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关键要素。文章通过对A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动因、内容及过程研究后指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将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推动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重要因素将逐渐由外转向内;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校和院系两对关系是公立大学内部治理变革的核心问题,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两对关系事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成败;以大学章程为首的公立大学制度规范将成为约束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将权力行使纳入法制框架才能真正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2.
在科层制理论、管理主义和传统治理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下,我国公立大学出现"碎片化治理模式",呈现压力型治理模式、科层式治理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继而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碎片化"困境:治理理念的断裂、治理结构的分化和治理机制的裂化。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和治理结构的整合以及治理机制的创新,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型,治理理念应由治理者的合理性向被治理者的合理性的转型,治理结构由集权分散式结构向多元整合式结构的转向,治理机制由从应急式运行机制向制度化运行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与外部干预的冲突整合,作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制度逻辑,为各类法定权力(权利)的互动格局演变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与法理依据。基于"任务导向型"法权配置模式,世界各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正在形成行政权力"上移"与学术权力"下沉"的"上下分治"格局。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公立大学的共同治理模式,受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大学"中央控制系统"的行政权力持续增强,而学术权力则"退缩"至基层学术组织。而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陆传统的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则日益摆脱"国家管制"与"学术自治"的双重集权体制,表现出"契约治理"与"管理自治"的变革趋势。大学管理自治与学院式治理的持续博弈,构成欧陆传统国家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焦点。应基于任务导向型法权配置理念,依据全局统摄性、最低层次决策与学术事务归属等原则,对各类法权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形塑中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互动式"法权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结构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变革而演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深刻社会变革,对大学治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使这一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理性关注。我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存在明显问题,在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某些失当之处。公立大学应立足我国现实国情,遵循大学治理结构历史演进的基本规律,借鉴世界著名大学业已实现的先进治理模式和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我国台湾地区从高校治理结构问题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民主化改革,如《大学法》的不断修订及"国立"大学法人化运动等。此外,社会力量的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控制强度。由此,公立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渐得到调整,较之以往更有弹性。与此同时,公立大学对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也进行了调整。这些  相似文献   

6.
孙天华 《红领巾》2004,(5):17-20
我国公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二元权力结构不同,表现为政治、行政、学术三元权力结构,此结构中因学术权力弱化,凸显政治与行政的“双子权力系统“.通过分析我国公立大学“双子权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可说明该结构摩擦系数较大,而降低摩擦系数面对的制度约束并非简单地取其一而舍其一.当前制度可提供的当期选择是合理而有效地整合,并以此实现公立大学的低成本运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立大学内部领导决策系统存在摩擦冲突、贯彻执行系统各自为政、民主监督系统浮于表面形式、学术运行系统存在过度竞争等一系列“碎片化”问题,其制约公立大学内部的有效治理。整体性治理是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理念,它具备公共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特征。整体性治理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主张协商对话、价值整合;强调治理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既追求自身价值又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整体利益;强调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良好互动、合作共赢,构建整体性制度体系;强调发挥技术革新优势,整合“用户”需求,建立信任关系。实现公立大学内部整体性治理要做到突出整体利益达致共同目标,形成“刚柔并济”的制度约束,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交互平台。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是中国特色的组织类型与制度体系,它构成了公立大学治理实践独特的"场域",形塑着公立大学的治理模式。随着单位制的改革,公立大学"单位场域"逐渐发生转型,由国家支配型组织向法人型组织、全能型组织向专业化组织、身份型组织向契约式组织的转变,形成"后单位场域"。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场域形塑惯习,惯习建构场域,当场域发生急剧变迁时,由于惯习的路径依赖性,导致新的场域与旧的惯习间产生"不适"。由此,"后单位场域"对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提出变革的要求,单位"惯习"却仍然制约着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行政化与学术化的矛盾、伦理文化与规范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管理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在美国公立大学遭受的外部信任危机以及新经济时代引发的知识产出转型的基础上,美国公立大学共同治理结构的转变,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新公立大学身上所呈现出的明显的公司化治理倾向.这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出现,兼职教师的增多,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的转变,以及学术人员权力的削减.本文认为,坚守学术自治和共同治理结构始终是美国公立大学需要秉持的传统,大学需要提供学术人员参与治理的条件,也需要维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0.
美国自南北战争时期创建第一所赠地学院以来,其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经过了15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步走向完善。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案例剖析,从中归纳出美国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董事会或理事会主导运行,广泛代表校内外利益的双边治理,"校—学院"双层级治理,以行政权力为主的双轨并行治理,通过特定管理机构进行治理协调等。  相似文献   

11.
办大学需要大量的经费资源,建立经费资源在大学组织内部的合理分配机制是政府与社会同时关注的焦点议题。分析美国五所一流公立大学的预算模型和预算系统,发现其内部资源分配路径和遵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对建立多元化混合制资源分配体系、明确权力角色职责、平衡大学内部各方利益诉求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经费资源的科学配置,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资源配置与内部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等教育日渐沉重的财政投入并顺应"政府再造"的世界趋势,台湾自2001年开始积极推进公立大学行政法人化方案,至今仍争议不断。文章除详述台湾公立大学争取法人化之沿革、行政法人化之具体内容以及大学法律地位改变之职能转化外,还从法律、财务、治理、监督多个层面评析发现,公立大学行政法人化,确实有利于大学自主与自治,但却非关键因素,如何审慎设计前瞻可行之内部治理结构、大学才能真正有效运作以完成学术、教学等目标进而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化研究是完善治理结构的前提,以往的研究多强调理想化治理结构的设计而缺乏治理结构的实证性分析。文章从治理结构的核心——权力结构入手,将大学的权力结构分为6个子权力结构,以某公立大学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其组织治理中的权力网络结构,借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地位和角色的概念,将权力网络结构进行简化,进而梳理出在组织治理中大学的校级领导、各个部门和各个专业学院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为对大学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交易维度不同,组织所采取的治理结构就存在差别.公立大学后勤服务系统的治理效率是大学规模及其所在区域市场环境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我国所有公立大学看作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所形成的椭圆形集合,那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就处在椭圆的不同的点上,大学内部的运行则出现或偏向于学术权力或偏向于行政权力现象。由于我国公立大学还受到来自市场、社会、政府和党的政治力量的影响,那么要进行大学制度的建设就要用第三部门的理念来指导大学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公立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提升大学自身市场化筹措办学资金的能力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创建第一所近代大学以来,英国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步走向完善。通过对两所颇具代表性的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案例剖析,从中归纳出英国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董事会主导运行,校内外人员参与决策的双边治理,“校——学院”双层级治理,以行政权力为主的“双轨并行”治理,通过各类委员会和特定人员进行治理协调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克里·斯坦森提出的两种创新路径——延续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分析了美国传统公立大学和营利性大学的创新模式。传统公立大学进行的改革创新是延续性创新,是在没有根本改变大学组织特征和结构的前提下,对局部所进行的修补与完善;而美国营利性大学则颠覆了传统公立大学教育模式,通过网络教育实现"技术"创新,开辟非主流消费群体,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公立大学内部教师制度和行政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教师制度改革是目前公立大学内部制度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多校园系统是美国公立大学普遍采用的治理模式之一。作为美国公立大学的典型代表,纽约州立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总校与分校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治理模式,以董事会、校长、教授会等为基础的总校治理结构,与拥有较大自主权的分校治理结构,两者共同为纽约州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这种治理模式有助于多校园大学系统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且能够有效协调分校、总校及其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吸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 ,试图把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引入到对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和管理绩效的分析上来。在公立大学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上 ,第一层级代理人的行为选择与委托代理关系中隐形的激励契约密切相关。公立大学的产权关系与它特殊的目标、功能和使命 ,对代理成本的度量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某一环节上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非正常合作会改变正常情况下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不一致的现象 ,且代理人若不在正常的市场上依照市场机制进行挑选 ,大学的运行成本就会居高不下。解决我国公立大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需要重新构建合理的委托代理关系 ,这方面有赖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突破 ,也有赖于政府新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