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人格美理想即是君子,其人格美内涵主要是浩然之气、勤于思而敏于行与尽名分、反躬自省等方面,本文相应地从三个方面分析现代大儒梁漱溟与儒家人格美理想的对应性,从而确证梁漱溟正是儒家所谓的君子,其言其行体现的正是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2.
启道是女娲伏羲敬天悯物的造化,体道是中华先民与生俱来的禀赋,盘道是华夏诸族慎终追远的反问,原道是炎黄子孙牵系命运的商兑。“启”、“体”、“盘”、“原”构成了中华先民天人互动式的道学问;“化”、“赋”、“问”、“兑”体现出华夏传统美丑兼审中的道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与道俱化的文律,也是审道一族化解美丑的韵致。  相似文献   

3.
黄煌 《文化学刊》2015,(2):142-143
在中国哲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对于部分哲学概念的理解较为生硬和肤浅,不能深入到文化肌理去探究。尼采、福柯等人倡导的谱系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引入了主体、权力、历史、知识等分析视角,可以在中国哲学课程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方法论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先秦著名代表人物之一的墨子,“兼相爱”是他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这一核心又离不开他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交相利”。在墨子思想里这两者可以说是以“兼相爱”为本质起点,以“交相利”为表现,它们借助“义”融合在了一起,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并以博爱的功利原则展现出来。对这两者关系的探讨将有助于多角度、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墨子思想,从而更为清楚地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具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李慧芳 《职业圈》2010,(24):212-213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知识经济的迅速膨胀,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革,以便让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才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不断发展,自身价值也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
"章甫"本系殷代礼冠,由于孔子个人的提倡,转而成为"儒服"的"标配",其中既有孔子追念先祖的感情因素,又体现了礼崩乐坏、明王不兴时代背景下以"古"相尚的价值取向。由于孔子对"章甫"之冠的提倡及弟子对夫子的推崇,因此孔子卒后葬式才有"冠章甫之冠"之举,这既体现了"儒服"问题在当时的重要性,又表明它有鲜明的理想主义风格,不纯粹是"写实"的,因此就不宜用严格的礼书所载的葬式来要求。辨伪学者以礼书所记葬式指《孔子家语》所载非实,系出造作,流于刻板和机械。以"章甫"之冠为代表的"儒服"问题是儒家初起阶段的重要舆论话题,正是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一方面促进了孔门群体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从形式上强化了儒家最初作为一个学派的"辨识度"。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09,(3):F0002-F0002
金泽是日本本州岛中部的一座古城。这是一块400年未经战乱纷扰的净土,历史的芳香、“百万石文化”的和风至今仍沐浴着这座城市。金泽自古有着重视教育、爱护学生的传统,学生们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名师的教诲以及与市民间的接触,为其日后成为富有个性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君子人格是儒家学派的理想人格,代表了儒家对于人生实践的价值取向,《论语·为政》提出了“君子不器”的重要论断,朱熹理解为君子人格不能如器具一样,只是具有一种特定功用,此说颇有影响。而在《论语·子路》中又有“君子……使人也,器之”的讲法,这种“器之”与“不器”之间的矛盾难免使人们理解儒家人生价值取向和个人人生道路选择时造成困扰。该文通过解读文本,分析儒家对于人生与做事的基本态度,重新理解器与不器的关系。在儒家眼中,有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道德的、开放的、处在丰富的关联中的,因此人完整的、现实的生命有别于器,而在面对具体事务时要尽己所能,恕人不能,也不可忽视对人器性方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周树智先生在《文化学刊》连续发表讨论"以人为本"的文章。但他的基本观点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周先生把"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看作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和新哲学观根本原则"的观点,之所以令人难以接受是因为,这种认识一是误解了马克思,二是有以点代面以偏赅全之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儒家、佛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有关"智"的传统理念,阐释了中华大智慧的要旨,并将话题适度延伸到当代社会,指明"耍小聪明"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李玉光  关浩 《文化学刊》2008,(2):118-122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都成功"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关注所有学生,尤其是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学生,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取得成功。金泽工业大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以"四维一体"为教育载体,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和实践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萌 《职业圈》2014,(35):66-66
“一团一品”活动是指基层共青团组织以激发基层活力为根本,通过建立健全品牌活动的运行机制,努力培育一批独具特色、青年喜爱、效果明显的团建工作特色项目。2014年以来,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团委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一团一品”活动,探索建好基层团组织“桥头堡”的有效途径,提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引导团员青年勤奋学习、敬业爱岗、服务企业,推动团的工作持续创新,实现基层团组织团结、教育、服务青年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黄征  周慧 《文化学刊》2016,(4):44-51
本文针对近期媒体与某些专家提出来的"林阴道"为"林荫道"之误的说法作了批驳,用文字学的造字原理和汉字发展史"阴"早于"荫""林阴"早于"林荫"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林阴道"一词不误。  相似文献   

14.
倪曙红 《职业圈》2013,(36):83-84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筑企业发展所依存客观环境和软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营压力不断扩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凝聚精神力量,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转方式、调结构、走出去”战略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李铭是一位新锐小说家和影视编剧,其创作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有两种主要内容:对纯净自然与人性本真的寻觅;对假恶丑的几近本能的仇视,显现出"刑天舞干戚"的战斗风姿。作品既关注人对诗意栖居的追求,又着意诗性意象的营造,以使文本包蕴十分复杂的社会内容与情感世界。他的社会批评似乎得到鲁迅的神传,甚至形成了杂文体小说样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黄楠森先生在今年最新发表的文章里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其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的误解和歪曲,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复辟。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时,批判超越了旧哲学抽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旧哲学原则,创立了自己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根本原则的新现实世界观。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世界观作指导,排除辩证唯物主义旧哲学世界观的干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培育社会公民的圣地。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积累知识并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建立独具创新活力的大学文化载体,更需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因而,需要确立清晰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本期“文化观点”精选一组有关金泽工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经验的文章,供研究大学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歌曲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走出去"少不了中国歌曲"走出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歌曲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欧美歌曲汉译的研究,有关中国歌曲英译的研究涉及较少,鲜有成果。本文探讨了弗兰松(Franzon)提出的歌曲翻译五种选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英译时的选择,并基于彼得·洛(Peter Low)的歌曲翻译"五项全能原则",对中国歌曲英译策略与基本规则进行了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壮族霜降节,是广西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其生存土壤不可避免地遭到弱化,如何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成为传承与创新壮族霜降节的重要命题。护存壮族霜降节文化印记载体,提升壮族霜降节文化体验,做好霜降节文化活态传承,是壮族霜降节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袁咏平 《职业圈》2007,(11S):107-108
文章探讨了高职教育中以“行动为导向”进行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课程整合需要经过的途径与方法,并就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