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王昌龄的籍贯,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旧唐书·文苑传》称“京兆王昌龄”,《全唐诗》因其说,《河岳英灵集》称“太原王昌龄”,《唐才子传》因其说,《新唐书·文艺传》谓“昌龄字少伯,江宁人”,《唐诗纪事》和《唐诗品汇》因其说。 今人持此三说者均不乏其人。到底哪种意见合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考察和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提到班超出使西域,至鄯善,夜袭匈奴营帐。班超对部属36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辞海》“不”字条持同样说法。但查《后汉书·班超传》和《资治通鉴·汉纪》,班超原话均为“不入虎穴,不得虎子。”那么,“焉”字从何而来?近查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一卷,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对岑参为何处人,注释不一。第二册287页注释⑨是:“岑参(714——770),南阳(现在河南南阳)人。”第六册307页注释⑩是:“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注释,岑参究竟是何处人呢?《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岑文本,棘阳人……贞观中擢中书舍人。诏告皆所草定。敏速过人。迁侍郎。封江陵县子。逾年为中书令。”又“岑参,文本后……肃宗时杜甫荐为左补阙。”《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记载:“岑参,南阳人。”以上的“棘阳”“南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中国  相似文献   

4.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他的籍贯有三种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四)说他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说他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我同意王运熙同志的考订,(《王昌龄的籍贯及其〈失题诗〉的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认为他是太原人。理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这里说,王昌龄是太原人。段璠是盛唐时代的人,其说比较可信。又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说:“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太行北”,指太原。太原在太行山之北。  相似文献   

5.
刘梁、刘桢为汉末三国有直系亲属关系的重要作家,《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刘梁》载:“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刘桢,亦以文才知名。”所以,虽然《三国志·魏书》屡称“东平刘桢”,但刘桢的籍贯仍当从其祖父梁为“东平宁阳”,即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这个问题曾有徐传武先生《刘桢应是宁阳人》一文(载徐传武、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57页称其为“满洲镶黄旗人”,《教师教学用书》第80页说她是“满洲正黄旗人”。据《二十六史大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慈禧太后乃“满洲正黄旗人”。不敢确信,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又赫然写着慈禧太后“满洲镶蓝旗人”。一不做,二不休,查阅了《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海辞书出版社),则为“满洲镶蓝旗(咸丰十一年十二月招入镶黄旗)人”。课本不知何据?慈禧太后究竟是满洲镶黄旗人?还是正黄旗人?抑或镶蓝旗人?$重庆市兼善中学@王坤吕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开江县沙坝埸永安中心校袁博渊、江西省莲花县坊楼南陂中学陈树清两教师来信,询及唐代著名边塞一诗人岑参之本贯及《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之异文问题,今答一复如次。一岑参,新旧《唐书》一俱无传,杜碓《岑嘉州集·序》,题为南阳人。晚出诸书皆据之,称南阳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云: 公讳参,唐荆州江陵人,其先世本居南阳棘阳,梁时长宁公善方始徙江陵。善方以降,岑氏谱系,可得而详焉”。  相似文献   

8.
古代笔记小说,如宋李昉编撰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五百多卷,共四百七十五种,均属微型小说。之前,先秦时期就有微型小说的“雏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庄子·外物》)”。当然,庄周指的小说与今天的小说慨念不一样,它指的是“琐屑之言”,即今天的“寓言”和“杂记”。胡适在《论短篇小说》(《新青年》四卷五号)中认为:“中国最早的短篇小说,自然要数先秦诸子的寓言了”,并举《列子·汤问》和《庄子·徐无鬼篇》为例。寓言怎么算小说呢?我认为,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都有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先秦寓言的虚构想象,以及描写、对话、叙事状物,均是小说的家数。再说,各种文体  相似文献   

9.
前人论及岑参诗的风格特征,或谓其“悲壮”“豪伟”,如严羽曰:“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概。”(《沧浪诗话·诗体》)陆游云:“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或谓其清切、孤秀,如杜确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虽然高考文言文阅读多从《二十四史》中选题,但从近年全国各省、市的考试选题来源看,情况又不尽如此。比如有从某人文集中选取的“某某传”(06广东卷《杜环传》、05山东卷《周维城传》)、小说(05湖北卷《聊斋志异·武技》)、史评(05上海卷、福建卷翻译题)、寓言故事(05天津卷《庄子·说剑》),甚至还有散文(04湖南卷《放鹤亭记》),文言文出题形式看似千奇百怪,其实是有章法可以寻绎出命题思路的。那么高考文言文究竟偏重于哪些类型的古文?材料如何取舍?如何进行有效地模拟训练以及预测出题范围?笔者从正反两方面就近两年高考文言文材…  相似文献   

11.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虽不如李白、杜甫那么多,但在我国诗歌史上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岑参生前已很有名气,唐代名家杜甫与他是知交,曾对其诗给予很高的评价。如说“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杜少陵集》卷十五《寄岑嘉洲》),他以谢眺比岑参,以冯唐自比。“岑生多新诗”(卷三《九日寄岑参》),“故人得佳句”(卷六《奉管岑参补阙见赠》),“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卷八《寄彭洲高三十五使君适号洲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等。后人也曾多赞誉他的诗。他儿子佐公的朋友杜确在他死后三十年曾为他的诗集作序,说:“开元之际,……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近建安之遗范矣。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属意尚清,用意尚切,……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可见岑参在唐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13.
1、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尔雅:释亲》谓“妻之姊妹同出为姨”,《释名·释亲属》称“母之姊妹曰姨”。《辞海》、《辞源》亦均如此解释。《中文大辞典·阜部》认为“弟走从军阿姨死”之“阿姨”是“母之姊妹”。《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和《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第五册则注为“姐姐”。此两种解释似欠妥。《中文大辞典·女部》“姨”字第四义项“女子互呼之称”较为切合上述诗句中“阿姨”一词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张祜,众多唐诗选本记作河北清河人或河南南阳人,其所作《宫词》,也多以为是一首五言绝句。其实,张祜并非清河或南阳人;而是河北交河(今泊头市)人,《宫词》也非绝句而是一首律诗。 一、关于张祜籍贯 近年出版的《唐诗选注》(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新选唐诗三百首》(武汉大学中文系选注)说张祜是河北清河人,《中国古典文学词典》(江西人民出版社)、《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则认为张祜是河南南阳人,又说“一作河北清河人。”其实,远在宋元时期,张祜的籍贯就已搞乱。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写作清河人,元人辛文房作《唐才子传》,写作南阳人。而宋人的《广舆记》则作河间人(交河属河间府辖),元人《尚友录》直接写作交河人。据笔者小考,张祜确为交河人。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诗赛     
中国古代有无诗赛?具体情况如何?看了下面三则史料,即可明瞭。 一、唐刘(饣束)《隋唐嘉话·卷下》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 二、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上官昭容条  相似文献   

16.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以下凡引自该篇均不注)他死在哪一年呢?他是在梁怀王“堕马而死”,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后死的。梁怀王又死在何时?《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说是汉文帝十一年(前169)。《汉书·文章纪》说得更具体,是这年“夏六月”。将这个时间推进“岁余”,如果“岁余”是一年零三个月,就到了汉文帝十  相似文献   

17.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18.
说《说苑》     
一《说苑》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早在东汉时代,班固已发现这一点.他说:“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可见著《说苑》“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是有效果的.所以不少史书,例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都将《说苑》载入史册,流芳于后代.  相似文献   

19.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籍贯问题,《史记·高祖本纪第八》(以下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上》(以下称《高帝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以下简称“沛丰邑人”),但至今诸家注说仍存在明显差异。或云今江苏沛县人,或云今江苏丰县人,或云丰生沛养,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刘邦为江苏沛县人。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中说:“沛(江苏沛县)人刘邦是个中农。”《辞海》(1980年版)亦对“汉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断足之刑有两种,一为刖,一为膑。什么是刖刑?《易·困》“鼾刖”一词虞番注:“断足曰刖。”《周礼·司刑》“刖罪五百”,郑玄注:“刖,断足也。”都说是一种截去下肢的酷刑。此刑起源于何时?文献虽已有说,但却不足征信。《周礼·司刑》郑玄注:”周改膑作刖。”这似乎在说,是周代才有了刖刑。胡厚宣先生用甲骨卜辞与地下发掘相印证,确凿无疑地说明,商代已有刖刑(见胡著《殷氏的刖刑》,载《考古》1973年2期)。再说膑刑,什么叫做“膑”?《说文》:“膑,膝端也。”膝端就是膝盖。《文选·西征赋》“但潜铅以脱膑”,李善注引郭璞《三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