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对钟南山媒介形象的塑造很好地表达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传播优势,对于发扬中国抗疫精神和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引领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朱煜 《出版广角》2021,(20):81-83
面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战"疫"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姿态.中国的抗疫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科学决策.在此次疫情的抗疫精神传播中,媒体面临"分层化""复合化""去中心化"三个挑战,积极掌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拓展自身传播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媒介传播效果,强化了中国"抗疫精神"的内核塑造.  相似文献   

3.
2020年初,全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号召,抗疫出版,逆行争先,弘扬了老一辈出版人身上的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文章提出认准方向,坚定立场;勤勉自励,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积极作为;乐于"作嫁衣"的编辑"自修四部曲",为弘扬和传承公益精神与社会担当助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与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密不可分。抗疫精神蕴含的儒家"仁"和"义"有助于升华国人的爱国情操,"礼"和"序"助推社会治理建设,"源"和"行"维护生活存续品格。我国媒体应抓住机遇,拓展海外传播渠道,重视民间传播力量,释放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档案的整合管理及利用对疫情预警与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抗疫档案具有来源分散、多元异构的特点,发动群体智慧参与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是抗疫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必由之路。笔者借助Malone的群体智慧管理模型,在抗疫档案资源库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了抗疫档案资源库建设总体框架,分别从建设目标、建设主体、建设方案和动力机制四个维度分析阐述了利用群体智慧建设抗疫档案资源库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我国“战”疫取得辉煌成绩。但国际舆论环境复杂,中国的抗疫成果被部分西方国家污名化。在此背景下,通过电视纪录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是传播我国抗疫成果和抗疫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渠道。《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和《中国抗疫志》两部纪录片,通过电视镜头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抗疫画面,讲述了生动感人的抗疫故事,对我国当前如何讲述中国抗疫故事、构建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皓 《传媒》2021,(11):56-5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同媒体共同发力,利用短视频这一"利器"助力疫情防控"战疫",通过推送抗疫宣传内容鼓舞人心.众多制作精良的短视频创新了发布形态和技术应用,记录全民抗疫影像,突出抗疫正能量与主旋律.本文以抗疫类MG动画短视频为例,探析新媒体图形动画产品如何引导网民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展现短视频助力抗疫宣传迸发出的希望和能量.  相似文献   

8.
共克时艰、同心抗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疫魔无情、供电有爱,你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  相似文献   

9.
张超 《兰台内外》2020,(15):50-51
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我国档案部门及其工作者展现出了主动出击、因"时"制宜的工作精神,进行了多形式、全过程的疫情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结合网络和云传输技术,实现了抗疫资料的即时、远程共享,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战疫斗争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未来发展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0,(5):18-19
<正>本书是36位在华友人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见证与表达。书中有作者及身边朋友亲历的战"疫"故事;有各国友人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故事;有医护人员、抗疫志愿者、学生等不同角色的人,在阻击疫情过程中折射出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的故事。每篇内容图文并茂,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1.
钟楠 《新闻前哨》2021,(2):54-56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腾讯·大楚网为代表的商业网站,发挥了社会连接器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筹集和分发战"疫"物资,上半场投身抗"疫"防疫,下半场助力复工复产,这既体现出其媒体责任所在,也体现出其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2.
传播力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基础。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时刻,《新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如何做到"居高而声自远"?本研究以"新华日报"与"抗疫"或"防疫"或"防控"或"疫情"为高级检索关键词,使用Gooseeker和八爪鱼采集器进行网页数据采集。通过将数据分为暴发期、平稳期两个参照组,针对"两微一端""政务平台""地方报刊"三个独立结构单位进行考察。结合传播力影响半径公式得出以下结论:《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在"两微一端"的传播力影响半径最大。"两微一端"倾向于吸收《新华日报》中疫情进展通报、防控政策、民生、交通、社会安全、科普辟谣的相关报道内容。与《新华日报》抗疫报道互动紧密的政务类平台,除了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淮安"显示度高。平稳期《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对政务类平台的传播力指数更高。《新华日报》抗疫报道在江苏以外的地方级报刊中传播力影响半径不大,这与疫情发展态势、媒体性质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抗"疫"期间,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新闻媒体,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舆论引导作用。如何发挥好媒体的作用凝聚强大抗"疫"力量,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红河日报积极提高站位,精准策划,竭力发挥全媒体矩阵作用,切实在抗"疫"实战中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为全州打赢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发挥了凝聚力量、稳定人心、群防群治、组织动员等作用,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学期刊在抗疫战斗中的重要性及疫情给医学期刊出版带来的变化。认为医学期刊应从转变出版思维模式、优化出版生产流程、精心策划抗疫专题及专刊、开展线上抗疫科普知识及先进人物宣传、借助中国知网等网络首发平台及时发表新冠肺炎论文等方面践行社会责任,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医学期刊在抗疫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南 《民生周刊》2020,(7):70-71
身在基层抗疫的她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是在另一个战场用"90后"的方式默默守护家园,表达对祖国和城市的热爱。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陶诚家所在的东湖新城社区,当场"点赞"基层青年志愿者:"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主流媒体启动英雄叙事模式,以生动鲜活的媒体语言记录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史诗,展现了新时代英雄群像。在疫情报道中,英雄叙事呈现出"复调"结构,主流叙事与民间叙事同频共振,立体、多维地呈现出新时代抗疫英雄的丰满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锚定大直播为传播基座,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24小时不间断直播节目《共同战"疫"》,及时、准确、全面、立体报道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新媒体直播为抗疫战斗发挥独特作用的同时,放大总台新闻资源,抗疫报道从线上到线下,从大屏到小屏,向全景式、立体化延伸。  相似文献   

18.
春风携书香,书香送清爽。和煦的春光下,信手摊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剑光的《中国抗疫简史》(新华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融融春意,瞬间照亮了每一行文字,也佛过心头,带来说不尽的暖。满目春光下,摩挲着洁白的书页,读思之间,深为中国几千年来抗击疫情的壮阔历史而感怀。《中国抗疫简史》从“疫病与巫术”“战争、动乱和瘟疫”“帝王将相直面瘟疫”“中国历史上的鼠疫”“皇帝与天花”“令人战栗的麻风与霍乱”“防疫抗疫思想的发展”“抗击疫病:民族精神不可战胜”等八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从先秦到清末的防疫抗疫的历史,总结了历代在防控疫情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江西网遵循网报融合的传播规律,组织精兵强将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战疫报道中,把新闻报道的主方向由春节节日报道转向全民抗疫,利用融媒体、多渠道面向受众及时发布权威疫情信息、普及防疫知识、宣传抗疫部署,粉碎谣言、传播真相,同时积极发挥社会沟通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组织系列策划,增强服务社会与群众的能力,体现了媒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水平,也折射出了网站和报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2020,(18):2-7
<正>(2020年9月8日)同志们,朋友们: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向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