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1985年颁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十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服务”和“依靠”有了很大进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服务”和“依靠”的形式、内容、方法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服务”和“依靠”的内涵、要求等将出现明显的转变,从而必将形成一种全新的格局。一、“服务”和“依靠”更具有主动性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应该进行“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当前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又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问题的实质教育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依靠教育,这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本质联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种联系更为直接、密切。随着生产社会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出现,高等教育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日益密切联系的反映。但是另方面,高等教育社会化也带来了新问题,这就是社会的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不应也不能“产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产业化”的论点,在近一个时期被炒得很热,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甚至将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不加以廓清,可能造成误导,应当引起我们、特别是决策层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能否“产业化”,之所以引起教育决策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即人民不断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与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很容易联想起过去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实践。我们国家依靠市场这一杠杆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计…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接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或文化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这个社会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另一方面则来自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而在现代的开放社会中,作为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主要代表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又往往不可避免地处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首当其冲的地位。走向开放,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闭关锁国办不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这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关于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议论多了起来。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所谓高等教育“与国…  相似文献   

5.
关于“出人才”与“出文凭”倪新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进步,特别是社会力量举办的成人自学高等教育,无论从它的规模上,还是从它的实效上看,都几乎可以与正规的高等教育相媲美.但是,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社会办...  相似文献   

6.
谈“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水平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明显,而高等教育则由于庞大,耗资甚巨,发展愈来愈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 22.9%的庞大教育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但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不到3%,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教育产业化是经济、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解决“穷国办大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教兴国”战略 的实施,要求我们深入 考虑高等教育在社会 变革与发展中的地位、 作用与角色定位问题。 对高等教育而言,“科 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首 先意味着教育、科技的 发展要服从、服务于 “兴国”大业,主动适应 社会需求的变化。同 时,“科教兴国”战略的 实施使高等教育成为 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比 较特殊而又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广西高校“产学研联合体”的办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联合体”是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独特模式。广西高校“产学研联合体”的探索尽管起步较晚,却表现出多途径、多类型的特点,并逐步走向成熟。由于这一模式的建立及有效运作既可以使高校获益,又可以使企业获益,还可以使社会获益,因此,它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企业技术进步与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推动广西“产学研联合体”的健康发展,高校必须坚持立足于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点状”、“线状”、“网状”联合体的建立,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角色定位问题 世界进入80年代以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趋势:(1)从主要依靠资本和物质的投入求得发展,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科技含量的增加;(2)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综合社会发展;(3)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4)从追求一时的繁荣到重视可持续的发展;(5)从被动的依附性的发展,到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并最终实现“内源性发展”,等等,与以上趋势相关联,相一致的另一个趋势是:教育科技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成人高等教育“九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思考楼一峰由于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迅速,加之成人高等教育实践自身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都对上海成人高等教育“九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领导的英国“新工党”的社会哲学,其主要思想是培育一个全纳的、积极的公民社会,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主张政府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建立起社会投资型国家;鼓励创新和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布莱尔政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新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再一次改革,并规划出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3.
日本科技的腾飞与其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本土化改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是近现代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累积效应。本文从日本大学的“诺奖现象”和“实验室现象”两个视角切入,简略梳理了近代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近代史上,我国与日本高等教育的起步时间相近,发展模式和路径相似,但从今日支撑科技进步及其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来看却存在明显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了鲜明的日本特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注重保护精英教育;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坚守人才培养的使命。我国处在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新时代,急需满足“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需求,可以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张德祥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关系是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一系列复杂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它制约着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的发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各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处理二者之间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5.
张巍 《函授教育》2000,(1):30-31
在启动社会需求,扩大市场消费中,人们比较重视“物质消费市场”领域的产品创新,而对“精神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与创新还认识不够,这是不失偏颇的。面对“精神消费”来谈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似乎是能够形成产业,则是拉动社会需求,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实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把握“三个”关系走好大学阶段的“三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用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代大学生如何“练好内功”,积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的逐步完善,在校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走好“三步”,是衡量大学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真”与“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维度,通过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状况和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理性的回顾与反思发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真”与“用”疏离的现象,而恪守求“真”与求“用”并举的科学精神,是发展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觅食式”教学法初探●余敬毕重荣更新传统的教学思想,探讨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跨世纪“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通过研究德国的教学思想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与我国注重知识传授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人才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规模扩大与质量保证”成为随之而来的,为高教界乃至社会有识之士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参加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的240多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高校管理工作者,聚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围绕“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保障”的研究主题,就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