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汉明 《武当》2008,(9):37-37
白眉派拳技创自白眉道人,清朝年间他们有师兄弟五人,分别为伍枚、白眉、冯道德、知善及苗显,在少林寺拜赤眉道人(红眉道人)为师。  相似文献   

2.
程门浅绛彩象耳方瓶品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晚清浅绛彩瓷名家,其影响最广、成就最大者当首推黟县画家程门。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雪笠道人等,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其艺术生涯中,创作之作品数以万计,不仅是晚清颇有成就的书画家之一,而且还是晚清浅绛彩瓷的开宗鼻祖。  相似文献   

3.
袁康就 《武当》2009,(11):48-49
一、《内景图》的来源 《内景图》本是清初道人所画,后被光绪年间一位道号叫素云道人的刘诚在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时看到。他发现此图揭露了打坐修炼的重点,觉得非常可贵,便发心付梓印制,并在原图左下角落款,  相似文献   

4.
曹娟 《健身科学》2008,(1):27-27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呀?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玩味:世人都想当神仙,却又对人间的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等  相似文献   

5.
迎仙客     
迎客仙柳阴边,松影下,坚起脊梁诸缘罢,锁心猿,擒意马。明月清风,共谁说长生话?简析:云龛子,姓名、事迹不详,应为道家中人。这首持描写了一个道人修道养生的情景,道人端坐于柳阴松影之下,断尽诸缘,心意归于一处,一念代万念,任凭清风吹指,明月朗照,不为所动。道人万念俱无,心明如镜,飘然欲仙。坐毕,道人不禁感慨道:这种妙用无穷的养生之道能与谁言说呢?养生之道,除了营养和运动之外,也要讲究心理养生,而心理养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取得心灵的宁静;而罢息诸缘,脱离身心内外的种种挂念和干扰,便是让心灵复归宁静的捷径。迎仙客…  相似文献   

6.
周作奎 《武当》2006,(4):48-50
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法器对于全真道士来说,甚至是相伴终身,须臾不离的物件。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但是,一些全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佩带和使用法器。道教法器的  相似文献   

7.
射天狼     
程城 《精武》2003,(7):51-53
来者一僧一儒,身后有二人相随。真一大师与荆川先生唐顺之步入石室.八老尚泰然稳坐,微笑相迎,可当他们身后随行的二人一现身。八位风尘异人尽皆须眉掀动.纷纷惊立.天灵子竞诧然直问:“这一双后生是谁?”  相似文献   

8.
王玮 《武当》2005,(10):15-16
四道教行功以应物感应和参访求师因缘,对证所学,以华山练风、闭谷;泰山采日光之华:西湖练月之精;长白山练雪等等。气象奇特和安静之处,更是感应观妙寻真的去处。道教有守庵化缘者,有修炼和居士者,分结发道人和披发道人等。修炼士王宗岳经商途中,心驰神往,走动至赵堡镇时,收得蒋发,带回山西,授艺七年。蒋发艺成后,  相似文献   

9.
马军 《武当》2003,(2):4-6
概说 余自幼习武,有缘幸遇道家太极阴阳五行门传人青鹤道人(翟海鸥),蒙道人厚爱,收为爱徒,悉心传授太极阴阳五行门各项秘技,至今已修炼数十载。有幸于2000年10月之第二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上.初次演练太极阴阳五行拳,荣获套路比赛一等奖,并且得到有关专家及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为使本门发扬光大,造福于社会,经恩师同意,愿将这门从不外传的道家秘技逐一整理披露,以飨武林同道。  相似文献   

10.
梁浩 《武当》2009,(12):45-45
本功共分九式,为武当龙门派道人习武延年所用,是武当悟性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健美润肤,活血清神,益智长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峨眉武术文化的历代生存形态及现代流变的调查入手,对峨眉武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满足巴蜀人生存需要,受佛教、道家影响,以及服从战争需要的军事技能等是峨眉武术文化生存形态多样性的基础,其现代流变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类精神的体育竞赛、艺术表现、武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因此,峨眉武术文化具有宗教性、竞技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和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浅淡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对峨眉山武术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武术源远流长,巴蜀武术以峨眉山命名曰:峨眉派。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走访,对历史上峨眉山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峨眉山历代佛、道中的习武人士的记载,电影《火烧红莲寺》的原型是否存在等问题进行考证,说明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中描述的峨眉山武术由女子所创,峨眉山曾经有大量的武僧和峨眉剑仙派武术集团存在的说法是对峨眉山武术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综述等研究方法,从峨嵋武术的历史渊源、技术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和论述峨嵋武术适于女子的修习要素,探讨峨嵋武术“女子武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通过开发峨嵋武术的独特发展之道,掀起峨嵋武术女子“武术热”,创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峨眉武术的历史、内涵的界定、峨眉武术的自然环境和川人身体条件特点、自身技术特点、峨眉武术的发扬光大等几个方面对峨嵋武术的特点及前景加以阐述。认为峨眉武术是一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内外兼修、健身与养生俱佳、表演与技击并重的功夫,发展潜力雄厚、前景美好。以期为峨眉武术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早日赶超少林、武当走向世界,恩泽大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章文站在新时期峨眉地域文化大发展和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峨眉地域文化和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可继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寻找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着重阐明了峨眉地域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儒释道文化特点、名山文化特点、武侠文化特点和养生文化特点等地域性特点,指出了在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继承、传播和发展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峨眉地域武术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勒兹的块茎思维为视角,对峨眉武术的发展进行后现代主义的分析。认为目前人们总是以传统的树状思维看待峨眉武术,进而影响峨眉武术中个体的跃进式发展。德勒兹所提出的块茎思维,便打破了峨眉武术的结构化、层级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其形成多元中心化和尊重差异性的发展路径,能够为凝集技术精萃、拓展文化包容性奠定理论依据。本文试图将峨眉武术喻以"块茎",以一种新的方法论探析峨眉武术的发展,以期能够为其提供新的学理启示和学术引导。  相似文献   

18.
四川资中峨嵋盘破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盘破门发源于四川资中县罗泉井,源于南少林,后由刘赣三下河南学得福建少林拳法和岳门脱化功夫,并与“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发源于峨眉山,流传于巴蜀大地的峨嵋派武术融会贯通,独创齐步云脚高桩盘破拳法,创建峨嵋盘破门。  相似文献   

19.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是峨眉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滞后于社会发展。文章从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对如何促进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文献资源、实地考察、对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传播学角度研究峨嵋武术的意义,论述了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各个基本要素,包括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要素和传播效果,从而切实推进峨嵋武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