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元整体设想初中议论文教材共编八个单元40篇文选和三篇知识短文。纵观初中议论文读写训练系统,关于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发展的要求。是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大体以递进型兼交叉型和螺旋型逐步提高。学生在前五册已学过六个单元30篇文选与《论点和论据》、《论证》两篇知识短文。就学生的学习基础看,已经积累了可以入门的阅读经验,大体上了解议论文的基本因素,也从一些侧面进行过写作尝试,不过,其基本知识尚未形成明晰的系统,读写能力还比较薄弱。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本单元和本册第五单元之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应当达标。本单元前四篇课文的议论方式属立论,第五篇课文的议论方式是驳论,这种安排是为了向第五单元学习驳论过渡。可见,本单元在初中议论文教学系统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所以,本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扩展,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有三篇课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组成的。教学的重点是结合学习短  相似文献   

3.
初语五册第二单元一共包括三篇议论文(《论鲁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说谦虚》)和一篇知识短文(《论点和论据》)。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两点想法:一、要紧密结合知识短文,二、要作横向联系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教时安排可确定为五课时。前三课时,分别理解每篇课文的结构,完成一些常规教学任务;可结合知识短文的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搞清每篇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为第四五课时进行对比教学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读练提示本单元是本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五篇课文中两篇是抒情散文,三篇是叙事散文,写作上各有特色.读练的重点应放在《井冈翠竹》《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的特点及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的区别上.散文的“形散神聚”是个难点.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读练要以知识短文《谈谈散文》为统领,紧抠课文的字、词、句和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通过比较阅读和分项练习,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教法建议教学本单元(包括知识短文)一般要用十一到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任务.但是若采用单元读练设计进行教学,则至多用八个课时就可达到目的.方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食物从何处来》、《统筹方法》、《机器人》、《石油的用途》、《读书四法》五篇课文和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单元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理解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二、继续学习说明事物的特点。重点、难点也是这两点,所以,单元的突破应该是说明的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读整单元的文字后,应首先让学生学习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然后用掌握的说明方法逐篇学习课文,最后再学习《说明的方法》,把单元知识作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盛勇 《读写月报》2022,(27):52-56
<正>[教材、文本分析]《短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组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共4组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7.
《文选与习作》,全书共四册。第一册集中编选了四十五篇优秀记叙文,按状物、写景、记事、写人和综合记叙,分为五个单元,最后有知识短文《记叙文》。为了方便自学,各单元的课文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精读课文,课后附有学习目的,自学辅导资料和练习;第二类是略读课文,课后附有学习重点提示和练习;第三类是独立阅读课文,课后附有思考与练习。第一册还安  相似文献   

8.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单元教学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中的单元教学是以几篇课文组成的单元作为教学单位,是希望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探求读写知识的特点和规律的处理方式,自有它的长处。但是勿庸讳言,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应试教学之嫌,是急功近利在语文教改中的表现形式。单元教学的一般处理方式是用一则知识短文带动几篇课文的学习。在单元教学中,具体的课文只是知识短文的例子,合乎短文内容的则讲析解证,其他则轻描淡写甚或是置之不理。而知识短文又不可能完全包括几篇课文的具体内容,也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丰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安排在初中语文义务教材版第一册第五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上承《春》、《济南的冬天》两篇写景散文,下跟《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一篇知识短文,处于由知识学习向知识运用的过渡位置,依据本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 2.理解和初步掌握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师进修教材《文选与习作》第一册,共选文四十五篇,计有精读课文三十篇,阅读课文十五篇。全册有记叙文四个单元,说明文一个单元,议论文两个单元,古文一个单元。知识短文四篇,习作训练五次。这一册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下面具体谈谈这册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求。一、记叙文部分。选文二十四篇,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北京立交桥》是教读课文,《短文两篇》、《巴黎的桥》是自读课文。其中《短文两篇》又包括《吴门桥》和日本作家水上勉的《母亲架设的桥》。这四篇课文的题材同是写桥,但文体不一,内容各异,因此,进行本单元教学必须紧紧扣住重点,否则学生就会学得支离破碎,不着边际,不得要领。第三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本单元是第三册的开首单元,如何将上一册的记  相似文献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二年级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初中语文第四册为此安排了两个说明文单元,这两个单元都是重点单元。列入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并附有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上述四篇课文在内容上可分两种类型。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后两篇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前者着重用打比方、举事例和归类法,讲清科学道理,启发读者树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后者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包括《什么是知识》、《“友邦惊诧”论》、《太阳的光辉》、《论各尽所能》、《散文重要》五篇议论文,还有一篇知识短文《立论和驳论》。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三年级读写训练要求着重培养议论能力,因此,本单元是全册的重点单元。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1、《菜园小记》是本册第一单元(散文)的第三篇课文。按照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培养记叙能力的要求,教学本文应当联系第四册《谈谈散文》这篇知识短文,结合本单元前两课《挥手之间》(叙事散文,在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写法)、《澜沧江边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五篇课文,其中两篇讲读课文:《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三篇自读课文:《童区寄传》、《刘东堂言》和《孙权劝学》.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是:1.记叙战争的方法;2.判断句式;3.“夫”的用法,4.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5.疑问语气词的用法。根据这五个学习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大多为记史作品的实际,单元突破口应选择为记叙历史事件和表现历史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19.
【单元说明】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 :《分马》《社戏》《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狼》(下文出现题目时均以首字代之 )。其中《鞋》《有》是自读课文 ,其余三篇是教读课文 ,《狼》为文言文。这五篇课文的体裁都是小说 ,但作为教材在这一阶段教学时 ,均按记叙文来对待。学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 :认识与理解有关记叙的详略 ,注意虚词的用法 ,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掌握做摘记的方法 ,认识场面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单元同第三单元一样 ,是学生掌握记叙文特殊性的又一重点单元 ,非常重要。【知识提示】记叙的详略 详写 ,即具体叙述 ;略写 ,即概…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共编入八篇中外小说,在两个单元之间又编入了一篇知识短文《比较阅读》。我以为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七篇小说(旧编《阿Q正传》或新编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一碗阳春面》除外),既是学习小说的极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学习“比较阅读”的极好的实践,一举两得。本文所说的比较阅读不是指把同一单元的几篇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等一一加以罗列的所谓全面比较,而是指目的性、选择性更强因而更富有启发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比较阅读。这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