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建立“政策工具—建设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2000年至2021年我国关于少先队建设的21份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少先队建设有关政策工具呈现以下特征:建设要素维度注重辅导员队伍、少先队理论体系及学科以及活动课程体系建设,政策工具维度呈现权威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度化,激励型政策工具、象征和规劝型工具使用不足,学习型政策工具使用边缘化以及薄弱环节政策粗疏化等问题。研究提出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加强“政策工具—建设要素”二维关联等政策工具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视角,对2016年以来中国研究生院高校136份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在使用命令性工具的同时伴有激励性工具,但能力建设、系统变革、劝告三种工具使用频次较低;政策内容要素侧重对建设内容、建设路径、建设结果使用的规定,关于建设原则和建设目的的规定频次较低;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特性配置基本政策工具的原则。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政策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日益明确等,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命令性工具使用过溢导致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系统变革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使用不足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缺乏长期规划;政策内容规定过于细化致使教师难以形成师德自律;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匹配性不足致使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待提升等。未来需要促进政策工具选择的多元化,在政策内容要素中强调师德自律之养成,注重提升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3.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而评价对其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对我国有关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58份政策文件进行分析,探究政策工具的使用偏好和评价要素的关注程度。研究结论:以命令型工具为主导,明确“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的评价导向;以能力建设型和劝诫型工具为引导,强调教学复合型能力;政策数量增多、协同增强,但存在重培训、轻评价,政策工具与评价要素契合不够等问题。政策优化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优化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政策顶层设计;以评价为牵引,加强政策供给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选择与优化政策工具间的组合,多维协同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用好系统变革型工具和用足激励型工具,发挥靶向撬动作用;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的契合度,保障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为纵向维度,构建“政策工具—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1982—2022年间我国54份中央层面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命令型工具使用过溢;考核评价各构成要素覆盖面广,但政策工具供给不均衡;政策工具与考核评价构成要素二维匹配性不足,关联度有待增强。未来,应调整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配置;综合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关键构成要素,均衡政策工具供给;改善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二维匹配性,增强政策工具使用适切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分析1987年以来40份学科评估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学科评估政策以命令型工具为主,近年开始辅以激励型工具、劝诫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系统变革型工具;政策内容侧重评估主体、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的规定,评估内容和评估结果未引起重视;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配置政策工具的原则。反映出学科评估政策导向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政策理念从学科管理转向学科治理,但存在对命令型工具过度依赖、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适配性有待提升、政策内容止于“评”而忽视“用”和“改”等问题。未来需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提升政策内容要素与政策工具的适配性,加强学科评估政策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双一流”战略的驱动,我国各高校纷纷发布政策推动“双一流”建设。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领域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41所高校制定的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现有政策体系存在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不同政策领域政策供给差异性明显等问题,未来政策调整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强化相关政策领域的政策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7.
“985工程”建设的废止与“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开始从身份固化走向契约管理,还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与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从政策目的、管理机制、资金分配和评价方式四个维度入手对“985工程”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透析“985工程”建设和“双一流”建设的共性特征,而且可以揭示出重点政策调整过程中包括教育价值取向、权力配置模式、资源配置模式、高校评价方式等在内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  相似文献   

8.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政策工具分类为X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通过二维框架分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政策的潜在问题。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意见》对政策工具的配置较为齐全,但各个政策工具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权威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激励型与能力型以及象征与规劝型政策工具使用恰当,但象征与规劝型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学习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欠缺;从要素链维度看,《意见》由育人理念、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师资建设、区域发展和保障制度七个方面组成,但不同要素链之间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对育人理念、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要素关注不够。为此,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重视政策工具的内部组成结构,适当增加学习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弥补相关要素链中政策工具配置的“短板”,注重政策工具与要素链的耦合,进一步推动《意见》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我国“双一流”建设政策扩散关涉该政策能否合理有序地推进。文章以“双一流”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借鉴政策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该理论对于“双一流”建设政策推进的解释力,围绕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描述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基本特征,围绕横向机制、纵向机制和多向机制阐释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创新扩散的主要机制,希冀为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985工程"与"双一流"建设均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宗旨。以"985工程"和"双一流"政策文本为基础,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主导价值取向是为国家发展,政策阶段性目标呈高度稳定状态,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7个领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着力点,权威工具则是最常用的政策工具。相较于"985工程"政策,"双一流"政策更凸显了为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社会参与机制构建,采用的政策工具箱也更为丰富。面对新形势,"双一流"建设仍存在重点建设身份固化、弱势学科边缘化、建设成效评价标准异化等风险,政府应通过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分离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关系,构建参照性评价标准等途径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构以政策工具类型为横向维度、以师德建设内容要素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分析我国《教师法》颁布以来涉及师德建设的政策文本.研究发现,我国师德建设政策存在权威型和象征劝诫型政策工具运用居多、激励型和能力建设型政策工具相对缺乏的问题.未来在师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双一流”建设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战略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主动担负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笔者关于首轮“双一流”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其要素、“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的目的原则、“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重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回归并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成效评价改革的方向及重点等,关系“双一流”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再思考,提出了旨在启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自觉肩负起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责任担当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工具为X轴、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研究显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工具配置齐全,包含权威型、激励型、能力型、系统变革型以及象征与规劝型五种政策工具类型,其中,权威型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但其内部作用形式存在失衡;激励型工具、能力型工具以及系统变革型工具使用恰当,象征与规劝型工具使用相对欠缺。建设要素包含先决条件等七个要素,均综合使用了五种政策工具,全面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深度思考,但也显现出不同政策工具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使用的局限性。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各类工具的应用,增加象征与规劝型工具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政策的评估,以实现政策工具与要素链之间的耦合,共同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政策实质上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遵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逻辑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导向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逻辑导向。"双一流"政策采取"上下结合"的优化策略,改进政策工具使用从"单一性"转向"多样化",优化政策决策原则从"指令性"转向"开放性",激发政策变迁动力从"集权化"转向"竞争性",为助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发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103份,以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法,采用唐纳尔(McDonnell)和艾莫尔(Elmore)政策工具的分类,从政策历史发展脉络、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以及“政策工具—主题”二维框架等多角度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国家日益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相关政策从无到有,可以划分为探索过渡、改革发展和深化提升三个阶段,从解决“可以做”的问题转向“做得好”的问题,但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制度与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细则应受到更多关注。三个阶段中各工具配合使用、有所侧重,构建高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顶层设计。在“政策工具—主题”二维框架下,政策工具与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氛围塑造、机构设施完善等政策内容要素结合,呈三级阶梯式分布,表现出命令工具频繁使用,能力建设工具、激励工具相对频繁,而劝告工具、系统变革工具使用不足的特点。未来,政策工具组合有待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和组织资源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个方面对“双一流”建设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过程中,我国高校办学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高校之间办学经费的差距,以及“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运行反馈等共同构成了问题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经验、学者意见和重点高校利益联盟的诉求组成了政策流;我国政府对一流大学建设的高度重视、国民情绪以及转型期利益群体的博弈构成了政治流。“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双一流”建设政策出台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我国重大教育政策议程设置中政策之窗的开启更多地集中在政治流中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政策主题为纵向维度,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8份中央及其部委层面的高校劳动教育政策文本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政策制定存在政策供给呈现历时性波动、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性失调、政策内容缺乏均衡性考量、政策二维交叉匹配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国家应规范政策有序出台,保障政策稳健有效;凝聚政策工具合力,优化政策二维匹配;立足政策现实需求,平衡政策内容供给。  相似文献   

18.
“双减”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对于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基于政策工具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关键环节维度建构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层面的26份课后服务政策文件进行内容编码、归类统计、数据分析,各类政策工具在不同省份区域、不同关键环节的应用情况显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但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各省服务特色有待凸显,服务环节重组织实施轻监督评价。未来,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政策制定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充分激发课后服务活力,完善课后服务监督评价体系,构建新型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通过NVivo11软件对2012—2022年由国家发布的关于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17份政策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形成由横向X维度的四种政策工具和纵向Y维度的六项政策内容组成的分析框架。研究结果显示:关于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政策中,四种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失衡;政策内容趋于完善,但教师纵向发展体系不够畅通;政策内容中更加重视保障教师权益;教师教学发展政策的时代性特征明显。建议后续政策应注意政策工具的合理分配,对职后教师培养应加强关注,增强职后教师培训成长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为纵向维度,构建“政策工具——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1990-2019年间我国82份中央层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波动性较大且缺乏系统性;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各个构成要素的政策供给不均衡;政策工具与培养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不足。未来,我国应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各个构成要素,改善政策工具与培养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