后又有教育部实施的《全面推进依法治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从2006年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却一点都挡不住学校分设“快慢班”或者“重点班”的步伐。据媒体报道。开学10天后。武汉某校将原本随机分配的10个班重新分为正式录取的学生和通过捐资进校的学生各5个班。学校对初一新生“二次分班”的做法引起部分学生和家长强烈反应。“捐资生”的家长认为学校不该按成绩分类.伤害孩子的心灵.而正式录取学生的家长则认为不能让“差生”带坏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分数和金钱展开了一场激烈博弈。去年秋季开学之初,全国不少地方都爆出了“重点班”问题的新闻,用“百度”搜索一下“重点班”这个词。竞有78万多个网页,可见其火热程度。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也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6.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所以要取消"重点校""重点班",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教育资源进行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它是保证受教育者公平利用教育资源的法律保障。但学校设不设重点班和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09,(5):1-1
《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三十二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6年9月,《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是暗流涌动的“重点校”并未因此而销声匿迹。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的迫切愿望可以理解,究底穷源,教育的不均衡发展才是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在不少学校,“重点班”仍然变着花样存在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的郭先生最近几天心绪稍稍安定了下来,他终于托到了关系,说服校方让自己的孩子“挤”进了学校的“重点班”。虽说并不赞成学校分“重点班”,但是他觉得只要“重点班”还存在,做家长的就应该让孩子上。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已经变成一种违法行为。然而,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尽管都否认学校还设“重点班”,但有些学校的“重点班”仍然变着花样存在着。“重点班”宁可“隐姓埋名”也要存…  相似文献   

10.
石敬涛 《教书育人》2006,(11):43-4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得占用节假日集体补课,不得组织各种辅导班和学科竞赛,不得举办重点学校、重点班。  相似文献   

11.
“快慢班”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界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一据了解,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阶段是从来没有这一做法的。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学和初中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教育行政部门也三令五申不得分快慢班,然而许多学校行政部门却置若罔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么是什么让这么多学校宁肯违反规定也要将分班进行到底呢?  相似文献   

12.
“不能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控制学生考试次数、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颇受关注,老师家长学生对此普遍持欢迎态度。《意见》明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编班,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任何学校不能采取各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不能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对于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发文叫停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重点班从9月1日开始,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对如何落实新版《义务教育法作出了规定。《意见》规定,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之后,学校不得以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研究》2013,(6):95-96
01取消快慢班是应时之举【新闻回放]在湖北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大会上,省教育厅推出"六条禁令"。相关负责人特别指出:学校违反禁令的,对校长先免职再查处;教师违反禁令的,先停职再查处。这六条禁令分别是:严禁收取未经物价部门审批备案的费用,未经公示不得收费;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得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入学、升学和编班的依据;严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以因材施教为借口,在新生入学时将他们编入快班和慢班(或重点班与普通班).现在<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分快慢班,但各学校"智慧无穷",发明了诸如"特长班"、"实验班"、"火箭班"、"雷锋班"等等掩人耳目的名称,对国家的法律规定阳奉阴违.  相似文献   

16.
不许设重点班、快慢班,不得以重点学校名义高收费,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排名。河南省目前公布了首批5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名单,同时一律取消了所有省重点中学称号。按照新规定,示范性高中不准举办试验班,特色班必须经省教育厅批准;严格执行转学、休学、留级、借读等制度,不得随意劝退或除名学生,不得办理以变换就读年级为目的的转学。  相似文献   

17.
江强 《江苏教育》2007,(9):34-35
虽然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而且这些年.重点班已经被媒体和公众批驳得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实际上.各地的重点班或者堂而皇之岿然不动.或者改头换面偷偷摸摸地生存如初.个别地方还有越办越红火之势.这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重点班缘何屡禁而不止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长期存在的将学生划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现象,严重伤害了非重点班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严重不公平,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违背了教育良知和社会良知。正是基于这种种不良后果,2006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相似文献   

19.
信息     
教育部叫停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从今年9月1日开始,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或支持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对如何落实新版《义务教育法》作出了规定。《意见》规定,学校不得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收费。要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要积极推动学区内优秀教师、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要给予学习困难学生更多关心和帮助。《意见》要…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07,(1):64-65
随着新《义务教育法》的正式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已经变成一种违法行为。然而,对于“重点学校”与“重点班”,不少专家、学者、教师有着自己的体验与看法:有人认为设置重点学校重点班是违反人权,有人认为这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有人认为应该要区分重点学校与重点班。一时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