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物学教学》2003,28(3):61-62
[基因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减肥基因据 2 0 0 2年 8月 14日《新民晚报》消息 ,美国研究人员在进行老鼠增肥实验中发现 ,如果抑制老鼠体内的SCD - 1基因 ,无论给鼠喂食什么高脂食物 ,都不能使老鼠发胖。SCD- 1基因能指导合成一种某些脂肪酸合成所必须的SCD酶 ,如果缺少SCD酶 ,老鼠体内的过剩脂肪物质就会在新陈代谢中消耗掉。本月 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德国科学家发现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因据东方网 2 0 0 2年 8月 16日消息 ,德国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 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据东方网2004年4月21日消息,以王彤博士为首的辽宁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了这一研究。研究小组所用的胚胎均来自一些由于罹患妇科肿瘤等疾病而自愿中止早期妊娠的妇女,这些胚胎脱离母体后在培养液中成功成活,最短的存活了1天,最“长寿”的则达22天。据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2008,33(10):68-72
我国辽西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及中华古果化石——被确认为最古老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我国境内规模最大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埃及出土远古巨型蝙蝠化石;非洲土著人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在7万年前险些灭绝;生物学家在加勒比海发现150个新物种;  相似文献   

5.
[生物奇观]候鸟在迁徒期“停止”睡眠据2004年9月11日《新民晚报》援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鲁思·本卡及其同事在美国《生物学科学公共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候鸟在冬夏交替时迁徒飞行很长的路程,飞行主要在夜间进行,但它们白天仍然很活跃,因此没有睡觉的时间。这些鸟类不睡觉也可生存,并且对身体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科学家们发现,野生白冠雀每年从阿拉斯加到南加利福尼亚迁徒两次,每次行程达4345公里。从野外捕获后笼养的白冠雀,在迁徒季节很少休息,经常跳跃及拍打翅膀,它们的睡觉时间是只有平时的1/3。夜间,当野外的白冠雀迁飞时,…  相似文献   

6.
[古生物 ]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首次发现带“毛”和翼膜的完整翼龙化石据东方网 2 0 0 2年 1月 2 8日消息 ,2 0 0 2年 1月 1 5日出版的《科学通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张福成和徐星 4位古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带“毛”和翼膜的完整翼龙化石宁城热河翼龙。新命名的宁城热河翼龙属短尾的蛙嘴龙科类翼龙 ,迄今该类翼龙在世界上仅发现几件标本 ,且保存均不完整 ,故古生物学家对翼膜的形态及其与身体的附着关系并不清楚。而此次发现的热河翼龙的翼膜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前膜、…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06,31(8):68-71
[进化论]: 美科学家成立“科学同盟”反击生命的“智能设计论”;[生态保护]菲律宾“世遗”高山梯田正遭入侵巨蚓毁坏;治牛病兽药使印度秃鹫濒临灭绝;上海同济大学研发出全降解“玉米塑料”——聚乳酸有望使我国告别“白色污染”。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07,32(7):75-79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学教学》2008,33(7):74-79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教学》2007,32(5):78-80
  相似文献   

12.
13.
《生物学教学》2013,(1):64-69
[古人类]南非发现迄今最完整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综合2012年7月14日《参考消息》和同日《科技日报》报道,南非金山大学古生物学家李·伯杰等研究人员在有"人类摇篮"之称的斯泰克方丹化石遗址地区3年前出土的一块黑色大石头中,发现了一具少年人类的骨骼遗骸,这是迄今最完整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其中包括颌骨、完整的股骨、肋骨、椎骨和其他重要肢体部分,遗留遗骸的死者死亡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教学》2004,29(3):59-61
[基因组研究]我国科学家破解日本血吸虫“生命密码”获重大突破 综合2003年9月16日《新民晚报》、《科技日报》和东方网2003年9月17日消息,在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美国Tulane大学、澳大利亚Oueens-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4,29(4):62-63
[诺贝尔奖] 两美英科学家分享200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综合《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2003年10月8日消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决定,把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Lauterbur)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rsfield),以表彰他们在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早在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菲利克斯·布劳克和斯坦福大学的爱德华·普塞尔就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并于1952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随后许多年间,这种物理现象主要被用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而劳特伯尔和曼斯菲尔德这两位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则把它用于医疗成像,并使得神经科学、生理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发生了巨大变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6.
[基因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发现老年黄斑变性眼疾相关基因 据2003年10月28日《参政消息》报导,美国医学研究人员经过对有老年黄斑变性家族病史的患者进行的大规模长斯追踪,已找出与这种会导致老年人失明疾病有关的基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两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2006年10月9日《中国剪报》援引2006年10月3日《深圳特区报》消息,2006年10月2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首次发现单指恐龙据2011年1月26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北京2011年5月25日消息以及2011年1月26日《参考消息》援引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011年1月24日报道,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经研究已经证实其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生有一个手指的恐龙,并且已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 ]美英科学家共同获得 2 0 0 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中华网 2 0 0 1年 10月 9日消息 ,美国科学家雷兰德·哈特韦尔 (LelandHar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 (Timo fhyHunt)及保罗·诺斯 (PaulNurse)共同获得了 2 0 0 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三位科学家先后在有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 ,即确认了控制从酵母一直到人类的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的主要分子。哈特韦尔早在 2 0世纪 60年代就开始对酵母菌细胞周期的调控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发现控制细胞周期的“St…  相似文献   

20.
[古生物]我国新疆五彩湾发掘出生活在1.6亿年前的小型食肉恐龙“五彩冠龙”化石,很可能是霸王龙始祖据2006年2月10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洛杉矶2006年2月8日电,2006年2月9日正式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中美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研究,中国的徐星博士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徐博士自1988年开始已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有关恐龙的研究论文,是目前发现新种化石恐龙数量最多的考古学家。据报道,“五彩冠龙”出土于我国新疆五彩湾1.6亿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