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性少数群体(LGBTI)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的权利保障问题在国际社会愈发受到关注。争取性少数群体权利对我国当代人权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是发展包容和谐的法治国家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性少数群体权利的法律缺失入手,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区的相关立法和实践经验,在立法、司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使得社会中各群体和谐相处、相互促进、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公民的法律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诉权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权利是有限度的,诉讼权利的行使也要在合理的范围。然而,司法实践中部分不法分子却滥用诉权,恶意提起诉讼,损害他人利益。随着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出台,我国第一次在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规制,这无疑是我国规制恶意诉讼立法上的一次进步,但是这些规定远远不足以遏制司法实践中频发的民事恶意诉讼,因此,本文主要从程序法视角对民事恶意诉讼进行规制,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基本概念、成因及立法现状进行了论述,最后从程序法角度提出我国应对民事恶意诉讼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是我国关注的重要群体,在我国的残疾人群体数量众多,在他们其中有很多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群体,但是目前我国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不强,导致其在就业和择业中困难重重。一方面打击了残疾人对生活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不到价值的实现,最终导致残疾人群体越来越没有发展的潜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残疾人就业能力构建与就业援助困境应对进行讨论,并分析了残疾人就业能力理论基础等内容,希望给我国相关的负责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解决当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同时促进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其与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实质上是以法律的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而言,同样需要我们做到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形成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能否得到法律有效救济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我国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看,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规定甚为简略,极不完善,不利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初衷是提高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但追求效率往往伴可能影响司法公正,导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这一制度中,被害人的上诉权、求偿权甚至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都被一定程度忽视,不符合程序正当原则。因此,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给予被害人更高的诉讼地位和更多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圈》2004,(1)
按照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人人都应有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并将采取适当步骤来保障这一权利。但公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在现实中却不断被阉割。最近,广州市人事局的"优先就业"通知,再一次把就业歧视问题摆到了求职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8.
王文兰 《职业圈》2012,(36):10-10,12
一、企业公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就提出“企业公民”的概念,其涵义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像每个社会公民一样。既享有相应的权利,也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它脱胎于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从法学的角度强调了企业的“社会公民”身份。并扩展了传统商业道德涉及的领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齐睿 《文化学刊》2015,(1):153-155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将醉驾规定为犯罪。然而,笔者认为,醉驾的立法规定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司法实践中容易导致执法工作的不规范。本文针对醉驾立法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意见,主要是适当扩大"道路"的范围,明确情节轻微的情形等,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完善逐步改善醉驾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下,"创新+创业"的就业模式,即为农村残疾人增收的途径和基础。农村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帮扶他们脱贫增收,既是"十三五"扶贫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实现全面迈向小康社会最终目标的要求。本文就主要探讨新形势下帮助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模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06,(2)
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的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部分政治权利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化,是他们作为国家主人地位的体现。现代社会,公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随着政府作用的扩大而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公民仅仅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还远远不够,以何种方式,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对行政的参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组织地参与行政比单枪匹马地盲目地参与其中更有价值,实效性更佳。参与行政的组织化又有赖于市民社会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黄兴重 《文化学刊》2022,(10):175-180
回顾我国的司法实践,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以来,不论是认罪认罚的概念、具体原则还是司法实践三个层面均未充分考虑对被害人在诉讼程序中的实际影响。必须根据“确定被害人地位,适当调整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思路来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透过扩大被害人的权益以突出被害人对案件处理的影响,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兼顾被害人权益和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的顺利整合。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开展思维活动的工具。人权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话题,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虽早就明确指出公安执法工作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但有关人权保障的规定仅流于表面,并没有在具体执行上做出详细的规定。本文从语言运用中的人权侵犯现象出发,提出如何提高公安执法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旨在从公安执法人员的语言运用方面找到人权保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利,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仅仅是保障其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还需要全面确保其人格利益的安全性,体现的是人格的尊严与现代文明的生存艺术。本文将从对隐私权的概念及刑法保护价值进行的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刑法对于隐私权保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找寻我国刑法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为我国隐私权刑法的建立和健全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菡 《文化学刊》2022,(9):76-79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关涉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三大法律体系,相较于行政法和民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完善度,我国环境刑法体系中尚未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一席之地”,但是在环境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却十分活跃。具体而言,立法层面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民法属性与刑法属性模糊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混乱导致民刑衔接不畅,而司法层面监管机构规定不明导致监管机制欠缺,二者共同构成生态环境修复责任适用于环境犯罪的双重缺陷。因此,应当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环境刑事立法体系并加强司法适用事后监管机制以助推环境刑法体系的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治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国际法治的战略传播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化我国民主法治国家形象和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我国应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或设置国际立法、司法、执法等国际法治议题并加速国际法治战略传播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成立国际法治战略传播办公室、组建精准传播专项小组、重视网络议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17.
丁佳璐 《文化学刊》2023,(2):145-14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规定违反预约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中仍缺乏明确、完善及体系化的关于预约违约责任的规定,不利于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本文试从预约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效力入手对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问题进行探讨,厘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范围、预约合同的强制履行条件以及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对域外相关立法实践进行分析、对比和借鉴;分析我国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预约合同违约制度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边蕾 《文化学刊》2023,(7):156-159
石窟寺保护作为一项世界难题,其病害防治的重点在于水害治理问题。作为世界文化瑰宝,云冈石窟无论是在佛教历史上,还是在我国的多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立法保护作为我国各项活动的最高保等级,《云冈石窟保护条例》在云冈石窟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规范在地方上的体现,其应当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但目前来看,其保护工作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并未充分体现。本文以云冈石窟的技术性保护的紧迫性为研究课题,重点分析了云冈石窟保护所面临的技术困境,如设计使用年限的特殊性、病害认定的特殊性以及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后,从现行立法着手,从强调云冈石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殊地位、积极拓展云冈石窟技术保护新理念、重视科研活动对云冈石窟保护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云冈石窟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督促程序是顺应商品经济社会对资金快速流转的需求而产生一种非讼程序.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将督促程序作为专门的章节来规定,可见督促程序的重要意义.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督促程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应用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文章通过时督促程序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对完善督促程序立法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