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敦煌买卖契约的分析,认为敦煌买卖契约构成我国古代民商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要素条款齐全,合意制度,担保制度,时效制度等现代契约制度都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而且已萌生出“官有政法,人从私契”公法与私法之法律基本分类。  相似文献   

2.
碉楼系多层塔楼式建筑,在贵州分布十分普遍。贵州修建碉楼始于清乾嘉时期,发展于咸同时期,繁盛于民国时期,与当地的战事、匪患以及防御习惯有着密切关联。就其类型而言,以建筑材料可分为石碉和土石碉;以所有者可分为家碉、寨碉和庄园碉;按照平面造型可分为四角碉、六角碉。贵州碉楼作为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渭南地区清至民国时期各县棉花种植与棉纺织普遍存在,韩城、朝邑等县不仅可以自给,而且外销他地,形成了-条具有特色的棉花销售路线.在清至民国这段时间内,渭南地区的植棉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以地理环境、自然灾害、政府政策与市场因素等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清代晋江店铺买卖契约文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搜集到的清代福建晋江六十余份店铺买卖契约文书作了分析,揭示了晋江商业活动的若干特点.具体表现在:店铺买卖频繁,物权转移也很迅速,在店铺买卖活动中,中外货币相互补充,几乎形成了公认的比率;家族因素和国家政权等非经济因素仍在店铺买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房产类契约涉及房产的计量情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常用不同的房产类量词。福建畲族文书契约房产类量词主要有“间”“?”“橺”“堵”“植”“透”“所”“座”“号”“位”“栋”“块”“爿”“撇”“僻”“进”“扇”等,经考证,“间”“?”“橺”“堵”“植”是表示房屋局部的量词,犹“间”,但它们出现的地域有差异;“透”“所”“座”“号”“位”“栋”“块”是表示房屋整体的量词,犹“座、幢”;“透”除用于房屋整体,还可用于表示房屋局部;“爿”是表示半的量词;“撇”“僻”是表示附属建筑的量词;“进”“扇”是间接表示房屋的量词。房产类量词考释,可以反映契约的地域性、复杂性,也有助于补充词典释义和促进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缺乏针对民国时期旧书买卖的专题研究。民国时期的旧书买卖呈现出书种丰富和价格低廉、多变且不统一的两大特点。书店主人博学横通,其商业化经营和家庭化特色,成为民国时期旧书买卖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通过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宗族在祀产管理中产生的契约文书发现: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宗族的祀产管理往往无法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反之,由于经济利益的渗透,宗族的祭祀活动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交易的商品经济的日益转变,盐业买卖日益兴盛,伴随着的盐业买卖契约便应运而生并日益走向成熟,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今天的不动产买卖合同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契约文书在我国民间流传数千年,随着殷墟甲骨、秦汉简帛、敦煌吐鲁番文书、明清档案和徽州文书的发现,它的研究价值愈来愈为学者所重视。民国契约文书因存世量大,变化剧烈,正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存有大量华北地区晚清民国契约文书,其中民国邢台县王氏家族契约时间从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内容包括买卖田房契、典当田房契、分单契和完粮纳税单等,共23件。王氏家族契约文书,作为珍贵的地方文献,反映了民国时期邢台县王氏家族的兴衰,对于研究民国契约制度、华北乡村经济生活状况以及民间田房买卖、典当、分家析产、完粮纳税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只有公法(刑法)没有私法(民事法)"等观念的影响下,法律史学界的契约研究也呈现出"国家"缺席的状态。但通过对清代各类法律文献想梳理和契约文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和对不动产买卖契约有重要关联的契税制度,而且国家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契约的主客体资格、契约的书面规范等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契约规范也和其民族立法精神、治吏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书面契约的成立和生效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状况在明清社会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契约文本和司法实践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不动产契约既是买主获得"经营收益"正当性的唯一权限证明,而且也同样是买主获得该地某种抽象的所有权的证明。而这种证明的效力的获得不仅仅限于通过官方认可的途径,民间对这种权利合法性证明也可以自己的方式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三卷)安宁地区的契约文书有不少音借字。文章综合运用校勘学和训诂学的方法,考释了清至民国安宁契约文书中的20条音借字,揭示出正字,并以现代云南安宁方言语音来与之印证。对音借字的考辨有助于今后云南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与研究,也为云南汉语历史方音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以5份契约书为根据,指出徽州祠堂在经济困难、宗族衰落的情况下也会当地卖田。  相似文献   

15.
从新发现的契约文书中可以看到,清季民国时期富川民间使用块、坵、边、节、钱、斗、升、灰等多种特殊的地亩计量单位。借助文献考证、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些特殊的计量方式及其用字放在特定的历史语境进行考察,发现富川的地亩计量用字具有约定化、非亩制化的特点,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地方性知识与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6.
清至民国间法国来华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编著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汉语研究著作与汉语教学用书,其中有名可考者在50部以上。这批文献以印本、手稿或抄本的形态散藏于巴黎、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图书馆中,大多数被束之高阁,寂寂无闻。从功能类型上划分,这批汉语研究文献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工具类的汉外语对照字典、词典,一种是学习类的汉语教科书,还有一种是学术性的汉语研究著作。这些文献,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清至民国间汉语及汉语方言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清至民国时期,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对祁连山区森林造成消极影响,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对周边地区特别是河西走廊绿洲地区的水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人们也认识到祁连山区森林对于涵养水土、改善地区小气候、保障周边地区特别是河西走廊绿洲地区的水利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但是并未能从根本上使祁连山区森林的开发和利用步入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徽州文书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契约文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也明显存在着对近代特别是民国以来华北契约文书重视不够的倾向。近代华北契约文书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大量搜集资料,一方面应该借鉴古代历史文书研究的经验。近代涉县申氏契约文书的命名、分类、特点及学术价值的研究,对传承无序的契约文书的研究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宗族在祀产管理中产生的契约文书发现:由于血缘关系的影响,宗族的祀产管理往往无法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反之,由于经济利益的渗透,宗族的祭祀活动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功利色彩。  相似文献   

20.
清代四川农村的土地占有,在"湖广填四川"初期,移民可以在无主荒地"任其插占,听其垦殖",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权;此外,主要是通过买卖方式来实现转让或获取土地所有权。清朝三百年间,农村土地买卖实现着土地占有权在不同经济实力层次的社会群体中的变迁,促使这种变迁的条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中的记载,是揭示川西农村土地占有权变迁的珍贵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