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记录常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了解其发展过程与传承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  相似文献   

2.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是中国非遗抢救保护最鲜活的理论问题,是向世界非遗保护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非遗存在濒危状况不一,口述史也应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山地民族传承人口述史滞后,在传承人年龄偏大,现代化快速推进等背景下,及时开展口述史记录,探究具有特色的传承人口述理论方法与实践,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深入,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取得了众多成就,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主要通过口述访谈来收集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但目前口述史研究对资料真实性、对象代表性、访问者都有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变化,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方法也应有相应的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现实困境,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舟山船拳是一种海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兼具海洋体育元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风格独特。该文分析了当前舟山船拳的传承与发展情况,舟山船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方组织支持、广泛的民众参与等发展基础,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如优秀拳师欠缺、青少年参与度较低、宣传力度相对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困境,该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打造拳师团队、创新展现形式、融入地方学校、推动文旅融合等对策,以期促进舟山船拳的传承与发展,达到增强海洋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是有别于以往实证历史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文体。民族志是人类学的特殊产品。这两种完全不同领域的研究,有越来越多的交集。用口述史的方法作民族志研究和书写是对人类学的另一种探索。本文试图将这种新型的民族志界定为:口述民族志,并依凭研究方式方法和意义等多方面的创新,对口述民族志作一个初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学校的基本使命,学校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文化传承保护上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使命。该文梳理民族学校、学校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的三维逻辑,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困境:观念上的认同与实践中的背离、碎片化的传承与完整性的断裂、师资队伍的薄弱与后备力量的式微。并提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注重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的三维一体发展;加强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创新对毕业学生的跟进教育,实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为学校教育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7.
老字号企业是苏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首批入选"苏州老字号"名单的企业中,食品类占据"半壁江山",可见其品牌价值之大。本文以苏州知名度较高的五家食品类老字号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整理了老字号企业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以及对未来的初步规划,从老字号技艺、传承制度两个角度出发,记录了受访企业目前的技艺传承情况,并结合苏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对企业发展的地域局限性进行分析,梳理受访企业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方面的措施,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创新实践为例,提出适当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建设,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努力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科学开展教育传承,使传承工作更加符合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规律,更加科学、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玫 《文化交流》2016,(9):40-44
正昆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一代一代昆曲传人的坚守与传承,今天的昆曲艺术园林姹紫嫣红,现出勃勃生机。而浙江昆剧团的传承和发展,更具有薪火相传的当代意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而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文化同化现象日趋明显,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生存空间缩小、传承困难、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威胁、传承人分布区域结构不均衡、面临坚守与转行两难的窘境,并提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阐释能力、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联盟、建立传承人多元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梁中秀的调查研究,笔者首先介绍了梁中秀的学艺过程,然后说明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包括制作材料、制作工序、制作经验,接着分析了梁中秀的推光漆器工艺品的分类及代表作品,最后提出了梁中秀对漆器发展的担忧,这主要体现在原料和传承方面。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引起相关学者对平遥推光漆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不断加剧的全球化与信息化,在给人类带来讯息满足与快捷便利之时,也带来了各种危机与风险,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贝克(Ulrich Beck)预言的全球性风险社会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1)自2019年12月末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在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具有私人性、亲历性、情感性等特点的个人史书写、口述史、私人影像等公众史学性质的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曲彦斌访谈手记】像"下市话"这样一些乡土秘密语等亟待发掘保护的语言类民间文化遗产,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性地采辑口述史性质的文本,还要不失时机地发掘、保护散存于各类文献中的文本并予及时准确地解读。此所言"文献",是指存在于各种形式载体的文献,不仅仅口述性的、文字性的还应涵盖可能存在的与之相关联的建筑物遗址遗迹、器物、可复原的场景等等,是全方位的文献,以期切近真实的认知和保存,力求全景式地复原和再现原生态本相,乃至切近其原生态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前,辽宁省少数民族民居与乡土建筑面临着数量骤减、传统民间营造技艺濒临失传等一系列严峻问题,拯救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工作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建筑形式、特点、营造技术与利用策略为保护目标与内容,通过口述历史、数字模拟与记录和类型学比较分析等保护方法,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使这一地域性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为文化的再生和延续。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机构,发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非遗”教育,对“非遗”传承和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昆明城市学院(原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通过对学校已经开展的“非遗”传承现状及相关教学实践进行整理,总结在此模式下学校已取得的教学实践成果。同时,结合云南省会泽县“非遗”资源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当地的“非遗”资源与学校本科实践教学融合创新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7.
魏艳 《文化学刊》2009,(1):66-69
自近代以来,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古琴音乐面临衰败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国音协主席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音乐界主要领导人吕骥,通过推动古琴音乐的发掘、整理研究、教学以及他本人于古琴研究上的理论先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古老民族乐种的传承和发展。吕骥自建国后所做的诸多开拓性功绩,为中国古琴音乐2003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诗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生态意识、进取精神等内容和主题具有较高的隐性教育价值。该文以唐诗经典名篇为例,探索唐诗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融通契合点,并论述唐诗在家国情怀培育、生态价值观培育、抗挫折能力培养、知史爱国品格培养、人文情怀培养5个方面的教育价值。最后,提出唐诗教育功效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唐诗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立德树人,在社会教育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传承非遗文化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冲击,使各民族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各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如何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寻求职业教育与非遗文化传承最佳的结合点。该文在中职音乐课堂上将本乡本土非遗文化进行系统学习和艺术实践,让学生熟悉并热爱民族非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最后该文结合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非遗文化传承中存在的几点突出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家政学校的最后一门课是《婚姻有经营和创意》,主讲老师是学校特地聘请的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教授。他走进教室,把随手携带的一叠图表挂在黑板上,然后,掀开挂图,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找个好人;二、自己做一个好人。"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秘诀,我认为如果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少是些老生常谈。"教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