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兼语式动词“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使”的词性 “使”这个词在语言运用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做一般动词用,表示“使用”这一意义。例如: 1)姑娘家的那些小手段,在这儿都使不上。 “使”还有一种更重要的用法,就是构成兼语式句型。例如: 2)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我们主要讨论“使”的后一种用法。 语法学界一般把“使”归入典型的兼语式动词类里,表示“致使”、“使令、促成、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一般来说,多是不及物动词。例如: (1)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扁鹤仓公列传》(2)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劝学》例(1)中的不及物动词“生”,后带宾语“死人”,即由普通用法转而为使动用法。“生死人”就是“使死人生”,意思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例(2)中的“天不能病”  相似文献   

3.
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曾精辟地论述了“使动词”和“意动词”的问题.而后,有些专家学者又进一步探索到:古汉语的动词尚有“为动”用法和“与动”用法这两种特殊的语法规则.这些学术创见,诚然颇具意义,价值甚大.除此之外,近年来我还发现:古代汉语的动词尚有一种新的用法——即“向动”用法.这种动词,姑且称之为“向动词”.  相似文献   

4.
"使"字句和使令兼语句的关系历来备受争论。本文主要考察"使"后名词N2与其前后动词的关系,认为把"使"字句看做兼语句并不符合语言事实,并尝试从句式语义的角度对"使"字句和使令句呈现出来的差异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个词兼属不同的词类,这是古今汉语都有的,比较起来,古汉语的兼类词更为常见。古汉语里“使”的使用频率很高,它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词类、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语法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兼类词。下面首先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为例,谈谈“使”的读音、词性和词义。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之 不(未) 动词”这种结构的句子是大量存在的.高中课本就有:《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庖丁解牛》中的“技经肯綮之未尝”,《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等等。这种结构的句子是怎么处理的呢?高中语文课本对前二句是这样表述的:助词“之”用在前置宾语和  相似文献   

7.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史记》中兼语式和使动用法两类句子运用分类统计方法作了穷尽描写,并采用“转换生成”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基本语义关系为“A使BC”的深层结构生成两类不同表层结构的条件,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当C项成分单一时,基本上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句式;C项内部附加成分时,采用何种句式要受附加成分性质的限制;C项内部成分为述宾关系时,一般只能用兼语式表达;C项中心成分音节构成对句式的选用有一定影响。另外,两式职能上的历史兴替要受到其他语法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国著名文学家阿·托尔斯泰在谈到写作时,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是运动的。”巨匠的经验之谈的确是指导我们写作的金玉良言。何立伟的《白色鸟》在动词的运用上极为精彩。请看,“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这句中描述汗水滴到地上用的“动词”,不是“滴”、“落”、“流”、“淌”……而是“种”,确实精妙。文章写的是农村生活,让人仿佛见到一粒粒的“晶晶莹莹”的“汗”珠如同“种子”入地,将长出新苗来,真可谓用得出神入化!再看,“……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远处一叶…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双宾语位置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双宾动词与其所带的双宾语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通过对古文献《左传》、《战国策》、《史记》以及源于其他出处的语料的考查,认为这个观点基本上能成立。其原因主要有动词自身的意义、深层的语义结构关系、时间顺序原则、词性或语用因素的制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说:“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就是说,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翻译时常常要加“使”或“让”。例如:  相似文献   

12.
自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古文阅读和教学中,"使劲"一说的确有助于教与学两方面的答疑解惑,但仔细推敲,这一说法也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使”字兼语句的结构与一般兼语句基本相同,但深层语义结构却与其有很大差别,可以视为话题兼语句。汉语兼语句表层结构的相似性,导致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将“使”字兼语句与“叫”、“让”字兼语句及“把”字句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深层语义的讲解入手,灵活使用追问法、情境语用法、句子合成法、近义词对比法等帮助留学生正确地使用各种类型的兼语句。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英语运用和测试中,对非谓语动词的考察都是一个重点。它不但经常出现在单选题和完形填空题中,在短文改错中涉题频率也很高;甚至,对这一概念的清楚与否还会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加大低级错误的数量,直接影响作文的给分档  相似文献   

15.
情态动词must,can/could,may/might,should,oughtto在表“可能性”时的用法及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从”最早是一个及物动调,它能够用如使动。应当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并参考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等,来考察和确定“从”是否用如使劲。  相似文献   

17.
分析历年各地考纲及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每年各地高考必考情态动词的用法,本文将结合历年各地高考题,帮助同学们把握高考情态动词表示"请求"和"允许"及表"推测"两个考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两个相似的动宾结构,即英语的“动词+复合宾语”和汉语的“兼语式”。在句子中,它们的句法结构为:“动词的施事/A+动词/B+受事/C+受事的述说部分/D”。其词语结构形式为:“体词_1+谓词_1+体词_2+谓词_2①”。在英语里,C+D 叫做复合宾语(complex object),C 叫做宾语,D 叫做宾语补足语(object complement)。汉语里,则把 B+C+D 叫做兼语式,其中 B 叫做谓语(动词),C 叫做兼语,D 叫做兼语的述说部分。英语的  相似文献   

19.
一、《马氏文通》关于“状字”的界说早在八十多年前,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初步论述了“状字”、“状辞”、“状语”的问题。马氏给“状字”下的定义是: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界说六”第21页)“实字”是“实词”,“动”是动词,“静”是形容词。从马氏给“状字”下的“界说”来看,“状字”隶属于“实字”,即实词,而不是虚词。“状字”的功能是“以貌动  相似文献   

20.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一,但仍保留动词的某些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它又兼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特点,因此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成分。动词不定式的一般式有to do(主动)和to be don(e被动)两种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表"将来"的语言功能。1.动词不定式可用来表将来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