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江日报》两年多来注重抓好青年记者成长关键期的培养工作,从思想、业务和机制上,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生态环境”,使一批青年记者脱颖而出,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长江日报》采取的“抓关键”.就是抓住年轻记者参加新闻工作头两三年的重要时期,从政治思想和新闻业务两方面加强培养,着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敬业、爱业的热情,产生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内在动力;“压担子”,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采用“逼”和“压”的外力作用,并勇于放手让崭露头角的青年记者在重头报道中挑大梁,使他…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办好一张党报,必须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采编队伍,才能在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各新闻单位已经确立了的共识.如何加速培养新闻人才的成长呢?举办获奖作品研讨会、青年记者作品评析会、专副刊业务探讨会等系列活动,是我们探索了两年而形成的、深受采编人员所欢迎和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培训工作要有的放矢三年前,报社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在确定以办报为中心,不断深化新闻改革的同时,实施了竞争、激励和监督机制,作为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加速人才成长的途径,并把培训编辑记者业务交给了我们新闻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报编辑部今年干部培训,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今年,报社准备培训比较年轻的编辑记者,重点解决编辑工作的基本功问题。如:怎样按新闻规律办事,怎样抓问题,怎样写好小言论,以及有关编辑思想作风修养等方面的问题。二、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针对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拨开迷雾,抓住和发现隐藏的新闻事实,使隐性的新闻显性化.近年来,《长江日报》整个编辑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策划体系.记者、编辑随时可以将创意直接放到总编辑案头.2010年,《长江日报》仅信源中心这一个团队就做了近80个新闻策划,其中见报策划达40个.常规性新闻策划:不走寻常路,变"常"为"异"两会年年开,但《长江日报》推出别具一格的《我看总理记者会》根据温家宝总理喜爱古典诗词这一特点,在2010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当天,搜集温总理过往在记者会期间曾吟咏过的诗词,又结合当天吟咏的诗词逐一回顾、解读、链接,同时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商场、机关、学校等公众场所,现场采访市民对温总理记者会的评价和感想,使这一策划新闻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徐园 《新闻世界》2012,(5):12-13
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丈风”活动,是对党的新闻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新闻战线出人才出精品的必由之路,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记者健康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编采经历,就“走转改”活动,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日报创刊53周年之际,长江报人奉献出的理论成果——《不尽长江滚滚来》,由武汉出版社出版。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作序。 《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书收录的48篇论文,大部分近年发表于《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新闻业务期刊,其中1篇获中国新闻奖、两篇获全国报协优秀论文奖、7篇获湖北新闻奖,显示了长江日报业务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本书共35万字,分为“集团战略放谈”、“新闻采编  相似文献   

7.
丁浩宇  许立菊  邓一凡 《传媒》2020,(10):68-70
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全媒型、专家型人才是当下媒体急缺的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市党报面临人才流失、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仙桃日报社在年轻记者中开展“勇当新闻特种兵,争当优秀媒体人”活动,收到了“培训指导增情怀、点评引导添素养、师傅向导转作风、考核督导出精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培养学者型编辑、记者,三峡日报社编辑部扎实开展“学习年”活动,推动和促进了新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史强 《新闻前哨》2024,(5):51-52
全媒体时代,各种热点层出不穷。作为党媒记者,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淘出好新闻,除了要增强个人业务能力外,“四力”是必须坚持的遵循。本文结合长江日报相关报道,对如何在新闻生产各环节坚持“四力”做了辨析和探讨:只有将“四力”合一,党报记者才能从各种网络热点中抓到“活鱼”。  相似文献   

10.
为激励年轻记者编辑锐意创新,大众日报编辑部最近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奖励大众日报青年记者编辑的优秀创新作品和与新闻有关的活动.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为期五年,资金出自大众日报特派记者所获的奖金;诸城市去年设立"大舜文化奖",大众日报特派记者采写的消息<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获得一等奖,获奖记者把奖金作为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资金,以激励青年记者编辑积极投身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
要把我们的刊物办成教材,开阔记者视野,可以把面再放宽些。业余的、年轻的新闻爱好者,在当地不一定找到适合的新闻书籍,就靠咱们这本《新闻与写作》。多给他们点东西,编辑部要把这个  相似文献   

12.
正泰州晚报是一张创办刚满10年的年轻报纸,记者队伍中有新闻从业经验的仅占三分之一,多数记者是一出校门就进入报社,他们年轻、有朝气、有抱负,同时也很稚嫩,缺少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如何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泰州晚报通过"编外居干",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一、全员参与,分片包干"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泰州晚报结合自身队伍的特点,将泰州城区72个社区划成若干片,所有40名记者分片包干,担任社区的编外居干,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曹虎城报道:为了加强新闻报道队伍建设,培养过硬新闻人才,1月31日至2月5日,西藏军区在拉萨举办了为期6天的新闻骨干培训,来自全区各部队的44名新闻干事和基层报道员参加了培训。西藏军区党委历来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但因西藏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新闻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培养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新闻人才匮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西藏军区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期培训班或新闻会战,以加强新闻报道队伍建设。此次培训,学员们听取了《战旗报》驻西藏军区记者和《西藏日报》社编辑、记者等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和采写体会讲授…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新闻出版署获悉,1998年,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取得了重要成果,共举办岗位培训班110期,近5200人参加了岗位培训。截至1998年底止,全国已基本完成了8个岗位的培训任务。4年来全国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企业报的中国纺织机械厂《中纺机报》自1986年12月复刊以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办报宗旨,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各项工作,有重点多角度地报道了在企业管理、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发挥了企业党委的喉舌作用和行政部门的参谋作用。厂报编辑部注意加强对记者、通讯员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后,立即组织脱产学习,从而加深了对“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的认识。平时,编辑部以《新闻记者》杂志为主要教材,经常组织记者、通讯员学习新闻理论,讲解业务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闻记者》因此也成了记者、通讯员的良师益友。通过培训,广大记者、通讯员把学到的知识不断运用于实践,积极为厂报写稿和对外报道,这也增加了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编辑部自2006年6月份开展的为期3个月的业务练兵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城市生活部从主任到记者,大家满怀热情,积极踊跃地投身于业务练兵,无论在思想、观念、作风方面,还是见报的新闻作品上,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收获。3个月内,城市生活部策划采写了大量的见报稿,考核总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你同行》专栏的主持者要我写篇文章,说说自己作记者的体会,叫作“经验之谈”。他告诉我这个专栏是专门为年轻一些的记者辟出的。我平心想来,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是有一个希望,欲说还休,欲罢又不能。这希望在我已经抱了十几年,这就是,作为记者能够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实地写给我们的读者。新闻真实,是对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追求真实,即真实地展示报道对象的本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声屏世界》2022,(4):22-23
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带头走基层,是对本单位"走转改"活动最好的动员,为年轻记者编辑树立了榜样,有助于加强新闻战线队伍建设.2022年新春,江西广播电视台负责同志采写的一批走基层新闻作品,集中体现了"把准主题、沉浸观察、讲好故事"的素质能力,折射出对新闻工作者"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李建 《中国记者》2023,(3):112-113
<正>采编沟通是新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记者准确把握策划意图、编辑及时了解采访动态,都离不开顺畅的沟通。编辑部是媒体新闻生产的中枢。因此,有必要侧重于从编辑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避免把天聊死,这对改进工作或有所裨益。一、踏准节奏编辑与记者沟通,既是新闻业务,也是思想工作。编辑的职责,决定了他们与记者沟通的内容多为商议选题、核实事件、  相似文献   

20.
办好报纸很需要有一支生机勃勃,富有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的编辑队伍.从事新闻工作才5年的李皖,是长江日报这支优秀青年队伍中的一员.他跑高教战线抓出的新闻屡出新意,频频被转载,引起许多人关注.长江日报还专门召开李皖新闻作品评析会,探讨新闻发现问题,这次业务研讨活动,对九十年代如何抓新闻提供了若干思考.新闻就是提问题的活动记者要发现新闻,必须首先对什么是新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皖之所以在新闻发现中颇有建树,主要在于他对新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即“问题说”:新闻就是提问题的活动,而问题的真假和深度、广度决定了新闻的价值.就“问题说”的形成,李皖谈了自己的实践过程:从注意文字到注意事件特征到注意事件所揭示的问题.他刚参加工作时,写新闻主要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文字把新闻事件描摹下来,也就是写“热闹”,对事件本身则不做任何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