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昕 《生态文化》2013,(5):58-58
茶自古以来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佳饮料。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习俗在我国也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不同,有着“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自然差异。在新疆流传着“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说法,尤其爱喝奶油茶;云南则“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藏族爱喝酥油茶,傣族爱喝竹筒香茶,蒙古族爱喝奶茶,白族喜好“三道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相似文献   

2.
经过岁月沉淀后形成的农俗文化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已成为云南本地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云南普洱地区主要围绕茶山、林地、水稻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最终由茶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稻作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边地文化。基于普洱地区多民族农业习俗的“农俗文化”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茶俗、养生习俗、稻作习俗、建造筑物习俗、吉祥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6个部分,该课程内容具有民族性、功能性、工艺性和文化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继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俗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3.
“绕三灵”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节日,节目期间有许多宗教和娱乐的活动。这些活动与相关神话传说、风俗和信仰仪式等,构成了白族文化的一个特殊子系统。通过这个节日文化系统,白族人民巧妙地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在对节日来源与性质的神圣叙事中,王权与民俗、白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作为一种节日文化,“绕三灵”集中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文化创造力和巧妙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福君 《职业圈》2013,(1):76-77
茶友常道:“头道汤、二道茶、三道茶汤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如果将知名青年企业家、儒商殷平在大连海密梯克泵业有限公司这十一年来的经历,浓缩于一壶清茶之中,那却是独有一番滋味在笔下延展。  相似文献   

5.
白族丧葬仪式对于白族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教化、社会的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成白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该文运用阿诺尔德·范热内普的“过渡礼仪”概念对白族葬礼仪式进行分析,并对洱源白族丧葬仪式所蕴含的信仰及其价值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6.
相传郑板桥到浙江雁荡山观音洞寺院,方丈见衣着简朴,视他为俗客,就淡淡地说声“坐”,并对小和尚喊:“茶。”一经交谈,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便迎进厢房连声说:“请坐”,又吩咐小和尚:“敬茶。”进一步交谈后,方丈知道来客就是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书法家郑板桥,遂请进雅致清净的方丈室,连声说:“请上座”,并吩咐侍者:“敬香茶。”之后,方丈请郑板桥题词,郑板桥用方丈的白话组合一副茶联:“坐、请坐、请上座(上联),茶、敬茶、敬香茶(下联)。”这对巧妙茶联也许会令方丈羞愧,但却留下茶文化史上的一段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7.
丝路浙江风     
丝、茶、瓷是并肩的最具中华特色的三大文化瑰宝,源头都能在浙江找到.它们通过各个时代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流传到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湄潭问茶     
向来只有龙井问茶之说,我这儿记下的却是今年春日到黔北茶乡湄潭探茶、喝茶的一段有趣经历。故名之曰“湄潭问茶”。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在黔北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之东南,两地相距仅70公里之遥。湄潭古称夷州,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前,因为早在唐人陆羽的《茶经》里就有所记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茶诗英译对于中国古典诗歌以及茶文化的传播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该文根据翻译家汪榕培先生提出的“传神达意”典籍诗歌英译的总标准,选取《一言至七言诗·茶》现有英译本作为分析文本,分析此译本“传神达意”方法。此诗颇有特点,为唐代元稹所作一首以茶为题、摹状而吟的宝塔诗。翻译此诗的难点之一,在于如何实现达意的同时保持原作形神的独特风味。通过分析探讨,可以看出“形之传神”为此译本亮点,在“形”“意”难以两全的情况下,不妨以“形之传神”补偿“达意”局限,以形塑神,以神带意;用深层含义努力补偿表层含义,剥丝去茧,重现内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梳理,结合现代游戏美术设计的实际案例,揭示中国传统美学在游戏美术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效果,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传统美学对游戏美术设计的价值和影响。该文认为,当下“新国潮”游戏美术设计“重表征轻内在”的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应用违背了中国传统美学“重意象重神韵”的审美要求,客观上制约了“新国潮”游戏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实困境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和游戏美术设计的融合面临了不小挑战。在未来的“新国潮”游戏美术设计中,游戏开发者应当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社会文化效应及“美在意向”的深刻内涵,促进游戏创作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有1700年的历史,自唐代就销往内地和西藏,其茶品以“陈”为贵,越陈越香。“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陈烁 《文化学刊》2016,(4):101-103
道家美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学观念,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为重要的继承和发展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美学主张人随自然。除了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等有很大的影响,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发展也具有很大意义。本文将从色彩、材质和样式三方面分析彭丽媛的服饰,品味深厚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道家美学对中国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话说普洱茶     
云南普洱县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普洱茶为哈尼族的先民所发现,世代加工经营。据记载,普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1700年。元朝初时被称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明末清初,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以品饮普洱茶为时尚,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趣。  相似文献   

14.
朱子理学美学作为宋代理学中理本体美学的代表,是在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作为朱子对宇宙人生感情体验和理性反思的二重结晶,它又深刻地打着其本人个体人格的烙印;作为朱子理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必然地受其理学整体构架的制约。朱子理学美学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伦理性和思辨性,以及整体理论构架内含的深刻的二重性矛盾。朱子理学美学的所有理论品格及其二重性矛盾特征,无不受制于它的社会文化、个体人格和哲学体系背景;可以说,朱子理学美学的理论品格及其二重性矛盾特征,正是宋代社会的二重性文化、朱子本人的二重性人格以及朱子哲学的二重性体系的必然反映。孟子曾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本章即试图由此“知人论世”角度开掘朱子理学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如今,江浙一些地方举行婚礼仍有敬"三道茶"的习俗:第一道敬神灵,感谢神灵庇佑;第二道茶敬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第三道茶夫妻互敬,表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许多重要场合,中国人习惯以茶为媒介,传情达意。比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上,"以茶为礼"始终贯穿在各个环节,体现着茶与婚礼习俗间的人文之美。茶礼据《藏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五  相似文献   

16.
“海上茶路”是古代中国与国外茶事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古时海上交通的大动脉。今年5月21日,宁波三江口花团锦簇,鼓乐齐鸣。“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在此落成。纪事碑前方有一片船栓群,象征着古明州樯桅林立、商船云集的繁华情景。满载着茶叶、茶具、棉绸、瓷器的船队从这里始发,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7.
白剧作为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白剧艺术的文化生态空间包含了白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学特色、民族审美、音乐艺术等方面。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白剧艺术面临着文化生态土壤流失、剧团建设不完善、断代现象严重、传承机制存在低效与漏洞等诸多问题。该文针对大理白剧现存问题,提出构建白剧创作与评估机制、进行探索性教学、拓宽白剧文化传播渠道和更新白剧传播等创新策略。保护与传承白剧艺术,应垒实文化生态基土,保证剧种有“物”所用;完善剧团建设体系,改善传承“断代”问题;提升非遗传承效能,不断补全缺失漏洞;加快确定白剧道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宗教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其历史起源可帮助我们还原历史。莲池会作为白族地区特有的民间宗教女性信仰现象,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追溯其历史根源可以还原南诏历史。基于此,本文力在发掘莲池会在白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珍 《文化交流》2016,(9):12-15
正新茶萌芽啦、新茶开摘啦、新茶上市啦……每年一进入春天总是有许多关于新茶的消息,像布谷鸟一声声叫着春天。有关茶的信息从来就不会淡出杭城。自2005年杭州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茶都"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已然成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2016年5月6日至9日,为期4天的茶博会以"茶悦世界,分享未来"为主题,论茶、讲茶、斗茶、品茶、茶艺比赛等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又一次让中国茶都杭州沉醉于浓郁的茶香之中,那流芳百世的茶文化更是雅到了骨子里,俗到了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大理白族服饰蕴含着本民族历史、民族审美、民族信仰等文化内涵,白族人民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艺术。本文将从大理白族服饰的面料样式、色彩风格、图案装饰等多个艺术视角剖析白族服饰的艺术特征,由此归纳出大理白族服饰的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内涵,以期为世人更加深刻地认识白族服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底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