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影《沉睡魔咒2》的上映,迪士尼粉丝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对迪士尼的失望总是这样在意料之中。距第一部电影《沉睡魔咒》已时隔五年,但迪士尼在创作上的疲乏与无力还是一脉相承。第一部《沉睡魔咒》,是以1959年迪士尼动S电影《睡美人》中那个令人厌恶的邪恶女巫王马琳•菲森为主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领域的交流。作为中国经典文化瑰宝,花木兰传奇,逐渐成为跨文化领域热议的话题。借鉴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角度分析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在中西文化融合中的呈现与意义。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涉及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权力距离、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对美国电影《花木兰》中的中国传说人物“花木兰”的文化维度分析,有助于理解中西视域下花木兰形象的演进,更好地阐释“木兰”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千百年来花木兰作为经典的中国意象被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传承。全球化商业浪潮下,1998年美国迪斯尼率先将充满西方人“东方想象”的动画电影《花木兰》搬上银幕全球推广,2009年由中国制造演绎的真人史诗电影《花木兰》上映。光影之间,文化主权之争暗流汹涌。两部电影有着同质的营销诉求与异质的艺术构想。比较二者的异同,将为我们在商业化运作下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题材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淑筠 《教师》2010,(16):128-128
电影《花木兰》的上映,再一次引发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解读的对立。保守者说,中国文化必须守住自己的精神阵地,才能稳住阵脚。只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具有浓郁地方气息的电影才能代表我们。只有把中国文化渗透进中国电影,才有理由期待中国特色在全球化过程中避免沦陷。  相似文献   

5.
自从1993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以来,海外电影在中国市场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影视字幕翻译由此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该文从归化角度出发,以2020年好莱坞电影《花木兰》中皇帝的旨令为例,对字幕译文中的四字格进行归类,分析其结构,并探讨其运用对实现归化的意义。研究发现,合理的四字格运用能让中文字幕更好地符合中国观众的阅读习惯,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6.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俞典  黄岚 《文教资料》2014,(4):84-85
作为迪士尼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动画片,《冰雪奇缘》在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其中的电影歌曲也被所有观看过该电影的观众津津乐道,歌曲的歌词展现出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节。本文结合电影中的三首歌曲.对其所展现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茆博 《英语广场》2021,(8):25-28
影片《八佰》自上映以后,好评如潮。作为一部由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抗日题材电影,其宣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该电影配有英文字幕,目的是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英勇表现。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遵循目的论三原则对《八佰》英语字幕进行分析,并通过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意译、直译和增译的翻译方法对原汉语字幕进行了改译。  相似文献   

9.
美国迪士尼动画在改编异域童话、民间传奇时,通过添加故事情节及配角,以此补充或反衬出主角的性格特征,塑造了追寻自我价值实现的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花木兰》(Mulan)改编自中国古代传奇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功卓著、功成身退等故事情节,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中的表述大体一致,但动画片增添了花木兰相亲、爱情等情节及守护神木须龙等配角,这使得动画电影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变化。迪士尼动画以西方的表现方式,阐释个人英雄主义、女性意识、民主自由等美国文化精神。现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中心,与中国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诗》相比较,探讨花木兰的精神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0.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少不了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操纵。迪士尼公司作为中国文化意象《木兰》译介活动的赞助人、翻译者,充分运用了其能力与权力,根据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商业利益,成功塑造了全新的花木兰,并赋于她符合美国主流文化与价值观的性格特征与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将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改编制作成动画电影《木兰》(Mulan).该片一上映,同时受到国内外影迷的热烈追捧,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这部动画电影具有重要的跨文化意义,表面上属于中国文化元素的符号在该影片中被电影制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象征着美国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将电影中出现的女主人公花木兰、男子形象以及木须小龙这三个重要符号置于中美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借用象征符号学理论相关知识,结合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精神、文化价值取向对上述符号进行解读,分析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剖析这种结果背后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相信大家对童话《灰姑娘》(Cinderella)并不陌生吧。由迪士尼公司打造的2015年最新版电影已确定上映时间为2015年3月13日。这部新版电影《灰姑娘》将由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担当导演,阿兰·布罗什·麦肯娜和克里斯·威茨联袂操刀剧本。在这部影片中,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饰演灰姑娘,理查德·麦登(Richard Madden)饰演王子,海伦娜·伯翰·  相似文献   

15.
英文电影创设了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将其作为学习资料定能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选迪士尼电影《花木兰》片段,试探一个行之有效的看电影学英语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情人节档期上映的电影《情人结》,叙事中包蕴诸多中国古典叙事模型,如青梅竹马模型、才子佳人模型、苦等忠守模型,同时也揭示了爱与死关系密切之哲理。影片让现代观众深刻体验到古典式真爱的唯美与感动。  相似文献   

17.
从北朝民歌到戏剧、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木兰这一形象跨越时间、文化,影响深远。2020年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掀起一场新的“木兰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尝试分析关于电影的几个“争议之点”,并提出:从木兰,特别是从用英语讲述的木兰入手,认识“同一”故事在不同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中的“同”与“异”,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体会语言与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讨论与日俱增。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能力建设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两版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从文化差异与文化理解的角度对比和分析两版电影在这方面的异同之处,发现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仍然留于浅表,而缺乏对中国文化深层次思想内涵的认识,最终得出我们应该主动把握传播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展示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拍出更多反映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好作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爱国魂》是韩国电影人郑基铎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电影,它以电影的形式对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演绎。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便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欢迎,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等各地上映。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持续开展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形势下,《爱国魂》的爱国主义主题迎合了反帝反侵略的社会潮流,对鼓舞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迪士尼公司继《大力士》、《钟楼怪人》、《风中奇缘》、《狮子王》、《阿拉丁》、《美女与野兽》、《小美人鱼》等第36部动画长片后,第一次采用中国素材改编制作的《花木兰》,在经过4年以上时间的准备,超过2000人次以上的动画师参与,终于在今年8月面世。这部影片在美试片时反应热烈,观众认为媲美《狮子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