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节     
★自1907年美国的安娜·贾维斯女士倡议创立母亲节以来,世界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正式确立了母亲节,多数国家的人们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开展庆祝“母亲节”的活动。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9日,别忘了哦!由于“母亲节”发起人安娜女士的母亲酷爱康乃馨,康乃馨就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后来,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上出现母亲之花—康乃馨送给妈妈的花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学名萱草,民间又叫无忧草、金针菜、黄花菜。萱草不仅可供人观赏,也可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萱草很早就有“母亲花”的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了一位母亲凝…  相似文献   

2.
金针,俗名黄花,中药称其为“萱草”。魏晋文人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岔,萱草忘忧。”因此金针又有了“忘忧草”的雅号。清代诗人谢重晖在《咏萱草》中写道:“闲种萱草花,时得览芳柔。晓看迎露放,暮看逐风收。”  相似文献   

3.
《冯谖客孟尝君》写的是冯谖做孟尝君的门客,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的故事。冯谖刚到孟府时待遇不好,就“依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相似文献   

4.
《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齐策》 ,文章写了冯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地位的事。虽按时序写来 ,却波澜层出 ,引人入胜 ,充分表现了冯谖非凡出奇的远见与才能 ,生动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的奇特风采 ,真可谓一篇传写奇人的妙文。文章起笔写冯谖请托于孟尝君门下 ,因曰“无好”、“无能” ,孟尝君“笑而受之”。孟尝君是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 ,三千门客中 ,如此“无好”、“无能”者还属少见。冯谖曰“无好”于收留自然有利 ,而“无能”的话来日在众门客中又何以立足呢 ?曰“无好”、“无能”是真是假 ,还是别有他谋 ?首段…  相似文献   

5.
笔端物语     
椿萱椿,香椿树。《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来称父亲为“椿”,即取“大椿”高寿之意。萱,萱草,一种草本植物。传说可以使人忘忧。《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萱草,言树之背。”在古代,北堂为主妇居室,后用“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代母亲。“椿萱”代称父母。“椿萱并茂”,就是父母健康长寿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萱堂     
古人把椿比作爹,把萱比作娘。所以娘又被称为“萱堂”。我知道萱草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草,开着像小喇叭一样的黄花,那些花可以吃,就是黄花菜。也许它的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很像天下的母亲吧。我娘就是这样的一株萱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把“狡兔三窟”用作贬义词。“狡”即狡猾也。追根溯源,“狡兔三窟”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其中记载了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数凿二窟。”此故事说冯谖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曾代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结果把债户们的债契收上来全烧掉了,呈报孟尝君时,孟尝君很不高兴。之后,孟尝君遭诽谤被齐王罢免  相似文献   

8.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有这么一段文字: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收之,曰:“诺”对这段文字中的两次答问“客无好也”“客无能也”,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第10期上发表的《(冯谖客孟尝君)导读》一文中认为是冯谖自述。对于此说,笔者不敢苟同,特在此与陈钟梁、张振华两位老师商榷. 其一,冯谖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寄食孟尝君门下,我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引述的  相似文献   

9.
《冯谖客孟尝君》(以下简称《冯》)中冯谖弹铗而歌的片断是《战国策》中最精彩的细节之一,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和较高的美学价值。传用至今,就有柳亚子“无车弹铗怨冯谖”的诗句。首先,作为文学作品的《冯》文表现出明显的艺术美的特征,即用个性鲜明、具体可感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人的美。文章中的冯谖是形象的,这个形象又是个性鲜明、具体可感的“显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被中香炉     
现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取暖器,其实古时候同样也有取暖器,甚至还有“被中香炉”。“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西京杂记》这部古书也说,汉武帝时,首都长安有位叫丁谖的巧匠,他制成了当时已经失传的“被中香炉”。在香炉中贮存着香料,点燃以后, 放在被褥之中,随意滚动,香炉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不会倾翻,香火也不会倾撒出来。由于香炉的用材讲究,结构复杂, 制作工艺精良,所以当时数量并不多,流  相似文献   

11.
1961年,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被《时代周刊》称为“梦想家”的母亲影响了他的一生j他的父亲来自肯尼亚,在夏威夷大学留学时与其母结识。奥巴马两岁多时,父母婚姻破裂、奥巴马6岁时,母亲与印尼留学生苏托洛结婚,奥巴马随母亲来到雅加达。8岁时,奥巴马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长大后想当总统,奥巴马10岁时被母亲送回夏威夷随外祖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3.
《冯谖客孟尝君》是先秦优秀的散文名篇之一,一个血肉丰满的冯谖形象早已从《战国策》走进千百读者心中。但其幽默诙谐的特色一直没有为人们所高度重视,这是很遗憾的事。本文就对这一特色进行分析,呈给读者诸君。 一、奇异的言谈与庄重的场面形成反差,产生幽默效果。 作品善于把奇异的言谈寓于庄重的场面,作者叙述越是不露声色,场面越具有喜剧性。作品开头写冯谖贫穷到“不能自存”,托别人去请求孟尝君,希望寄食门下。作者这样叙述冯谖初见孟尝君:“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冯谖初见孟尝君,场面是庄重的,但冯谖的答话却如此奇特,搞得养士三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20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30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40年代初期,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57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三册在注释《冯谖客孟尝君》中“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的“夫”字时,认为“夫”是“句中助词,没有意义”(见372页)。在该册第八单元的知识短文中又举此句作例,说明“‘夫’用在句中动词之后,起辅助动词以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这显然也认为此句中的“夫”  相似文献   

16.
当时被人称为“傅粉何郎”的何晏是一个出了名的美男子,其七八岁时就凭藉如花的美貌被曹操看中.并收为义子。我一直就疑心,何晏之母被曹操看中纳为偏室是爱子及母的缘故,当然,何晏的母亲也必是个绝色美女。  相似文献   

17.
狡兔三窟     
《战国策》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有一位名叫冯谖的食客。一次,冯谖帮孟尝君去薛地收债,到那里后竟自作主张将债券收起来全都烧掉了。孟尝君虽然不高兴,但木已成舟,也就不说什么了。一年后,孟尝君被罢官回到薛地时,见百姓扶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谋臣、谋士的活动。在《战国策》中,作者通过对战国时各国的谋臣,策士言行的记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冯谖客孟尝君》一文,通过对冯谖弹剑奏歌,为孟尝君市义,谋造三窟过程的描写,表现出冯谖非凡的政治才能与性格特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有以下几点:一、不虚伪,不谄媚,处事不卑不亢,不同凡俗。文章一开始,作者先点出,“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说明这一人物的境况原是很贫困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地位低下的人物,为实现其自我价值,为寻求能够赏识  相似文献   

19.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20.
佳句储备库     
我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古人把母亲称之为“萱堂”。萱草花又叫作金簪或金针,花语:伟大的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