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雅各布森来到了一所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学,他们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级的学生参与实验。首先,他们给这些学生做了一个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出来以后,他们又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字,然后把这份假装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名单交给了教师,还煞有介事地一再叮嘱教师们不要把名单外传出去。  相似文献   

3.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它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寄于高期望而导致学生表现优良的心理效应,教师的期望效应,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八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然后给教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再三嘱咐教师“保密”。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学生的什么素质,也没有根据他们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但几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凡被列入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曾经用老鼠做过这样的心理学实验:把一群老鼠分为两组。任意将其中的一组交给一些人负责训练,并告诉这些人,这是一组“聪明的”的老鼠。另一组也交给一些人负责训练,并告诉他  相似文献   

6.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后,为该班的教师提供了一份测验后的学生智商表。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该班原来学习中等的学生赶上了优秀生,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仍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没有什么改进。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呢?原来,罗森塔尔为这个班提供的学生的智商表是他特意编造的。他把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智商有意地提高了。这样,使该班教师不知不觉地对该班学生加强了指导帮助,相信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过程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在转化差生方面尤其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工作与“罗森塔尔效应”阎粉莲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86年到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根据“测验结果”,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校长,并对校长说“名单上的这些学生经过八个月之后,成绩一定比其他学生有显著的进步。”果然,八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成功运用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的教学体会,实现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桂英 《教育革新》2010,(10):23-23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分成两组。A组交给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这一群小老鼠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要好好训练,B组交给另一个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很普通的一群。两个试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对两群老鼠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老鼠穿行迷宫。  相似文献   

10.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1-6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  相似文献   

11.
优秀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 ,常常使用赞赏、表扬的手段去鼓励学生进步 ,这种手段通常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的鼓励除了这种外显的方式外 ,同时还可以利用暗示的方式 ,也就是通过教师的举止、言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鼓舞。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在教育学上 ,这种效应被称为“教师的暗含期待效应”,在心理学上称作“罗森塔尔效应”。那么 ,在管理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效应呢 ?一、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 ,仅仅挂在嘴上 ,写在纸上是不够的。只有从教师内心深处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12.
黄惠民 《教书育人》2002,(12):44-45
随着中专生源素质的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抱怨:“现在的中专生没法管了,真是不可救药”。然而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交流来实现的。班主任以什么方式对待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爱学生,都会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师生关系处于不同的状态,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典行例子。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一所小学调查学生状况,他悄悄地告诉该校老师,有20%学生智力超群,是“天才学生”,请他们注意培养。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3.
“罗森塔尔效应”已为很多教师所熟悉,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其运用,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期待,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期待获得理想的教育后果。然而,也有不少教师抱怨说,自己已给予学生不少的表扬与肯定,但学生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罗森塔尔效应”会失效?  相似文献   

14.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他与另一位名叫雅各布森的学者一道,出版了名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在这部教育心理学专著中,两位作者提出;如果为教师提供虚构的关于他的学生的智力情况的“研究结果”,让教师相信他的班里有那些学生具有超过现在成绩的巨大的潜力(甚至暗示教师,这些学生可以成为天才的学者),结果,教师对那些被暗示为具有潜力的学生平时的言行或学习中的表现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以致这些学生真的在学习成绩上开始大幅度提高。由于作者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八年,心理学家岁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他俩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对这十八个班学生进行了“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心理测验的一种,是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然后,他俩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在老师意料之中,但有的却不然,对此,罗森  相似文献   

16.
杨震 《现代家教》2002,(5):12-12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 ,雕刻时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 ,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 ,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她 ,时间久了 ,忽然有一天这个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这个故事的启发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罗森塔尔和雷诺尔·贾可布森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 ,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应。他们把这种效应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 ,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实验中 ,…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运用“期望心理学”成功地调动了数十名儿童及他们的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这些儿童学业超群,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穿了是种“期望效应”。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产生这种“期望效应”,提高学生尤其是中下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进行作文分层教学,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操作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体验,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分析职校后进生心理成因,从中职生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坚信其可塑性,提高“期望值”等转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