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和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深入推进,广西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必然趋势。文章通过阐述广西工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及挑战,分析广西工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建立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承载区、加强政策衔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产品“走出去”、实施差异化融入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近年来康养旅游发展迅速的状况,论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的贺州市,依托广西“粤桂画廊”战略发展特色康养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实践路径,提出创新康养旅游发展机制、开发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研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康养旅游品牌路线、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小镇、培养康养旅游专业人才、开展康养旅游宣传等康养旅游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广东肇庆应当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优势,利用好自身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克服劣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策略,推动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满足游客对自然、生态的消费体验,实现肇庆旅游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进“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等战略对清远市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及需求,确定了清远市物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物流网络中的定位,进而提出了优化物流产业的路径。文章构建了智慧化、集约化、绿色化的现代物流体系,能有效满足清远市内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需求,促进清远市供应链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亟须集聚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群来支撑其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计量法对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高校群在1985—2021年期间发表的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四大湾区高校群在基础研究方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在科学产出及基础研究影响力等方面赶超旧金山、东京大湾区高校群,并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材料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学为代表的优势学科。与世界其他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校基础研究均衡发展、优势学科群定位、产学合作、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的基础研究能力发展和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收入的数据,通过Arcgis、Geoda计算莫兰指数,分析Lisa图、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点,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对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显著集聚-不显著集聚"的演化; 3)选取宾馆住宿设施、科技创新、开放程度、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宾馆住宿设施和开放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对周围其他城市的旅游收入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2012年,城市宾馆住宿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显著地带动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而城市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的提升,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抑制作用; 2018年,城市开放程度的提升会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旅游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关键是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注重特色化,提升吸引力,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和形式。“慢旅游”迎合了新形势下旅游市场的需求,它的发展既有利于鲜明区域形象和打造独特品牌,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新乡市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产业活力不足,亟待进行旅游业深度开发及转型升级。新乡市应跟进“慢旅游”休闲消费热点并进行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在南太行山水和牧野文化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慢旅游产品与项目,同时在慢旅游发展中加强与乡村旅游、夜旅游、主题公园等业态相结合,以实现旅游产业时空的融合及拓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为中国高等教育扩大开放探索经验,并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具备诸多优势;另一方面,“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合作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合作顶层设计缺乏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应在以下领域重点突破:健全政策法规,缔造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瓶颈;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与留学人员回流大潮涌起的背景下,加大力度吸引留学人才,促进其在大湾区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应有之义。本文概述了留学人员回国大潮的总体情况,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的优势和集聚留学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面临的挑战,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更好承接“出国留学-回国发展”良性人才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承担着"一国两制"、粤港澳区域融合、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亟待不断融合与发展,其中教育发展成为重要一环,关乎人才培养、区域优势互补、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命题.文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质量提高与均衡发展,基于大湾区地缘优势、区域特征与...  相似文献   

11.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中观“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微观“课程/课程群”三个维度来探讨了粤港澳湾区产科教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产业改革升级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点。须立足课程思政教学阵地,注重挖掘粤港澳大湾区课程的“家国”元素,实施体验式教学,融入岭南文化课程资源;开展课程思政特色实践,举办校园主题活动,组织红色走读活动,创新虚拟实践活动;升级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大湾区爱国教师队伍建设,搭建粤港澳红色文化资源库,以加强课程思政组织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3.
廖锦凤 《广西教育》2024,(3):117-120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人才储备必不可少。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为此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应研究外语人才培养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挑战,实施联合办学、引进外教、设置多元化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水平,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发展状况,发掘当地高等教育发展与“湾区”这一区域特性之间的关联度,可见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呈现出集群式生态发展、极力维持协调与错位发展、着力带动科技研发与创新和与湾区经济社会互动积极等态势。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虽有不少短板,同样也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可望通过打造“有为”政府、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国际三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借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以体制机制为核心的大湾区治理体系创新,关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一个跨境和跨制度治理的城市群,因而需要既借鉴吸收国际经验又兼顾中国国情和粤港澳区域治理的特殊情境,来审视谋划其治理体系创新。根据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结构与功能”三维一体的分析框架,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治理体系创新选择“三横四纵”的路径:秉持稳定、高效、开放、共享四大价值理念,指导大湾区城市群治理体系创新实践;通过治理结构的改革,创新国家统合治理的体制、行政协调治理的机制、市场一体化治理的模式和社会融入治理的政策;最终达致政治上稳定有序、行政上高效协调、市场上开放发达、社会上协作共享的功能调适,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升级发展,迫切需要能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各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使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讨论区域产业发展与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探究高校开展专业结构调整的实施策略,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管理机构明确,专业覆盖面逐渐拓宽,优势专业突出;但存在合作欠缺、各有所短、未形成合力等劣势。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多元文化、大湾区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等带来的威胁。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澳门回归20年来,发展定位逐渐清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一赌独大”的产业结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尚未实质性地建成。今后,澳门经济建设应遵循城市发展的逻辑路径,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个中心”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平台”,包括:确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整体观;同步系统推进“一个中心”和“一个平台”建设;优化并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广西开拓东盟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在东盟旅游客源市场开放方面广西具有独特优势,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旅游业服务质量不高、高质量旅游人才缺乏、东盟各国对广西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广西旅游业开拓东盟客源市场的进程.建议广西旅游企业通过采取包括加强东盟客源市场调研、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扩大旅游宣传等措施来推动对东盟客源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承担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及“一带一路”对接国际的重要使命,但其要素流动面临着三种关税区及多种制度融合的障碍.基于大数据理念,构建“百度指数”,可以判别粤港澳湾区11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要素流动强度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性;从联系紧密度看,形成了内外两大圈层;香港对整个大湾区具有枢纽作用,“香港—深圳”和“广州—佛山”是要素汇聚的两大极核;形成了“港深—广佛”走廊,但湾区整体呈现东重西轻格局;湾区西岸地区还需进一步通过集聚发展,以发挥对粤西地区的带动作用.结合对湾区发展阶段的判别和要素流动的可能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建立“市场共同体”等路径,实现要素国际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