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襄阳"山"之特在于山之灵秀、厚重、田园;襄阳"水"之特在于水之清澈、温暖、包容;襄阳"城"之特在于其延绵存续、固若金汤、恢弘大气;襄阳"文"之特在于其缤纷璀璨、蕴藉深厚、繁荣昌盛、声名远播。襄阳"山水名城"建设需要唱好"山"歌,描好"水"色,扮好"洲"绿,写好"文"韵,塑好"美"景。形成青山环抱——"山为伴"、碧水联天——"水为情"、生态绿洲——"洲为心"、通城达江——"路(桥)为媒"、紫薇香城——"城为景"、文化名城——"文为魂"的"山水襄阳"。  相似文献   

2.
炎夏的记忆     
我在贵阳度过的夏季,算算该有五十多个了,但只有一次让我鲜活地感觉到贵阳夏天的特色. 那是一九四六年,我随着两个姐姐,从家乡安顺到省城贵阳来度暑假.乘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聪明人创造的木炭车,在简陋的公路上匍伏爬行,这一百公里路要走近十个小时,清晨出发,到贵阳已是暮色苍茫.次日近午,跟着姐姐逛大十字,一走到中山东路正山巷口,我就想:贵阳的夏天真"热闹":又热,又闹.高音喇叭里周璇在唱"五月的风".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20,(1):12-18
在对天台山家山外之争的诠解上,唐先生近山外,他指出,真心与妄心皆可成观,性起之"性"在第一义上为性体之"性",性具之"性",最初表"本性",性具与性起不能作为判别圆、别之标准,山外派代表了当时中国佛学发展之一新方向;牟先生立足于山家,他指出,天台观心只能观妄心,性起之"性"指"清净真如心",性具之"性"有"本质"和"法性"虚实两层含义,圆、别之根据在于性具与性起的不同。山外派造成了天台思想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贵阳有一所著名的中学,她以学业成绩突出,办学严格而享誉当时的大西南后方。她就是贵阳东南郊、地处马鞍山麓的国立第十四中学。当年,她曾是贵阳青年学生最向往,和最羡慕的一所学校。1943年夏,贵州全省高中毕业班学生云集贵阳,统一会考,前十名全是十四中的学生。 十四中的前身是中央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抗战初期由南京迁来贵阳。1938年,中大实校在贵阳水口寺附近,马鞍山之下,南明河之滨,辟荒建校。1941年,更名为国立第十四中学。1946年,抗日胜利,该校迁返南京,现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四中在贵阳历时八载。  相似文献   

5.
古诗歌中的"山",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山"是经过情感滋润、心灵涤荡的山。山,使诗篇别具神韵,情趣盎然。陶渊明之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诗人在庭院中随意地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理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  相似文献   

6.
6月18日《山东商报》报道:老家山东聊城的杨国春,日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大学毕业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16日,他从贵州贵阳到冠县老家的行程宣告结束,全程4700里.23岁的杨国春是贵阳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一直喜爱旅行.眼看着四年的大学生活正式结束,他决定送给自己一份"毕业礼物"——从贵阳骑车回家.  相似文献   

7.
魅力贵阳     
明茗 《初中生辅导》2008,(13):46-48
中国古代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贵州省的省会城市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冈"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一群爱好文学的阳光少年相聚在素有"江南小黄山"之美誉的圌山之巅——镇江新区实验小学圌山文学社诞生了!它由吕赟、蔡百珍老师发起,由校长殷晓峰担任顾问,自诞生之日,便在一条光荣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的教育改革行动深受其"侨易"经历的影响。贵阳龙场的艰难困苦与生死之忧导致王阳明彻底背离了朱子儒学,并产生了"知行合一"思想与教法;离开贵阳之后,滁州的幽静山水和自然无忧的环境以及"知行合一"教法产生的弊端又致使王阳明选择了"静坐自悟"的教法;最后,江右宸濠之乱与忠、泰之变使王阳明相信只有良知才能够真正足以忘却患难,超越生死,从而衍生出"致良知"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本文从王阳明的"侨易"经历入手,不仅可以深化和拓宽既有的王阳明研究,也可以为认识当代教育家的教学改革行动提供研究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开学伊始,中国矿业大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新生——山生云。这名24岁的新生,被老师称为"最励志的新生"。6年前,山生云已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后来他在网络游戏中迷失了自己,在大四那年被学校劝退。当时山生云年轻气盛,认为无须文凭也能闯出一番事业,于是拒绝老师的留级建议,肄业踏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婺源卧龙谷     
江西婺源大樟山,自古便是"吴楚分源之地"。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大樟山大峡谷——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  相似文献   

12.
此文说话有度——"止于崇拜,不曾狂热"——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全文引号的运用上!文中的"深层原因"为前文"心情烦躁"作了正面解读——说话很有力度。此文还需要升格:在第四自然段后,补述"美育之需"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很多以"者"字煞尾为标志,《马氏文通》于此论述已略见端倪。杨树达《词诠》谓这种煞尾的"者"为"复牒代名词",并举例以名之:"他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史记·河渠书》)。按‘他小渠披山通道者’,犹言‘他披山通道之小渠’,原文‘小渠’先置,则形容语之‘披山通道’无所附丽,故非复牒一‘者’字不可也。""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又《刺客传》。按‘可为足下辅翼’所以形容‘车骑壮士’也,以‘车骑壮士’在上文,故  相似文献   

14.
"稗官为史之支流"是明清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一种小说观念 .这种观念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当时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等方面 .其成因主要可归结为"史学意识"的影响和统治阶级对小说的态度.它深刻表明了我国古代文(特别是小说)与史的不解之缘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发展状况的实际.总体上看,"史之支流"小说观念的影响有正负两面并呈前消后长的态势."史之支流"小说观念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透过这一观念,可以加深认识我国传统小说及其理论的民族特色,并有助于深入理解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朱耷(1626-1705年),字雪个,号个山,又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宗室后裔.明亡,出家为僧,与弘仁、石涛、石溪合称"清初四僧". 作为明皇室后裔的朱耷,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况,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这就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再加上当时政治上高压,朱耷只能潜心于艺事,并在艺事上尽情发泄对清统治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6.
在广袤千里、坦荡如砥的河北平原尽东南——碧波万顷的渤海西岸,蓦然崛起一座山.山虽不高,并无峥嵘之势,但点缀在滨海平原上,却十分壮观.这座山就是海兴县境内的小山.  相似文献   

17.
山鹿素行是 17 世纪时日本著名儒学者和兵学家。朱子学虽基本符合当时幕藩制度的需要,但也有引发体制批判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山鹿重新解释"理"的概念,批判朱子学,提出"古学"。他把认识天地大道的权力归于圣人,以限制普通人的自由思考;又自居为圣人道统的继承者,赋予自己解释圣人之道的特权。由此,山鹿获得了根据儒学重新解释日本传统兵学的思想依据,最终确立了独特的"山鹿流兵学",成为幕藩制意识形态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18.
"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哼歌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打盹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摘果儿。丁东,溪水丁东……"香礼一蹦一跳走在山  相似文献   

19.
改名为哪般?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因眷恋故乡而改名"沫若",取自冢乡两条河沫水(大渡河)和若水(岷江)的名字,表达对家国的思念。徐悲鸿——原名徐寿康。由于家境贫寒,常遭人冷落,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有如鸿雁哀鸣,遂改名"悲鸿"。沈尹默——原名沈君默。当时国民党政府不许百姓谈论国事,于是在朋友的启发下,将"君"字下面的口去掉,改名为"沈尹默",极具讽刺意味。谢冰心——原名谢婉莹。因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遂改名"冰心",取自王星龄《芙蓉楼送辛  相似文献   

20.
刘阿斗即刘禅,后人多评价其为昏庸无能之君.其实,刘阿斗是大智若愚的明智之君.他少年临危受命,实施了"无为"而大有所为的方略,与诸葛亮演绎了一段明君贤相的千古绝配.他的降魏顺应了统一大局,是大智若愚,并多行善事."乐不思蜀"是由当时历史背景决定的刘禅的明智之举.其"花神"地位对后世阿斗寨地方花卉产业发展的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