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耕地保护与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构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和耕地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追求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是我们的目标。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有选择、有取舍地融入到具体学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盐碱土分布广泛,对盐碱土进行整理是增加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河北沧州盐碱地的现状及成因入手,进而提出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盐碱地污染与防治规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或完善我国的盐碱地污染与防治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七普数据分析洛阳市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动特征,包括少子化和老龄化突出、平均家庭规模缩减、人口流动持续上升等。根据人口结构变动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分析洛阳市住房需求变化及趋势,包括住房需求增加但需求量减少、商品房有效需求下降、新增住房需求以改善性住房为主、拆迁需求和刚性住房需求较低等。结合洛阳市住房市场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人口结构变动下的住房政策调控建议,包括优化住房结构;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提供多维供给的产品结构;充分挖掘闲置和未开发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历史回溯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考察英、美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的历史发展脉络,基于17个案例总结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效应的主要表现,通过省思域外经验提出本土推进策略。研究发现:体育场馆主要从经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等3方面促进城市更新,具体表现为土地使用效能提升、促进周边房产增值、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带来常住人口增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形象提升、改善城市物质环境等,但更新效应存在一定滞后性。英、美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将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回归城市中心、设立专门机构、注重与周边社区融合和丰富场馆内容供给。提出我国推进策略:①增量存量并重,将体育场馆新建和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计划;②走向协同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③促进体育消费,鼓励建设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④丰富内容供给,使体育场馆成为城市更新的触媒;⑤完善政策工具,为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词汇习得中,运用接口理论及3B理论,密切结合原有知识,把词汇学得与口语表达、适时应用、语法学习结合起来,把习得与学得有机结合起来,把正规学习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激活已有的语言系统,找出新词汇与该系统的联系并把新词汇纳入到这一系统中去,使学生改变原有的单词记忆方法,提高单词的记忆率及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把长江上游典型区———四川省彭州市的耕地土壤资源分为3类农业利用亚区 :平原亚区、丘陵台地亚区和山地深丘亚区,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该区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和土豆 5种作物的光温潜在产量,并根据各区的土壤属性,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确保农村耕地数量上不减少的同时,充分挖掘闲置农村土地资源的价值。本文通过对贵州毕节地区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找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玉溪市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地农民数量迅速增加,而现行的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征地补偿安置措施存在着诸如保障标准低,抗风险能力差以及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所以,对现行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进行政策创新,从源头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是有效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的关键,而厦门市"金包银"工程的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资产属性日益彰显,而已有的法律制度与其资产属性呈弱相关,与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呈强相关,这就凸现其法律制度的滞后。深化集体土地法律制度改革总体取向应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综合决策的理念下,来完善集体土地法律、法规建设,使其为农业生产力的组织结构调整保驾护航,为创新集体土地市场调节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流转是土地承包制的一种衍生制度,依法流转是健全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购买的西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西部发展中,应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重建互动发展模式,通过实行“生态购买”的利益驱动机制,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购买的市场激励机制、投资融资机制、组织管理机制、保障制裁机制,实现区域制度与政策、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走市场化的生态建设产业化道路,实现生态建设企业化、金融化等政策;通过实施生态购买工程,“以土地换环境”,使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生态购买和生态补偿机制的结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道路;通过生态建设致富,最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有序推进离农农民市民化并逐步退出其承包地,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Logistic模型对河南、湖南、四川和重庆4省市1 086离农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寻求最大化经济补偿收益及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是离农农民退出承包地的两大动力引擎;离农农民退地意愿和行为受退地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约束;离农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将对农民退地进城产生促进作用;对退地后工作稳定程度及生活状况的预期,是离农农民考量退地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不但要消除"城乡二元制度性壁垒",还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性壁垒";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考虑农民退出土地的意愿,要充分保障退地农民的权益,切实降低退地风险;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以降低离农农民的退地进城成本;应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离农农民的退地能力。此外,还要建立传统身份农民退出与职业农民进入的联动承接机制,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的极度紧缺和不敷使用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坚持提高银行的国民储蓄利率和相应的贷款利率,逐步建立经济调控的刹车机制控制房价;严格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控制二级市场,规范三级市场,避免城市土地利用失控和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加大向小城镇的投资力度,尤其应注意发展当地具有优势的密集形地方产业,使之具有集约和规模效益,减少大城市与小城镇间收入的差距,有效抵御大城市的“回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