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的本质和宗旨是服务实体经济,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金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政策体系,形成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信贷工具,推进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加快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发展,增强金融普惠性等方面切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而不强的中国金融业已经开始进行制度变革。目前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缺乏"中国制度"的经济理论基础、缺乏"中国金融"专业课程与案例、缺乏"中国标准"的学科评价与教师评聘、缺乏"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与领悟等问题,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急需改革。本文从构建以中国政治经济学为基的经济学体系、以"中国金融"为主线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深化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通识教育四个方面,为新时代下金融强国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金融服务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确实功不可没。而泉州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实体经济也相当厚实,但是,在如何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从拓宽多种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加强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工具在经济调整和工业增效升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瓶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如运用资本市场对企业兼并重组、创新信贷方式、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等.通过金融支持工具的创新,能够弱化去产能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后遗症”,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有效助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跃进;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改革的展开;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自信的提升;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飞跃;从富强中国到美丽中国的目标构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胜利和辉煌的秘诀所在。  相似文献   

6.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赋予了它新的研究意义.本文研究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现实演变,阐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两种分离模式;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并指出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调表现,即二元金融模式的困境;提出协调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应遵循“实体经济→金融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发展资本市场→虚拟经济”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本市场在信息结构方面的内生变化所探讨的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明,由于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贷款者必须通过设计合适的金融合同来解决执行问题;合同的偏好选择取决于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债务融资发生在经济发展的较低水平阶段,债务和股权混合融资则发生在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阶段;然而,一个经济体对最优合同的选择也可能对经济发展路径的形成发挥一个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经引领中国经济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若能继续加大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力度,将对促进中国经济在更高增长路径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金融试点改革不断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温州金融改革具有先发试点优势和政策优势,但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的信贷危机对温州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温州进行金融改革试验。本文联系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温州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一个历史性阶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通过制度保障“真扶贫,扶真贫”,促进连片特困地区整体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与政府主导扶贫有机结合等举措,打赢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脱贫攻坚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如金融理论研究、金融教学以及金融创新实践。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风暴,再一次证明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后危机时代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金融学科演变发展的历史为镜,从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和接地气两个视角,探讨中国高等金融教育改革如何为实体经济服务,让金融扎根于基层,培养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基层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试点以来,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和品种都有所扩大,但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例较小,存在目标不明确、操作过程不规范等问题.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出不仅有助于银行提高资产流动性,改善资本结构,而且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有价证券和投资工具,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撑,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情况下,高校向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已是普遍现象。目前,中国高校在金融领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校办产业引入社会资本、民办高校以及项目融资;然而,在利用金融支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融资效率和办学质量;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在执行好监管责任的同时转移职能,高等学校则需要调整自身营运模式,使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变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两课”改革南开大学从1985年开始,特别是1993年我校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等院校“两课”改革试点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两课”教学内容的改革。这方面的作法主要是: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金融体系总体上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不足。主要表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迫切,融资渠道狭窄;有效资产抵押缺乏制约成功融资,融资成本高;资本市场不完善导致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失,金融机构贷款动力不足等。为此,理论上需要从宏观上,构建完整的金融价值链;在微观上,重点打造金融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在某些特定领域,凸显金融价值链的价值。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确保银企信息对称;构建分类化、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以及促进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拓展,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张杰 《高校理论战线》2013,(5):126-135,159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性质及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一直存有误解,由此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相关领域的改革政策。事实上,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承担提供证券性金融支持的"宏观责任",它与银行体系提供的信贷性金融支持一道共同构成一种特殊的金融制度组合。基于此,作为改革主导者的政府与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实际上签订了一份旨在同时兼顾经济增长、企业筹资与投资者利益三大诉求的"金融合约"。为了协调以上利益诉求,政府从此不得不长期背负沉重的市场责任。正因如此,仅针对资本市场"微观结构"的很多市场化改革举措(诸如股权分置改革等)难以取得实效。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的决定因素既不是决策者的改革偏好与勇气,也非经济学家们的单方面价值评判,而是经济改革与发展对证券性金融支持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金融产业应给国有企业发展以服务和支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对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国企金融产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大型国企淮南矿业金融产业如何从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壮大发展,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对内进行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活力;二是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目前,开放、合作、共赢仍是时代发展主旋律,但存在不确定性,新贸易保护主义初现端倪。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余年后的当下,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仍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更是率先挑起贸易战,甚至以第三国非市场化政策和做法为借口,试图"改革"世界贸易组织。因此,测度中国市场化改革绩效,既有助于让世界更加清晰了解中国市场化进程,也有助于自我把脉并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通过从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金融参数合理化这五个方面动态测度1978—2016年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市场化指数稳步提高,从1978年的15.08分增加到2016年的86.50分(满分为100分)。这个结果与国际上相关权威研究机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其二,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非均衡特征。经济主体自由化和贸易环境公平化这两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绩效最明显,而政府行为规范化领域的进展则相对迟缓,主要表现为财政负担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增加,这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要求政府增加支出、保障民生、缩小各种差距密切相关。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平衡与协调,社会资本将积极进入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见,政府财政负担会明显下降,政府行为会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资本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博弈造成资金借贷风险和成本过大,资金的供给和需求都受到抑制而无法达到均衡。政府应加大金融改革步伐,消除资本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的有力支持下,福建实体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发展瓶颈犹存。论文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福建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并从深化金融改革、激发企业活力、营造良好氛围等角度探讨了金融支持福建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一、金融市场发展对企业改革的意义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内容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迅速崛起。无论是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还是国库券市场;无论是各种融资中心、人民币外汇调剂和交易中心,还是由于金融法规变化所导致的银行贷款的逐步市场化趋势,都对中国经济的运作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