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李白的诗歌意象、生平考证、诗歌思想的研究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这些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然而从诗与文的角度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进行解读方面却常常被前代学者忽略,导致研究成果往往大而不精。鉴于前人对李白的纵横话术解读不深刻、不全面的问题,该文对李白的经典诗文中的纵横话术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李白的纵横话术有更深刻、更准确的认识,给读者树立一个不熟悉又熟悉的完整的李白形象,更准确地定位李白其人、诗歌思想和诗歌风格,认识李白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清晰地认识唐代文人的气质和为官之道,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古典文学界常把李白和杜甫对举,而“少年读李,中年读杜”的通行说法,言下之意也是李白诗词气飞扬,无拘无束,如同天马行空,是属于少年意气的类型,不同于老杜的沉郁顿挫,蕴蓄深厚。李白诗歌在多数读者心目中都深刻地留下了这样一种任达自在的印象。近日重读《李太白...  相似文献   

3.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张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13):178-182+194
钱锺书对于“以史证诗”虽然多有批评,但其学术研究中却多有采用之者,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宋诗选注》之中。《宋诗选注》中的这些“以史证诗”的诗学批评在思想理路和实践层面上显示了“以史证诗”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具有的活力和价值——即“以史证诗”不仅仅只是通过历史史实的考据证明诗歌所反映现实的真实性,亦可反向释证诗歌的艺术虚构性,阐明诗人的隐含的现实寓意。钱锺书的“以史证诗”所展示的以文学为本的学术品格对中国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海外华文报刊的发展变化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大陆新移民报刊的兴起。“大陆新移民”,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的概念,它大体上包括80年代以后出国的以下两种人;一是已在当地就业、定居的中国留学生,二是因家庭团聚或经商等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这些人往往自称  相似文献   

6.
张春阳 《职业圈》2013,(8):74-76
江油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李白文化产业是江油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江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李白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江油李白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探究和分析.目的是依托李白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江油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李白故里。文化江油”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30多年里,菲利普·拉金的诗名受到一些抨击,他的作品也因此没能再进入文学“经典”的行列。拉金诗歌被“去经典化”的原因是,不少学者认为他的诗歌过于消极悲观,不能被看成文学“经典”。持上述观点的评论家大多关注与拉金有关的非文学资料,而对其诗歌本身内在“经典性”的讨论并不充分。有鉴于此,该文从拉金诗歌被“去经典化”的现象入手,发掘其内在价值,以此证实拉金的诗歌并不悲观。此外,该文进一步说明,拉金诗歌还因联结了过去与未来,有无限隽永的价值,应重归“经典”队列。一言以蔽之,我们要返归拉金诗歌的“经典性”,我们仍需阅读拉金。  相似文献   

8.
李宜蓬 《文化学刊》2013,(6):134-139
诗群互动现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从《诗》的应用角度提出的“诗可以群”,也包括从诗的创作角度而形成的“群可以诗”,即一方面强调诗歌的应用对沟通群体思想与感情、凝结群体的共识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诗群互动现象是对“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的归纳和整合,也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与社会群体关系的总的概括。“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诗可以群”,侧重于揭示诗的社会功能;“群可以诗”,侧重于揭示诗的创作情境。二者相反相成,构成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现象和诗学理论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人又称为唐人,因为唐代国力强大,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唐代文化发达,诗歌的成就特别高。说到中国文学,必然会提及李白、杜甫这些唐代诗人。《唐诗三百首》数百年来是中国文学重要的选本,可能是读者最多的选本。然而,在二十世纪,却有多个反古典诗歌——以唐诗为主——的浪潮。第一个出现于1919即五四运动那一年。胡适提倡新诗,在该年发表的《谈新诗》一文中说: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五七言八句的律诗…  相似文献   

10.
李白、杜甫对诗歌的见解和主张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看法和要求 ;二是对齐梁文学的认识和评价 ;三是对创作理想和创作目标的倡导与追求 ;四是对艺术方法和艺术风格的见解和主张。研究李白、杜甫对于诗歌的见解 ,比较其理论主张的异同 ,对于借鉴他们的经验 ,发展和繁荣我国当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予关注的“另类濒危语言”:民间隐语行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隐语行话,亦称“民间秘密语”,几乎是各种语言大都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对隐语行话的种种误解,是其濒危的首要因素。隐语行话属于社会文化深层结构之中的一种更为特别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是考察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别具一格的独特视角。随着这些“濒危语言”的消亡,依附于这些“濒危语言”的民间隐语行话等民俗语言文化信息,亦必将随其“母体”的消亡而相应地消亡。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同样存在对其隐语行话的抢救问题。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其使用人口相对较少,有的已经处于濒危态势,关注、抢救作为“另类濒危语言”隐语行话,尤其不要忽略了各民族语言中的这类特别濒危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析李白对庾信诗赋的接受,认为:李白生活的时代,有较好的庾信诗赋接受文化语境。李白创作时,从写作主题、使事用典、意象选用、修辞遣词、句法结构等方面,较多地承传了庾信审美写作经验。庾信、李白均宗法《风》《骚》,承传"发愤抒情"传统。由于个人经历不同,庾信重"比",李白善"兴",逸兴壮思。李白受庾信"清新"诗美观的深刻影响,并将之发展到"清真"境界,"清真"成为李白的诗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玉茗 《职业圈》2014,(19):124-124
近日,《爱我中华》生命阿紫诗歌北京大学专场朗诵会,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阳光厅隆重举行。这是继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阿紫诗歌进校园之后又一场最为盛大的诗歌专场朗诵会。本场阿紫诗歌朗诵会以“爱我中华讴歌生命”为主题.目的是将先进文化思想、高雅文学作品带给高校师生,通过诗歌朗诵的文学表现形式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兴"之原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华夏诗学中歧义“最为缠夹 ,可也最受人尊重”(《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 )第2 6 0页 )的命题 ,引起了千年聚讼而涟漪不息。解放以来学界涌动的“形象思维”、“民族文化”等阵阵热浪 ,推动了兴义探索的层层波澜。可惜诸多努力都是以诗歌艺术发展之一定阶段为前提的 ,都是以诗歌审美运动为座标来予以定位研讨的 ,往往缺乏以一种文化为座标来测定剖析渊源中的兴之原始 ;缺乏一种“有生于无”(《老子》)、“原始返终”(《易经》)式的视角来“举终以证始 ,本始以尽终”(王弼《老子指略》) ,而兴之胚胎又恰恰是在原始文化中孕育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民俗的语言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精妙的语言技巧,它既是民间版本的“资治通鉴”,也是文人诗歌创作的另类范本,还是诗歌修辞研究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6.
阿坝州之旅结束了,这是一次文化苦旅。“老夫聊发少年狂”,苏东坡当年自称“老夫”之时,才37岁,我已是年近退休的人了。旅行结束,司机给我看了汽车路码,6500余公里,从成都出发开始计程,行行止止,走的地方实在不少,感受很多。回到家中,我觉得非写点文章不可了。 在四川西北部阿坝州有一座著名的神山,叫作“嘉莫木尔多山”,这一地域被称为“嘉莫查洼绒”简称“嘉绒”,住在这里的藏族被称为“嘉绒”藏族,主要从事农耕。在这里,我们不断地看到雄伟的石碉建筑,像忠诚的卫士守望着这里的山村。后汉书记载,青藏高原东南边沿的崇山峻岭中,早在秦汉以前就形成了绵延千里的高碉文化带了,今天能见到的石碉,大部分是明清以来的建筑。片石层层堆砌而成的巨大建筑,是阿坝州高原的独特建筑景观,这些石碉一般高达30余米,是古代藏族大  相似文献   

17.
从李白的觞咏看唐代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为考察对象 ,论证唐代酒文化物质技术层面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从酒文化的时代特色上 ,论述唐代酒文化的几个重要特征 ,并进一步指出以李白的觞咏为其总体精神特质呈现的唐代诗歌 ,是唐代酒文化最为凝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肖坦 《职业圈》2014,(2):6-7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可以被解释为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始终处以领先地位的“核心专长”。这种核心专长,我以为不是“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能够担当的,历史证明,是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着人类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软实力只有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才有根,才给力。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企业文化视为一种目标而不是一种手段,从而误导了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20.
谷卓达 《文化学刊》2023,(3):200-204
新批评派主将布鲁克斯是悖论研究大潮的潮头,他曾说:“悖论的语言即是诗歌的语言”。由于悖论具有特别的、充满哲理的特征,所以成了诗人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效果的工具,在玄学派诗歌和一些现代诗中屡见不鲜。本文从新批评派的发展、悖论的理论渊源和含义入手,以布鲁克斯《精致的瓮》为立足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找寻并分析《精致的瓮》中涉及的诗歌作品以及其他诗歌作品中的悖论修辞,并归纳出悖论的几种基本类型,总结悖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