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面脱贫的完成,脱贫工作进入后脱贫时代新时期,任务重心调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证脱贫不返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前推普是脱贫攻坚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该文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地区进行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普推动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的成效,从而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基本现状以及当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力量之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在实现自身进步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案,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的黄连社区通过推动文化建设纵深发展,带动乡村各项事业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该文对黄连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其对本村文化资源挖掘、活化及转化的先进经验,分析乡村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升级改造的关系总结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向作用和路径选择,为顺德区内其他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文旅发展与地域特色紧密结合,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创新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绝佳路径。该文以浙江舟山奇观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探索多元主体协同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助推乡村文旅产业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5.
优秀农村文化是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扎实推进,陕西省“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获得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足且利用率不高、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且供需脱节、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资金不足等方面,该文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形势来看,文旅行业如何恢复发展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作为文博单位的博物馆,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探索博物馆未来发展道路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该文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分析了疫情对博物馆带来的影响及博物馆目前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从做好博物馆宣传、寻求多元发展模式、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来临,图书资源的获取方式向着多元化发展。疫情爆发和常态化防控使大多数高校由常规教学模式向线上教学模式转型,电子图书阅读需求逐步增加。该文首先分析了外文电子图书的采选模式,然后对纸电融合下采选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通过数据解析天津大学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的使用情况,介绍了该馆对外文电子图书采选模式进行的探索尝试。通过思考外文电子书的馆藏建设途径及服务推广方法,希冀在“后疫情”时代,为读者获取图书资源提供安全、便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该文从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角度出发,立足乡村文化振兴的需求,全面梳理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架构,探讨高校智慧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之魂在文化振兴,而古厝又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以乡村中的古厝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福州高新区水西林古厝的修缮保护及未来发展的情况,进一步研究其作为乡村振兴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文化赋能作用,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民办地方性高校应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该文基于马鞍山学院所在地理位置因素,在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探讨政府、企业、学校“三重螺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根据该校涉农专业相关特点提出相应改革举措,为民办地方性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校企”、“校地”育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也提出要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富。文章对中国工业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度不够,讲解缺乏规范和标准及正规讲解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要加强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讲解;融合红色文化讲解资源,加大红色故事讲授力度以及提升讲解水平,规范讲解专业性等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工业博物馆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辽宁工业博物馆成为红色文化讲授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相似文献   

12.
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农耕地区乡土文化的核心。以耕养家、以读兴家的“耕读相兼”方式承载、见证、完成了一个个村落家族的延续,因而耕读传家也成为很多村落家族的家规家训。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地区的玉坡村是典型的具有耕读文化传统的古村落。该文通过对玉坡村落进行调研,探讨该村落耕读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以期优秀的耕读文化在传承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探索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运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对于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文旅项目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择了《水秀》作为典型案例,进行RMP(资源、市场、产品)分析。通过对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的资源、市场和产品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发现其存在资源缺乏特色、资源分布不均衡、市场规模不足、项目定位模糊、宣传受限和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多条优化路径,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手段和演出形式,形成独特的项目形象和记忆点。该研究旨在为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的运营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承载着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同时,博物馆对于培养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提升审美水平有着积极作用。该文综合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梳理广东省2020年博物馆年报系统统计报表数据,针对突出问题,尝试探索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宝库。我们要积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能量,有效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借力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优化传统文化下乡途径、方式、举措,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入教材进课堂,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工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信息能力,“三教”改革开发活性教材,联村挖掘地域民俗文化,开展文体下乡志愿服务,大力培育职教名师专家,加强涉农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校村帮扶合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民族实现复兴的首要任务。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谋划部署推动,独创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国网宁化县供电公司为全面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深化“旗帜领航”党建工程,全面落实省公司第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和“旗帜领航·新时代红色堡垒”工程。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显著扩大,成立新校区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多校区高校建设往往面临校园文化传承与建构的挑战,因此,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日益提升。在高校发展由规模扩张期进入到内涵提升期后,如何在新校区成立后构建和创造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双一流”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命题。该文分析了高校新校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以近3年来唯一获得教育部批复的异地新校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为实践范例,总结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包括兼顾多校区不同运行机制、注重两城市不同文脉风格等,以期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蓓蓓 《文化学刊》2022,(7):166-169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而实现这一国家战略,青年人才是关键。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专业教学以及乡土文化进行有机且创新地融合,激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人下乡创业,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一次乡土原创戏剧的创排,分析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以及乡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探讨如何用青年人熟悉的、具有家乡特色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调动青年人心甘情愿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中。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也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部门为此切实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该文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在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做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探讨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做好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4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晋察冀边区先后在华北乡村开展乡村建设为旨归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定县秧歌文脉深厚而成为运动的重要资源。但由于定县秧歌存在的封建性因素以及实施主体的认知差异,定县秧歌经历了用与弃、亲与疏的艰难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主题和形式的不断革新,定县秧歌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该文探究定县秧歌发展的个中缘由,帮助大众进一步认识文艺大众化的复杂历史脉络,以期为今日乡村文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