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渊薮,它早在两千前,就已经初具“现代医学模式”的雏形,本文通过《黄帝内经》中有关个体特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阐述,论述了祖国医学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当代成人的心身疾病却有增无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引发当代成人心身疾病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接触,吸入或食用某些具有过敏性的物质有关,与病人所处的地球位置及气候条件有关。目前已有不少的临床医师发现,本病的发作同时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关,至少心理因素可以激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所以,支气管哮喘已被列入第三类心身疾病——过敏性疾病。针对心身疾病的治疗,采用传统的躯体疗法已不全面,还必须重视和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才能使病人的疾病康复。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尤为重要。 1 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也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常是高血压的发病诱因,单纯降压治疗因不能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降压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黛力新和心理干预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与其心身疾病相联系.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干预作用,但是高校医院医务人员对心理干预的作用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通过对大学生心身疾病的分析,探讨大学生心身疾病的医学治疗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策略与路径,以及时发现、治疗大学生心身疾病,减少高校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一、高校教师为心身疾病高发群体心身疾病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整体医学观的建立而界定的一组疾病群,它是指以躯体症状为主,心理社会因素与个体的情绪状态、人格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疾病。譬如,心脑血管病、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功能紊乱及慢性肠炎、神经性头痛、恶性肿瘤、神经衰弱等常见病都属于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7.
歌唱受到众多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歌唱技巧的基础,在声乐表演中心理因素有时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心理因素的培养与歌唱技巧的学习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魏晓娟 《教育探索》2008,(3):127-129
导致农村初中生流失的原因很多,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心理因素对农村初中生流失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青春期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缺乏自信、从众心理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的出现更多的是外部环境不良影响的结果。因此,必须重构当前农村学校教育,预防农村初中生流失心理因素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学生躯体症状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儿童入学年龄过早、学生学习任务负担过重、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等都是引起学生心身疾病的主要因素。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心身疾病有关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心身疾病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因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运用心理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理论,对典型学习心理因素和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对心理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作用存在的模糊认识和认识误区的批评,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心理因素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相关论断。  相似文献   

11.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阐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即身体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因素,进而深层次的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亚宁 《科教导刊》2021,(2):185-186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接着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心理教育能力的概念须以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为指导,涵盖心理问题诊断、咨询和心理品质培养、潜能开发两个方面。目前相关研究将心理教育能力结构划分为动力因素、知识因素、操作因素、人格特质因素;将心理教育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继续教育初级阶段、继续教育提高阶段、继续教育高级阶段。针对以往的研究。未来心理教育能力的研究需关注心理教育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对学科渗透的心理教育能力的研究,寻求理论研究指导心理教育能力教师培训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1名农村特岗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农村特岗教师SCL-90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2)不同性别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不同学历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本科学历教师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学历教师;(4)不同学科的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其中独生子女的教师在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教师;结论:农村特岗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学校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探讨了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范专科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环境因素,既包括他们自身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学习的和生活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在于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建立多姿多彩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8.
翁洁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159-162
强迫症的病因至今还不明确。本文试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内环境三方面的模式图来解释强迫症的病理原因。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与预防可以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最重要的是改善心理内环境,并综合各种方法加以防治。本文认为强迫症的防治关键还在于自我悦纳,改变心理内环境,即改变认知,辩证地看待道德,承认人格的阴影,允许将其整合纳入自己的整个精神,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从校园因素看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良的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学业压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等校园因素是影响高师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当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切实改善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