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女书法家孙晓云的<书法有法>新版面世后,在书法爱好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本是意料中事,可没想到,一部内容极为传统的书法专著居然深受许多不习书法的男女老少喜爱,而且还能一口气读下来,越看越有滋味,在我们这个恨不得把一切文化产品都做成快餐、立即塞给所有顾客的时代,确实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相似文献   

2.
2月18日,通州市档案馆副馆长张强代表通州市档案馆接收了福建军区原政委陆凤彬少将寄存的数十位全国著名书法家及百名将军的书法作品共二百余件。陆凤彬将军是通州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书协会员。此次寄存的这些作品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程十发、孙晓云、言恭达等及百名将军为通州市忠孝园题书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水平。这些书法珍品将于通州市忠孝园建成开园后展出。  相似文献   

3.
我练书法,常喜欢写荀子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种超常的认真与执着.写毕,凝神片刻,便会想起一位朋友,书法篆刻家唐长兴.这倒不是因了他从事的行当是镌镂金石,而是打从我们认识的第一天起,他就给我留下了这种极度认真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大户心态篇》是孟晓云《州风情画》系列通讯的一篇。这篇通讯突破了以往人物报道的模式,倾注全力刻画温州大户们的微妙心态,使报道具有了别人不曾挖掘到的深度,人物形象丰富可信,写活了温州大户。在此之前,写大户心态的报道也有,可都停留在拥护政策、只是怕它变的这条线上。孟晓云不满足仅仅达到这种程度,她写了温州大户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5.
题字与书法     
我常常想,每个人,总有一些天赋,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后天的充分开掘,以致被埋没了。比如我自己,中学时曾被一位上海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认为音质很好,在声乐方面有“本钱”,但后来学习、工作繁忙,未得名师指点,始终只是一个非常业余的自娱自乐者。又比如我在儿时就喜欢练字,小学毕业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名师(颐人先生,时年十九),习篆刻,练书法,颇历年所。在上海中学,也一直参加书法小组,指导我们的老师何式愈老先生,过去是叶裕虎(恭绰)先生的秘书,他曾说:“你的正楷已经不错,可以开始练行草了。”于是我就开始临摹孙过庭《书谱》。但后来颐人先生的其他几位弟子都成了书画家,我则仍停留在业余水平,在相隔多年以后见到颐人先生,先生嘱我赶快回去临写《九成宫》,否则字要不像话了。而我写了一段时间,终于又未能坚持下去。现在,周围同事也有称赞我的字写得好的,但我自己很清楚,仍是业余水平。  相似文献   

6.
跟赵承楷老师学字已经整整30年了。记得那还是1982年底,我有幸拜在刘永德先生门下学习书法,同时还帮着整理一个太原市的书法展览资料。那时候,先生就经常提及赵承楷老师。因为我喜欢魏碑,而且特别迷恋魏碑中的《郑文公碑》。先生告诉我,清代的李瑞清,清末民初的赵铁山,当今的赵承楷,都是写郑文公碑的高手。先生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推荐我到赵承楷老师在南宫办的郑文公碑书法班里学习。  相似文献   

7.
任国芳 《中国出版》2022,(S1):81-84
《多年蚁后》是一本叙事巧妙、充满哲思奇想的童话,讲述了一个名叫童童的男孩,偶然间与蚁后成为朋友,获得抗拒孤独的力量,内心逐渐强大的暖心故事。作为当代文学名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孙惠芬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本书于2021年7月上市,第二个月便入选“中国好书”榜单。“我做梦也梦不到会写一部童话。”孙惠芬在创作手记中如是感慨。熟悉孙惠芬的人都知道,她从来写不了命题作文。她自称是很笨的写作者,创作这件事如同生命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8,(4):F0003
杨亚军,汉族,1963年7月1日出生,大学文化,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省商丘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自幼受父母影响学习书法,从柳体入门,主学颜体、米芾、王铎、张旭、怀素、孙过庭等;主攻行草,兼写隶书等,  相似文献   

9.
大约是1992年吧,当时房延军兄在《解放日报》编"读书"版,约我写些我所认识的新闻出版界人士与"读书"的小文章。在他的鼓励下,我先后写了褚钰泉、陆谷苇、曹正文、李伦新、江曾培、孙颙、徐雁、伍杰、沈昌文、林东海等十来人。其中沈昌文同志是我  相似文献   

10.
以前,每当我把稿子送交领导审阅时,领导总说:“小牛啊,文章写得不错,书法还要加强啊!”我知道,领导是批评我写的字像“小学水平”。但何只如此?字写得丑,爬格更慢,资料又难以保存,这已成了我的心病!在领导和文友的授意、参谋下,我用积蓄买了一台新电脑。很快,  相似文献   

11.
有的报纸上,“小书法家”写草书的报道、字迹、挥毫照片,煞是引人注目。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但是,我在为书法新苗高兴的同时,却颇有点“杞忧”,禁不住想唱几句反调。新闻报道不能只顾猎奇,而应注意其科学性,考虑其影响。书法是艺术,是学问,有它本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户心态篇》是孟晓云《温州风情画》系列通讯的一篇。这篇通讯突破了以往人物报道的模式,倾注全力刻画温州大户们的微妙心态,使报道具有了别人不曾挖掘到的深度,人物形象丰富可信,写活了温州大户。在此之前,写大户心态的报道也有,可都停留在拥护政策、只是怕它变的这条线上。孟晓云不满足仅仅达到这种程度,她写了温州大户更深一层的心理。怕政策变,就希望别人富、尤其希望让干部富;他们投资捐款于公益事业,也是为少让别人眼红,万一政策变了也好有个退路;有了经济地位,他们还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拥有政治上的发言权。这就惟妙惟肖地写出  相似文献   

13.
接触过一些新分配来报社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征求意见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更不愿干资料、检查、校对等工作;分配当了记者的,又大部分致力于耕耘大块文章,有人公开表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刘宾雁、孟晓云、理由……”,郭玲春的新闻写得有味,微音、叶伴的短论写得到  相似文献   

14.
有的青年作者读了《谈散文写作》一书之后,来信要我再谈谈写散文的体会,恰好四川大学中文系编辑《中国散文百家谭》的同志也来函催促我交一篇写散文的体会,思来虑去,将日常写散文的一些想法组成了这篇文章。对于文学艺术我有着多种爱好,我喜爱书法绘画,我也喜爱写诗,我尤其喜爱写散文。我在侧重于写散文之前,曾经侧重于诗歌创作,那是在50年代及60年代初。80年代我才致力于散文创作的。写诗与写散文,我觉得在剪裁素材、创造意境、提炼语言等方面,有其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从写诗到写散文,这个转变如水到渠成一样那么自然,那么自如,不象有人所说的是“隔行”。我应  相似文献   

15.
说起学书法的具体时间,大约是在我上小学的20世纪60年代初,记得有一天教写字课的一位汪姓老师,手拿着一本《柳体玄秘塔标准习字帖》,在黑板上方端正地挂着他临写的柳体范字,顿时我感到眼前一亮,心里惊叹汪老师临写的字真像,这么好看哪!有一天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美的字多好哇!不知  相似文献   

16.
女生晓云上了几门我的选修课,慢慢我们就熟悉了。一天,她满脸愁云地来找我,说是要失恋了。我知道她有个很帅的男朋友,也是系里的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17.
翰墨伴月华     
记得在幼儿园时期.父亲就开始教我写毛笔字了。当然.那时并不懂得什么叫书法艺术.只是把父亲写好的一张毛笔字放在下面,蒙上白纸,依样描写。这就是我学习书法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萨茹拉 《出版参考》2011,(12):48-48
女生晓云上了几门我的选修课,慢慢我们就熟悉了。一天,她满脸愁云地来找我,说是要失恋了。我知道她有个很帅的男朋友,也是系里的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19.
刘俊  刘胜男 《新闻天地》2011,(12):41-42
这些年来,字画市场行情火爆,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它们也炙手可热…… 书法家刘正成每写完一幅书法.都被买字的人要求合张影。“主要为了向别人证明这是我的真迹。”  相似文献   

20.
陈敏 《湖北档案》2010,(7):37-37
小时候,父亲让我向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