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和网媒体验式、文博类舞台短剧节目《国宝很有戏》有着共同的节目特征和创新手法——在传统的文博类节目中注入综艺元素,改变故事叙事方式,变讲故事为"演"故事,一扫文博类节目"冷"介绍之风,使节目变得有"人气"、有温度,跳动着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脉,让文物会"说话",使国宝"活"起来,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收视热情。本文着重从传统题材与综艺元素结合的视角,来分析两档文博类视频节目故事叙事方式创新的手法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颖 《东南传播》2014,(9):95-96
2013年10月,一档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登录湖南卫视,开播以来不但屡创收视佳绩并频登话题宝座,节目所引发的其他效应也不断叠加。"文化、娱乐、真实、表演、教育"成为围绕本节目关键词。本文将从节目策划、参与嘉宾、后期剪辑和观众四重视角审视本节目的叙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适当比较韩国原版节目的优劣,并借用媒介批评的理论范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物馆》2023,(S1):27-29
<正>“志愿讲国宝”线上文化宣讲系列项目是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以下简称故宫宣教部)策划,故宫志愿者参与撰稿并出镜,为公众讲解、介绍故宫博物院精品馆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视频节目。节目每期选取一件或一类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在向观众介绍文物的文化艺术内涵的同时,将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乃至展览信息向观众娓娓道来,希望以亲切、生动的形式向观众传递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4.
与故事类谈话节目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相对"脆弱",但是每一种节目形态,都有其叙事特点.<康熙来了>等节目在台湾电视圈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娱乐谈话类节目也将故事性作为了吸引观众的法宝.可以说,强调谈话节目的戏剧性,充分挖掘和展现故事冲突,突出谈话节目的情感张力,从而激起观众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娱乐类谈话节目叙事的最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博类节目在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年轻化并为当代青年所接纳,是当下节目生产者在编码环节值得思考的问题.叙事化文博节目《此画怎讲》通过名画"开口说"的形式,将高居庙堂之上的人物画请下神坛,并找到与年轻人的对话方式,使虚拟语境中的"文物故事"与现实语境中的"传统文化"对接,让传统文化艺术在大众心中活起来.对于文博节目的 创新发展而言,还需把握文化元素与娱乐元素的平衡、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增强节目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带动文化经济的价值延伸.  相似文献   

6.
丁慧彤 《新闻传播》2022,(15):12-15
作为专业性较强的文物博物馆节目普遍具有小众定位的特点,受众黏性较弱,媒介的社会教化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媒介的革新发展为实现文物博物馆节目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现代媒介技术及叙事技巧,多元化呈现文物博物馆文化的历史内涵,受众在“解码”节目信息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视听艺术的魅力,同时在文化认同的情感建构中,收获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基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从现代受众的行为、认知、情感三个方面出发,探索文物博物馆节目跨屏传播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尹睿  陈季华 《声屏世界》2016,(10):30-32
央视《新闻周刊》依靠影像造型和声音元素等叙事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但是,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以往的叙事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观众的收视需要,如何完善叙事手段,获得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成为节目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杨韵莟 《东南传播》2021,(9):132-135
2018年至2020年的两年时间里,观察式综艺节目作为一个新兴的综艺节目类型迅速走进观众的视野并很快赢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此类型综艺节目充分运用"观察"二字,设立了两个现场的观察室,创立了一种新颖的节目模式."观察"是经历了多种感知行为并产生思考的过程,运用到节目中,既是该节目类型的外在:叙事模式;也是内在:叙事内容和核心.多向的观察模式、真实的社会话题、敏感的社会关系,让此类节目呈现出了多样而深刻的叙事价值,从聚焦与审视、互动与责任中探寻文化中国下电视节目的 叙事价值与媒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是"听"与"看"的结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合理定位,充分挖掘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以平民化视角关照生活、反思生活,可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占领电视新闻市场。近年来,对信息进行"故事化"整合与包装,运用故事化叙事方式的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受观众的青睐。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叙事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旨在说明正确运用故事化叙事特征的重要性,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薛稚尧 《视听》2022,(2):40-43
基于消费主义的理论背景和视觉叙事框架的分析方法,从细节、时间、场景、感官四个角度对《超级女声》和《创造101》两档节目的决赛节目文本进行叙事策略分析可知,选秀节目通过使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形成了不同的观众身份角色召唤和舞台场景的时空环境建构,在叙事策略的变迁中体现出从物质消费到符号价值消费的嬗变以及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逐渐...  相似文献   

12.
电视帮忙节目以其民生贴近性的节目特性已火遍大江南北,纵观各地电视帮忙节目但凡做得好的,都力求将节目做到有趣、有用、有情。如果我们能根据帮忙节目的不同类型,采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把新鲜、有趣、麻烦、紧要事中最精彩的核心卖点提前,用情绪激烈的矛盾冲突推进叙事,就一定能极大地勾起观众往下看的欲望,这也是我们研究电视帮忙栏目叙事技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主要延循了三重向度。场景革新层面,网综节目立足新型传受关系和传播手段重构了节目传播仪式;叙事策略上,节目在新审美趣味基础上打造了时尚叙事机制,具体表现为以娱乐化为基本诉求的"大叙事"和基于节目规则和叙述方式而实现的"小叙事";文化融合方面,从节目创作与传受实践出发,实现多类型文化的共融互促将是网综节目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张霖 《声屏世界》2016,(8):40-42
在真人秀节目饱受热捧的今天,若想要观众对电视节目持续保持新鲜感,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在节目中熟练运用电视叙事话语,从而达到节目效果的最大化。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所包含的叙事元素将节目中特有的真情实感特色发挥出最显著的效应,使观众从中得到情感的置换以及欲望的满足。本文从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竞技游戏设置、节目剧本的叙事架构、节目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以及节目矛盾的叙述来阐释叙事元素在节目编排中的重要性,从而剖析情感类真人秀节目受众的心理诉求以及此类节目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即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对易中天品三国的节目进行叙事结构特色的探析。叙事是一个解谜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用制造"陌生化"效果,不断制造悬念,期待式编排等多种技巧,对故事内容进行结构与组织,这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也保持了故事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以精美的制作、有趣的文物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中央电视台系列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以往文博类电视节目惯用的讲述方式,以5分钟的微纪录片为载体,融合新媒体平台,以轻松、萌趣、生动,"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每集节目片头语的第一句,既像来自于国宝的召唤,又是传者与受者之间一份很特别的约定。  相似文献   

17.
助理主持,顾名思义就是在节目现场协助主持人完成主持的人.助理主持在国内电视脱口秀节目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其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助理主持在节目中协助构建活跃、和谐、互动的谈话场;担任观众的意见领袖和主持人的"捧哏";情景再现扮演,多元角色调控.起到了铺垫叙事、推动叙事、缝合叙事的多种作用,同时使助理主持与主持人在节目中相得益彰,从而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田毅 《声屏世界》2021,(5):21-22
山西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拥有众多顶级文化遗存,为更好地展示山西璀璨的文明,加大文物活化利用,山西广播电视台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新打造了一档文博类节目——《文明守望》.该节目以全新的视角带领观众了解文物知识,开拓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表达,同时以守护之名延续传统文化的薪火,真正展现中华文化的瑰宝之美,让感人肺腑的文化故...  相似文献   

19.
旅行真人秀电视节目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追捧,但当下一些旅行真人秀节目为吸引观众的注意,过多地展示各种莫名其妙的所谓"爆点",并没有显示出旅行真人秀应有的社会价值.《花儿与少年》凭着各路明星混搭、奇观化视觉体验、戏剧化叙事、陌生化情境带给观众一场美不胜收的视觉盛宴与心灵之旅,旨在满足观众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的全方位追求.  相似文献   

20.
《撒贝宁时间——证据在说话》作为央视重点打造的主持人精品栏目之一,从2013年3月播出至今,一改我国传统法制节目的模式,将虚拟演播室与实景演播室相结合,主持人化身为福尔摩斯般的侦探,根据现场证据和逻辑推理带观众一步步接近真相,打破了法制节目一贯的"普法"宗旨,为法制节目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该节目的模式创新,分别从节目的叙事语法、叙事内容、叙事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这种新的叙事风格的技术支持,并穿插与国外的法制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该节目模式目前可能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