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语文     
卓厚宝 《招生考试通讯》2007,(3):I0006-I0007
一、2006年变化点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005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2006年: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2.
2006年语文考纲较之2005 年更加凸显了科学性和人文性,变化不大,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下面就几处变化予以简要解说: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改为“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这就进一步把考点具体化、规范化。备考难度将随之有一定降低。近几年,高考研究专家及一线教师在语言训练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语言创新题型”层出不穷.有效地训练了考生的语言技能,但个别题型的设计缺乏广泛性和实用性,如“校园魔鬼词典”、“撰写墓志铭”等。使考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根据这一变化,考生在备考时可抓住常见题型,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4,(3):10-11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1、识记A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2、表达应用D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  相似文献   

4.
话说歧义     
《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则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词语本身含有多义性,或者句子的语法结构不同(包括词序不同),或者缺少必要的语境交代,往往会出现语  相似文献   

5.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要求能识记基本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方面的考查要求,着眼于语言的识记和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中考在即,怎样开拓思路,改进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复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在考查目标上没有变化,要求仍然是着眼于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1.识记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从试题看,这一项内容的考查重点不在声调上,范围也以常用字为主。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包括对写作的要求),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2.表达应用D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7.
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是高考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考查要求。应当说,对于大型选拔性考试来说,《考试说明》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和运用的能力层级,要求更明确,更具体。字音、字形、标点、词语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语句的扩展和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均为语言实践中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和操作性的内容。减少识记、加强应用的试题设置则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因此,复习时应从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素质着手,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放到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中,以培养学生对词语使用、语句表达和表达效果的感悟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识记与应用的方法、规律。  相似文献   

8.
读写新闻     
2005年语文高考大纲出台考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理解浅易的古代诗文。四、现代文阅读。能阅读、理解、鉴赏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五、写作。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A符合题意;B符合文体要求;C感情真挚,思…  相似文献   

9.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包括两个层面,“识记”与“应用”。“识记”考核的内容是汉字的字音、字形。识记,靠的是平日语言知识的积累,是长期课内学习、课外阅读,日积月累的成果。在此我们略去不谈。“应用”属于“语言表达”的范围。从近年高考试卷的实际来看,《考试说明》所列这一部分的考查内容分别在“客观型题”和“主观型题”两大类别之内,见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涉及两个能级,一是A级识记,二是D级表达应用。共包含9个考测点: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⑤辨析并修改病句;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⑦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⑧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近三年来,除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直未列入考试范围,2000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未列入考试范围外,其余考点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把考试内容分为五大块: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分A、D两个能力层级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前为“识记”级,后为“表达应用”级。在“表达应用”级中有两点明显的变化,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一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均为A级。语音和字词这两个考点,分值约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三分之二,但这一部分内容涉及面广、复习量大、基础性强,考生复习时应做到巧识记、重辨析,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与1999年相比较 ,2000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 ,主要增加的内容有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文言文阅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现代文阅读)、“发展等级”(写作) ;主要减少的内容有 :语音和标点、常用应用文。变化呢?文字方面 ,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改为了“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文学鉴赏方面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 ,改为了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文言文阅读方面 ,把“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 ,“语言表达”升堂入室 ,成为语文高考家族颇有生命力的新成员。1999年高考《考试说明》最显眼的变化 ,就是将原有的“语言知识及运用”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这一变化随即在当年高考试卷中得到体现。试卷第五大题 ,删掉了考查识记能力的“古文化常识”“名言名句”等传统题目 ;“语言表达”题第一次以组合板块的形式自觉出现 ,分明处在了读与写的结合地带 ,成为试卷“吸纳———释放”的桥梁 ,使试卷整体结构更加清朗、合理。2000年高考《考试说明》对“语言表达”做了更具体、明确的分解。广义来讲 ,包括客观型题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出台了,新考纲除了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将去年“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的要求改为“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外,又给“作文”基础等级中的要求“书写规范”加了*号,并对*号作了如下的解释: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这两处小小的改动,  相似文献   

16.
第一大题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第一大题含10道小题,每题3分,共30分。第一大题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及“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重点考了识记汉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1.不断加强对语言运用的考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2005年许多省市增加了语言表达试题就是明证。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估计2006年一些省市的高考试卷会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一大题的小题4—5题,主要针对词语、病句设计考题,拼音、字形和标点题会轮换出现;而语言表达题即六大题会适当增加,在3—5题之间,分值12-16分,甚至更高。适当减少纯知识内容的考查是今后高考的发展趋势,但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牢固识记与掌握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没有基础,就不可能有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通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大题古10道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及“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重点考了识记文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作家作品、文学体裁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第一大题含10道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考的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及“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重点考了识记文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辨析病句、语言表达连贯、作家作品、文学体裁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