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话语分析注重研究语言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作用。近年来,基于系统功能语法视角的生态话语分析越来越多,然而以往多数研究针对及物过程参与者角色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忽视了小句过程语义表征的复杂性。因此,该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综合利用经验意义系统中及物分析模式与作格分析模式,建立起及物—作格综合分析模式,进而在“多元共生,和谐共进”的生态哲学观指导下,结合过程语义分析,建立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综合模式。最后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两篇生态语篇为例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应用,以检验该分析模式的合理性和实操性,并揭示各生态语篇所含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诗人和环境主义者,加里·斯奈德以他的生态诗歌闻名。他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推动了生态运动的发展。东方文化,尤其是佛学思想对他的生态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佛教生态观。《龟岛》是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的环保诗歌代表作。该诗集集中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态观——融合了佛教缘起论与深层生态学的观点。本文分析诗文中这种观点:融入自然并尊重其他生灵。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生态恶化、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范达娜·席瓦作为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本土知识文化体系的同时,又继承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展开了强烈批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生态观。席瓦的生态观丰富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第三世界国家生态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吴双  李小琴 《文化学刊》2022,(5):129-132
当前人文社会科学逐渐融入生态文明范畴,扩展出城市进程中的生态新内涵,建立起更宽广的研究视野。本研究就媒介为法器,运用媒介环境学理论知识和研究范式建构城市认知新视角,将城市生态作为媒介的要素、特征、功能、效应、伦理进行分析,勾勒具有跨学科特性的生态文明实践理论面貌,厘清媒介环境学在此议题中的侧重关照;其二梳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现实社会困境,把脉问诊该工程在社会系统运行中是否存在生态失衡情况,进而开辟一条人文社会复兴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单良  金禹来 《文化学刊》2024,(3):193-196
以生态存在观为哲学基础的生态美育打破了历史上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枷锁,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生态美育的萌芽是大势所趋。生态美育作为美育的崭新形态在审美对象、理论基础、审美形式等方面皆区别于传统美育体系。如何更好地推动生态美育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本文拟从认知观念、课程建设、实践浸润三个层次助推生态美育基础建设,为美育打造多方协同、系统科学的新格局,同时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从生态语言学视角对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判断双方展现出的生态理念,比对背后折射出的生态哲学观及其成因,并剖析水污染环境新闻语篇中的生态取向,契合的为有益性话语,中立的为模糊性话语,违背的则为破坏性话语,从而推进有关生态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研究。经过对比研究发现:(1)中美水污染环境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类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2)中国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多呈现有益性生态取向,美国则多为破坏性生态取向,双方的模糊性生态取向均较少;(3)中国水污染环境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凸显“生态命运共同体”观念,而美国呈现“经济优先”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庄子》内篇中的生态思想是一种大生态观,包括精神生态思想、自然生态思想和社会生态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思想系统。其中精神生态思想是根本思想,按照庄子的观点,实现个人健康的精神生态的根本之道是忘掉小我,通过心斋、坐忘达到大我的状态,取消与他人、与他物的界限,与道为一。如此可达到与自我的和谐,实现精神生态的健康,可保持、恢复、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并能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最终成就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周易》本源意识强调了天人感合的生态构成,奠基于本源意识之上,《周易》产生形成的变易观、阴阳五行观、天人合用观对当代大学管理学有极大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为当前现实提供了参照,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镜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是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思想与后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所构成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在汲取西方自然生态观的基础上,融合对自然生态观的深入理解,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随着现代社会与生态文明的不断蜕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态意蕴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新现代主义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功能原则,重视人的感情需要,重视文脉和传统,重视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积极地运用新的结构、技术手段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外传播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由生态文明视角切入、讲述中国生态观,是能够凝聚共识、广泛传播的有效路径。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战略表态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称赞。这是碳中和传播的重要机遇期,同样也是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的重要时间窗口。碳中和传播既有国际社会的外部需求,也有当前中国主动承诺、体现大国担当带来的先天优势,亦可化解当前生态环境议题面临的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碳中和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能够对外展现中国生态观、文明观的文化内核,还可动员全社会传播力量参与,扩大国际"朋友圈",续写中国"蓝天故事",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方案"。当前,只有及时抓住碳中和传播窗口与机遇期,才能有效助力讲好中国生态观。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1,(5):74-74
徐东在扩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观,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  相似文献   

13.
刘鹏昊 《文化学刊》2023,(3):109-112
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属于后现代哲学,其文学观属于后现代批评性文学观。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提出非中心思想,崇尚异质性,结构思想的两个核心是“他者”和“延异”。解构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促使西方旧文化系统瓦解崩溃,把西方文学带入全新的后现代主义时代。解构主义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积极探讨解构主义文学观,深入挖掘其根源,掌握其思想观念和策略,为新一代文学批评家批评理论和方式的改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职业圈》2006,(3)
本文从哲学的观点讨论了社会生态学。在简述社会生态学概念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社会生态学的系统观和方法论,社会生态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等方面的哲学问题。认为社会生态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用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做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防控污染的最新举措,中国将任命"河长"保护水资源。2 016年12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说,水利部和环保部将联合出台详细方案,任命官员来监督河流污染治理。周学文说:"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在防洪、供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河湖  相似文献   

16.
王浩  陈位华 《职业圈》2008,(20):73-74
目前大量的室内生态设计还处于概念的探讨阶段,距创造室内生态观还有一段距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个距离大大缩短。尊重环境是生态设计的第一前提,在强调室内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同时迁就环境,才有可能实现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量的室内生态设计还处于概念的探讨阶段,距创造室内生态观还有一段距离,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个距离大大缩短.尊重环境是生态设计的第一前提、在强调室内设计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同时迁就环境,才有可能实现多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多元语言文化并存的现象。语言接触是民族间交往、交融的体现。语际间的交流和接触能够不断融合多种文化,为语言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也为塑造中华文化认同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文化的相关性,对语言接触及其相关的语言文化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从语言生态伦理建构、民族三语教育建设等途径能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观,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新闻传播媒体需要坚持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又要坚持科学报道。宣传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专业性则是对环境新闻工作者特殊技能的要求。优秀的环境新闻工作者应当做到环境新闻报道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一方面,提高新闻的宣传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修己,把握好宣传话语权;另一方面,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对环境问题做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报道。立足环境问题,找到突破口,从环保生态的角度做好舆论引导。环境新闻宣传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是出产优秀新闻作品的前提,研究和探索如何出产优质的新闻作品,并在现代传播体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传播功能,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人类对传统自然观进行反思的结果,是在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呼唤中形成的。正确理解与把握生态自然观关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的价值,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统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