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引导学生铸就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过硬的道德品格,需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向同行,贯穿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地质学类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出发,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生态文明等方面为出发点,挖掘并探讨地质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元素及其内涵。基于此,提出了地质学类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充分挖掘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抓手。旅游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蕴,从建设结构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弹药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分析装备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弹药专业和弹药装备自身特点,围绕装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展开有益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其他专业装备课程开展特色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基,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以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导论、工程实践1(编码训练)三门课程为例,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因素有机融入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程及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然后阐述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现状,接着提出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优化路径,最后论述了高校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学既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也鲜明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本文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工学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寻找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分析了工学类课程思政案例的内涵和特点,以系统工程的理念规划了课程思政案例层次,并创新设计了多个类型的思政案例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工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形成工学类课程思政教育新思维和新模式,获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锻炼、提高并内化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使高职毕业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各学科专业均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须大力挖掘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探析并明确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要点与实施策略,有助于教育学类专业教师厘清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学类专业育德、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徐毓华  朱杰  李星  孙霞 《教师》2022,(28):120-122
文章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中医类专业核心课程“中医养生保健综合实训”为例,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入KAP模式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坚定高职中医类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强化其中医技能,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促进了学生对中医从认知、相信到行动、创新的转化,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高职院校艺体类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艺体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构建高职全员、全方位、全课程、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必须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党团活动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手,在高职艺体类专业大学生中创新性地展开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为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坚定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体类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概括性论述,并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并利用实践案例,将人文思想融入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课程组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深度挖掘能源动力领域中的思政案例和哲学思想,结合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传递方法,并将课程思政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宁宁 《亚太教育》2019,(9):143-143
在中职纺织类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为此,需对此类专业教学进行革新。而任务式教学改革经过实践与时间的检验,对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及提高其专业素养意义重大。因此,中职纺织类专业可采取任务式教学方式,进一步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以便培养其对纺织类专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理解片面等。对误区和困境的理性反思,是优化生物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的必由之路。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是生物学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三个关键着力点。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课程群的方式,推进生物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专业内知识学习与人文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育人的有效衔接。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促进生物学专业教学改革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全力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根 《教育探索》2021,(4):69-72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价值观,与思政课程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二者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对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战略地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以及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具有重要意义.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育人,需要在发挥思...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途径。增强高校课程思政实效要着眼对人才培养体系各个要素进行全面审思,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确立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目标导向;要在课程设置的知识图谱中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使思政功能在课程体系中形成"实质构成";要从知识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贡献中挖掘思政价值,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导力量,要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价值示范,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全面互动,切实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受教育的个体与社会的完美统一。各专业类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的具体实践形式。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围绕一定的认知对象,以一定的“影响半径”而形成的不同面域。专业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之间存在着分离式、交叠式、包容Ⅰ式和包容Ⅱ式等4种模式。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关系可以统一为新型关系模型,即“知识团”(知识点的聚合体)的专业性和思政性。地质类课程的知识团可以划分为“状态—描述”类、“现象—识别”类、“规律—归纳”类、“要素—分析”类、“结构—搭建”类、“作用—解释”类、“性质—阐明”类、“设备—操作”类、“工艺—设计”类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王强  陈新兵  邓字巍 《大学教育》2023,(2):30-32+42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工类、材料类、生物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其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课堂,充分发挥有机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结合在高校理工科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目标及思政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张嘉敏 《大学教育》2022,(11):156-158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背景下,文章以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分析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挖掘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分别从树立国际形象、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几个角度列举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正、负面典型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20.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