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民法通则》对人格权加以规定以来,人格权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的地位愈加提高。《民法总则》中对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也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在当前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我国学者对于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也有较大争议,观点不一。笔者认为,应该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从消极保护到积极确权,不仅将《民法总则》的规定加以细化,而且与侵权责任法的救济性规则相区分,完善民法典的体系,充分尊重我国人民的尊严,增强人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姜珊 《文化学刊》2023,(2):132-135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通过对个人及组织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应用,不断增强“数据权力”从而促成“数治”。国家机关可通过对个人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加强公权力,私主体可从中获得高收益。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告知同意机制”流于形式,且法条规定的适用例外情形无法囊括现有司法实践,因此,需灵活运用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来调节个人信息使用与保护两者间的平衡。笔者通过对上述原则进行解读,探究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明晰具体适用情形,从而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系列法律规范,实现个人信息数据使用与保护两者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安全问题异常重要。大数据带来了快捷和便利,也带来了隐私安全的问题,包括个人信息泄露、个别企业或组织的数据垄断和国家的大数据伦理困境。笔者认为,通过治理大数据应用主体、确立安全技术保护模式、建立大数据时代通用的道德标准和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能有效防止隐私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其核心仍然是人的自由与尊严问题。它由过去传统的简单消极隐私权转变为以人格权为主兼具财产性的复合型积极控制权。这是人类追求自由精神的再现。同时也为网络技术侵犯自由领地留下了入口。网络对人虚拟行为的全面记载伴随着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使个人数字化生存引发愈来愈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范林杰 《文化学刊》2022,(12):155-158
互联网时代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拿起法律的武器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就成为公民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利用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首先概述了人格权和财产权这两项个人信息的重要构成,随后指出了当今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中的不足,最后结合不足,分别给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旨在借此为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工作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的机遇和挑战,数据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立法重点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并未在立法层面上确认数据私权。"信息"与"数据"两个概念单独从个人信息保护层面通用并无大碍,但倘若构建数据私权则存在区分的必要。数据私权不同于现有私权体系中的物权、知识产权、个人信息权。确认数据私权有助于保护个人信息和个人数据,同时对于企业数据的有效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数据技术,促进数据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受我国传统封建思想影响,男尊女卑观念在我国社会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女性开始走出家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主张权利,渴望与男性被社会平等对待,这不仅应当体现在社会领域,还应当体现在法律规定。如今正值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关键环节,婚姻家庭编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领域,应当更多关注家庭中女性的地位,最大限度保护女性的权益。男女平等不仅是对民法典人文主义立法精神的贯彻,而且有利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实现男女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8.
贺桂华  安梦薇 《文化学刊》2022,(12):163-166
破产制度对净化市场环境、平衡市场生态、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破产制度的发展已历经百年有余,而我国破产制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基于以上背景,国家发展改革委、最高法、最高检等13个部门于2019年7月19日联合发布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中强调:“我国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逐步建立健全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覆盖范围包括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内的企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的便利、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1]《民法典》中关于民事主体制度的表述,对建立起体系化的破产法律制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借鉴国外的破产法律制度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和实际国情,综合《民法典》中有关破产制度的规定,探究《民法典》对于我国破产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峰 《文化学刊》2022,(6):104-107
民法属于私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民法文化是法律文化的核心文化和基础文化。民法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从以“义务本位”为中心到以“权利本位”为中心的变迁,现当代的民法文化是以权利为本位的。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民法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国《民法典》彰显着重视诚信、爱护环境、尊重社会风俗习惯等民法文化元素。民法文化的传播对于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法治中国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重视法学教育,善用网络媒体,扩大司法信息公开范围,加强普法宣传是助力民法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军伟 《文化学刊》2022,(10):167-170
从《专利法》立法目的出发,赋予人工智能生成物专利权具有正当性,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现给专利权的客体以及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标准等专利授权条件带来新的困境。因此,现有的《专利法》体系应弱化人格权理论、提高标准,并且构建人工智能法律制度,为人工智能生成物获得专利权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若要探讨监察机关调查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证据能力的问题,首先需要明晰调查行为的性质。我国《监察法》建立了一种党纪调查、政纪调查与刑事侦查三位一体的监察体制,使得原本具有侦查性质的职务犯罪调查受《刑事诉讼法》的约束遭遇困境。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同一问题的法律条款衔接并不流畅,甚至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表述,《监察法》本身对于调查程序的流程规定过于简略,导致在司法裁判中对于调查所得的证据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不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立法机关在兼顾《监察法》立法目的和人权保障的法律价值的基础上对调查程序作更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刘佳莹 《职业圈》2010,(27):159-160
在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根本价值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只有准确把握经济法的根本价值才能更好地认识经济法。进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科学实现。同时,经济法根本价值的社会性也是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关键依据。文章仅就经济法的根本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魏娜  欧伟一 《文化学刊》2022,(4):110-114
教学“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通过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个人信息在教务、学生、人事等不同平台间共享。论文从数据治理的应用、个人信息存在的风险、法律保护现状等三个实践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规制公权力,充分保护私权利,以期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根本价值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只有准确把握经济法的根本价值才能更好地认识经济法,进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科学实现.同时,经济法根本价值的社会性也是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关键依据.文章仅就经济法的根本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通过对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提出了内部审计在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包括企业内部审计与业务风险管理、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监管及法律遵从等方面。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因此,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内部审计方法和策略,加强对数据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09,(6):177-177
一、《文化学刊》欢迎有创见、学术性及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稿,包括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法律文化等领域的论文。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 二、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向本刊投稿者,需提供以下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17.
吕倩 《现代企业文化》2023,(35):137-140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已经把大数据切实地运用到了诸多领域之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企业招聘工作之中,能使企业招聘管理工作从经验管理快速步入量化管理的赛道。随之衍生出的是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招聘方式,将与传统的招聘方式并驾齐驱。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企业信息及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将不再是秘密,公开程度会越来越大,促使企业招聘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所以,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应当充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来对企业招聘工作加以综合考虑。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大数据形势下企业招聘工作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不断发展。其中,以"可识别性"为核心的定义方式、"知情同意"为核心的架构以及"目的限定"等规则对于个人信息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特征可以看出这些日趋成熟的原则与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挑战,提出应当对个人信息采取动态化的定义、将规制的重点从"目的"转向"结果"以及合理限制被遗忘权三个对策,旨在协调人工智能技术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0,(2):F0002-F0002
<正>一、《文化学刊》欢迎有创见、学术性及逻辑性强、语言流畅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稿,包括社会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学、法律文化等领域的论文。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二、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向本刊投稿者,需提供以下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婚姻法》中,意思表示瑕疵婚姻规定仅限于胁迫婚姻,2019年12月份公布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规定了因欺诈缔结的意思表示瑕疵婚姻,但欺诈的情形仅限于对重大疾病的隐瞒。我国意思表示瑕疵婚姻的完善应扩大欺诈的情形,因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瑕疵而缔结的婚姻也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另外,应进一步增强对意思表示瑕疵婚姻中无过错方的保护,并注重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