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二、当代杂技创作趋势当代杂技创作面临同质化、雷同化的趋势,而文化创意是杂技节目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在原有杂技理论基础上,关注国外动态,提升中国杂技创作的内涵与水平。它的趋势具体表现以下四个方面:1.杂技剧主题如今杂技的发展,表现为"类型杂技节目→标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这样一种图式。这是杂技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轨迹证明,从类型杂技节目走向标题杂技节目,表明杂技表演从"技"开始扩散,上升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2.
以综合艺术手段烘托的主题杂技晚会璀璨夺目,显示出美不胜收的整体艺术美感。这是杂技艺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人民大众喜欢杂技这种表现样式,乐于接受此样式所生发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杂技绵延几千年生生不息,新、难、奇、绝、美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杂技的观演魅力和审美核心。当以"炫技"为主要呈现方式的这门表演艺术,伴随着杂技人创新求变的炽热情怀和观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我国杂技的大型作品创作走过了从"拼盘式杂技晚会"到"主题杂技晚会",再到"杂技秀"这样一条发展之路,舞台演艺的样式越来越丰富斑斓。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杂技舞台上又出现了杂技剧这一新的演艺样式,而且发展前行的步幅非常大,获得了越来越多艺术界人士及观众的关注和认可,2019年,大型杂技剧《战上海》甚至以担纲"开幕大剧"的豪华身份,开启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当今,面对公众对这一新演艺样式的希冀,我们更需要认真总结和钻研杂技剧的创作,研讨未来的发展方略。笔者在实践中获得一点创作心得,在此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变革时代,之所以我称之为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那是因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杂技艺术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那就是中国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以纯粹展现杂技技艺为主体,而是以多样化的手段吸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艺术,吸收音乐、舞蹈等姊妹艺术语言,特别是戏剧元素在杂技创作中的运用,形成具有戏剧特性的杂技晚会,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这些年,杂技界谈论较多的恐怕是杂技的"技"与"艺"的关系这个话题。过去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而现在,技艺并重已成为杂技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在各类艺术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杂技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跨界与混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问题是,近些年在欧洲新马戏的诱惑下,一味重包装、重混搭、乱跨界,主题杂技、主题晚会乃至杂技剧一窝蜂而  相似文献   

8.
正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依相承,用中国杂技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和力。近年来,广州杂技团创作了《现在梦幻时――聊斋》《西游记》《笑傲江湖》等剧目,将杂技技巧融入观众熟悉的故事中,用杂技来讲述中国古典文学故事,使杂技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精神"的表达,其有人物、有意境、有思想、有文化底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的盛宴。一、初步融合上世纪90年代,我国杂技主题晚会兴起。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正##(获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八次理论作品奖银奖)杂技教育是培养杂技艺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和繁荣我国杂技事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杂技教育基本沿袭口传心授、师带徒、团带班的模式,依靠以家族为核心的民间形式传艺。80年代初期,政府批准创建了几所中等杂技艺术学校,杂技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序列。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现代杂技教育理念正逐步走向正规。一、我国杂技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杂技艺术是"身体"的艺术,当代杂技不管如何强调技艺自身的"高、险、惊、难、奇、谐"等特点,都不免于形体、道具及舞台所形成的造型表意与造境传情的"局限",导致其与现代剧场艺术讲究与追求意境、情感、主题等审美期待存在距离。面对杂技本身困局、时代需求及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压力下,中国杂技开始了从杂技造型、造境到杂技主题化及剧目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杂技一直以“惊、奇、险”的艺术特性、“新、难、美”的审美追求傲然于舞台艺术之林,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作自觉,在杂技剧的更迭发展中实现了“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艺术新生。回溯发展轨迹,梳理艺术风貌,中国杂技历经追求“技”的最大化的杂技技巧、杂技节目,至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些具有主题、带有情节、营造意境的“情境杂技”,后在此基础上于90年代涌现出一批由独立的杂技节目串联为整体故事的杂技主题晚会,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1月7日,第17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沧州体育馆举行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与来自18个国家的30个节目激烈角逐后,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与沧州杂技团联合打造的《凌云狮秀——流星》获得本届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狮奖"。在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前夕,约100名嘉宾在沧州荀慧生大剧院观看了由沧州杂技团、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吴桥杂  相似文献   

14.
正一、杂技剧的正式发轫还原杂技剧的历史镜像可知,当代中国杂技经历了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情景/主题节目,到情景/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发展脉络。所谓类型杂技节目就是以"车技、顶技、皮条、钻圈、柔术、转碟"等为标题,直白地表现与展示杂技技巧的节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出现一批"情节化杂技"或"微型杂技剧",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倾向不过是肤浅的贴标签式的说教,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最终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15.
四川杂技在上世纪50年间,崛起于西南一隅,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可以说在四川杂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21世纪的四川杂技与全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方面是技巧的不断创新、艺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杂技在观赏性和“综艺”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杂技也从单一的节目发展到出现主题晚会、情景剧、杂技剧的时代。杂技本身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多元需求。这是新世纪之初杂技景象令人惊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被誉为"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但在国际杂技演出市场上却没有形成能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商业实力。如何适应国际文化结构的变化,使中国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获得某种"后发优势",实现同经济一样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推出一台主题杂技晚会,在如今已不是新鲜事,毕竟从90年代初在中国杂技舞台上兴起到现在已有十年多了。从在这种新生事物出现到现在.全国各个杂技团推出了几十台主题杂技晚会,这些晚会不论从艺术水平还是包装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德阳市杂技团推出的主题杂技晚会《龙行天下》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那就是对市场的重视.遵从市场发展规律。在中国杂技界,德阳杂技团或许算不上大团,但是作为一家民营团体,德阳杂技团在市场的运作上无疑有它独到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是我国传统的艺术,杂技节目随着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换代。现代杂技与较多的故事情节、晚会主题相结合,提升了视觉震撼性,展现了惊、险、奇、美的艺术特征。对于青年杂技演员而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更要结合时代特点做好个人发展规划,才有望能成为杂技舞台上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3、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主题晚会,演绎了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成为高端文化产品。而中国杂技单一技巧堆积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出国演出是低价位的原材料输出,国际演出还处在低价、低端的层面,缺少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20.
一、创新与构思不论哪门艺术,想要适应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就要不断创新。杂技这门艺术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了,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杂技前辈们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杂技不仅在国际赛场上荣获一块又一块的奖牌。还代表着中华文化艺术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让世界观众了解了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杂技人,想要继承和发展杂技艺术,用杂技艺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