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徐强 《文化学刊》2014,(5):90-98
汉学界对《庄子》"自我"观念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极具特色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庄子》"自我"的西式诠释是用西方的"自我"解读《庄子》"自我",但难免将西式"自我"的蕴含强行赋予《庄子》。比较研究则试图解释两种"自我"观在深层次上的差异或相似,以期真正理解两者。对《庄子》"自我"的当代意义研究则着重于揭示《庄子》自我观对于当下的自我理解或人生的启示。这些研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丰富了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对于推动《庄子》哲学走向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古代典籍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精髓的记载与传承,众多中国古代道德思想通过其发扬传播,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先贤意志的重要途径。《论语》作为圣人之言流传至今,对社会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而言,其精华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意义非凡。本文将着重归纳几点《论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蕴与启示,旨在将中国古代典籍精华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更好地挖掘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最负盛名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已驰名中外。他的许多艺术见解、美术论文和教育思想在美术界和艺术理论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0多年以前,吴冠中先生就在西洋绘画民族化的天地中苦苦耕耘着。70年代中期他又同时拿起中国画的笔墨,以寻求更新更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途径。画集《寰宇觅知音——吴冠中90年代作品选》是继外文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吴冠中画集》之后又一本图文并茂的  相似文献   

4.
叶建华 《职业圈》2013,(1):30-31
庄子,又称庄周,生活年代在公元前369~286年,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而庄子的文采更胜于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相似文献   

5.
风雨铸诗魂     
崔鹏 《生态文化》2002,(1):24-26
口讷、内向的尹树义,由于“讷于言,而敏于学”成为大兴安岭的一位奇才。奇就奇在四十几岁就出版了二十一本书,其作品集除了诗歌、小说、散和学理论专外,还有电视剧、电影、歌剧、广播剧、舞剧等。他曾数十次荣获各种学奖,先后出版有诗集《尹树义作品集》(上、中、下)、《远离赤道的主题》、《荒原之星》、《北方的寓言》、《中国玄诗流实验诗——东方神话》、《海水谣》等;散集有《有树的大风景》、《呵护生命之灯》等;长篇小说有《寻找生命》、《野孩达瓦》;中篇小说集有《北方丈夫》;电视学《最后的莫日根》等,是个多才多产的诗人。还有一奇就是他年纪轻轻就屡遭蹉跌与磨难,生活中充满了常人难以遭逢与承受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6.
庄子,又称庄周,生活年代在公元前369~286年,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而庄子的文采更胜于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崇尚精神自由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楚王闻知庄子贤能,意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最高和根本利益。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育功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和巩固。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同时采用创新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国家统一"观的教育内在化和深入化,以成功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张波 《文化学刊》2015,(3):137-138
李白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除了诗歌,李白的辞赋同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李白现存古赋八首,除《剑阁》《明堂》《大猎》为大赋之外,其他五篇皆为抒情小赋,其抒情小赋以"时间"和"生命"为主题,既与抒情小赋的传统继承有关,也与他个人的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表现了李白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与李白诗歌中超越时间和生命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天下》篇述庄子学行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与《庄子》他篇叙述庄子行迹所显示的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原因多端。庄子在精神、人格上追求道通为一、至人无己、自然无为、虚己顺人,在践行叙事中却睥睨天下、傲视王侯,具有突出的自我意识和傲然个性。笔者从文献、生存论根源等各个维度对这种不一致性予以新的诠释:一是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理想本身即表明他具有非常突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二是这种理想若要影响社会,必须在践行中具有坚强独特个性;三是文献所述庄子思想与行迹均各自有自己的历程,需细致辨析才能适当把握。这提示读者必须整体、辩证、多维、过程、超越地解读《庄子》文本,才能准确地领悟庄子人格理想及其践行。  相似文献   

10.
"自由"思想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庄子的《逍遥游》,其含有不受任何束缚和羁绊之意,自然怡乐地体验生活,达到天人合一。在西方,对自由含义的理解主要是指自主、自立与人格自由独立不受约束。但事实上,立足于以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使人们科学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涵与当代现实意义并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劳动成果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度的制定、权利的行使等都涉及公正的价值取向,公正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罗尔斯等,公正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古希腊时期关于公正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本文将主要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理解古希腊哲学家的公正思想,并从对亚里士多德的公正思想的梳理中找出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漠视生命的行为是因为其对生命的存在价值领悟不够深刻,因此,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变得格外迫切。本文将研究先秦道家生死观,汲取道家生死观中的生命智慧,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华拓先生乃我国当代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大师.是继”新金陵画派”钱、亚、宋、魏之后的又一翘楚.多年来他对青绿山水的探求与创新,为当代山水画”重色”、“重彩”的新态势寻绎了一条“净界美”的道路。这“净界美”是源于他对青藏高原的壮游后.感悟到大自然与宇宙问那浩阔幽深的生命情怀,对人性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流变的震撼。观他的作品,我们读到了他那“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纯、净”的人格精神。在此.我们展示华拓先生近年来的部分作品与您共享。(石延平:《中国水墨》副主编、大连大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书画篆刻家、美术史论家、音乐评论家。)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科学理论视阈下,基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必要且重要。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建设系统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素养。同时,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更能够提高二者育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书中,海德格尔建议把德语中的道路“Weg”与道家的“道”相对应。《庄子》中“道”作为形而上的存在,不可言传,不用语言显露自身,与语言疏离。海德格尔所说的“道”,特指文学书写的运思和表述,与语言结缘。《庄子》用于文学书写的卮言以“道”为依托,是对“道”的顺应。海德格尔则认为文学书写的语言是对大道召唤的回应。在“道”与语言关系方面的持论,《庄子》与海德格尔殊途同归。《庄子》的寓言和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的诗意因素,都是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具有暗示性。象征义与象征物之间的本质关联,反映出两位哲人对思想表达媒介深层认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出师表》字里行间无不饱含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忠贞思想和“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该文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了《出师表》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周易》本源意识强调了天人感合的生态构成,奠基于本源意识之上,《周易》产生形成的变易观、阴阳五行观、天人合用观对当代大学管理学有极大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法天贵真是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核心命题。由天与真两个基本范畴和法天与贵真两个子命题组成的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三个基本的理论层面:本原论、境界论、创生论和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生存、美的生存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子》,这与他所采用的"寄言出意"的诠释方法密不可分。郭象运用这一诠释方法建构了"独化"的哲学本体,为当时的社会存在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使得"天人"之间,乃至"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得以解决。本文主要从"独化"的哲学本体论、"名教"与"自然"的调和、对现代经典诠释的启示三个方面阐释了郭象哲学中"寄言出意"这一诠释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逯宇 《职业圈》2008,(20):1-2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不仅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而且其中的经济思想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文章从伦理的角度对社会分工观、财富观、贸易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指出了三者对当代经济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