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有清一代,视东北为“龙兴之地”.这里有他们祖宗之陵寝,永陵在兴京(今新宾),福陵、昭陵在盛京(今沈阳).清朝统治者把祭祖谒陵看成是一件大事.康熙(玄烨)在位61年,先后三次“东巡”,本文试将其过程略述如下.第一次“东巡”康熙十年(1671年),18岁的玄烨奉祖母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之命,回东北祭祖谒陵,行前召集诸王贝勒会议。他鉴于国家经济情况的拮据,要求诸王贝勒和文武官员在这次“巡幸”途中,一律节俭开销。玄烨自己以身作则,不讲排场,只带  相似文献   

2.
《詹天佑》(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5课)一文记叙了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让我们通过了解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认识詹天佑的杰出贡献和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3.
清朝《国史》的编纂活动始于康熙朝。由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康熙、雍正时期《国史》编纂活动成效并不大,乾隆朝国史编纂活动是康熙、雍正以来国史编纂活动的继续,它使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的清朝国史编纂活动得以基本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用满汉两种文字编纂、编译完成的国史,堪称中国官修史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编纂活动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些以满、汉文编纂编译的卷帙浩繁的国史本纪、列传、表,均完好地保留到现在,使清朝国史有了多种文本,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版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即史称的“清三通”,是研究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书,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从其作者、时代背景、史料来源,撰修特点及史料价值等方面来考察评论这三部书的得失,以期对人们正确认识了解这三部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正>相信同学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今天我们也来聊聊另外的三兄弟,他们不仅是好兄弟,而且名字也很特别,分别叫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兄弟的身上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清河州契文汇编》收集了588件清朝嘉庆二十四年至宣统三年,约百年间河州地方形成的契文。它为我们展现了清代河州土地买卖、土地典当的价格、交易规模等方面的历史原貌,反映出同治回族起义前后河州土地买卖呈现出极不相同的两个时期。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此时期河州历史提供了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高雄教师会自2000年开始,一直进行优秀教师评选,产生了多名PowerSLSuper的老师,藉着这册可爱小书,我们得以与一群Super老师同行,在一篇篇平凡而动人的故事里,遇见教育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清朝官吏间直接论及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的书信资料,可为研究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史提供间接线索。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史料流传至今者已极少。一九六二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辑的《太平天国史丛编简辑》第六册《清朝官吏书牍》篇内,也只登载了二百十四通信稿。最近,我们在工作中新发现了咸丰九年至同治六年间,湘军沈葆桢等十人写给首领曾国藩的信件原稿共二百三十七页。这部分信件,经考订,可分为五十六通。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家布鲁纳指出:“故事一开始就已经包括开始和结束,因而给了我们框架,使我们得以诠释现在。”当事人在选择和述说其生命故事的时候,会维持故事主要的信息,符合故事的主题,但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而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就能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从而找回个体生命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提起这首诗,人们自然想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英,也算得上是我们的安庆老乡,他接到家人因吴姓邻居占用宅基地而求援的书信,便以此诗回复,结果家人让地三尺,吴姓也深受感动,同样礼让三尺,形成了闻名乡里的“六尺巷”。  相似文献   

11.
清代十二位皇帝,除后期的同治帝和年幼的宣统帝没有多少政绩外,其余的皇帝均比较勤政,都有一番或大或小的作为。尤其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连续六位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究其因,这与清代严格的皇室教育、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在由大宁到南昌后,受到永乐至正统几代皇帝政治上的压制。但他数十年间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写出大量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明清以来一直有着很大影响,至今还有应用价值。朱权的学术个性也很鲜明。朱权其人和他的学术成果值得当代人重视并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巡幸江南时,曾多次驻跸德州,并写作许多吟咏德州的诗篇.简要分析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可知其主调就是勤政恤民、励精图治.这些诗歌是康、乾二帝给小城德州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之际是一个喧嚣动荡的时代,经学中的一派——谶纬于思想界悄然兴起。它对圣王的神化,对圣人的神化,以及其独特的政治历史观,大大改变了先秦儒学的面貌,使汉代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两汉之际儒学的神化是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现象,本文就其神化的原因、内容及其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女缠足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的妇女缠足是性问题,亦有民族区分之目的。这与宋代的美学追求明显不同。明代缠足反映了世风日下的社会趋势。清初,入关的满族妇女趋学汉风,也出现缠足之现象,顺治、乾隆都有明令禁止,可见清帝亦把它视为满汉之大防。  相似文献   

16.
《帝王略论》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历代帝王为政得失及君德素养的讨论,其中卷二涉及对两汉时期14位重要帝王的评价,通过比较来判定其政绩高下,这些论断语言平实,观点中肯,体现了唐初政治家的历史卓识和政治智慧,值得研究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不少女性参政议政,这主要表现在:不仅有作为皇室成员的皇后太后参与朝政;官僚家庭女性也积极参与政事,议论时政;甚至连平民女性也勇敢地关注和评议着政治。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当时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有密切关系。首先,两汉女性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具有参政议政的基本前提;其次,西汉政府对女性参政所持的较宽容的态度及当时思想上一定程度的自由都为女性参政议政提供了可能;至东汉时期,皇帝的早逝和政局的多样性也在客观上给女性参与时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文章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迁,剖析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因及其对都城规划的影响,尤其就《考工记》所述的周王城制度与曹魏邺城规划运两条线索所内涵的政治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老英雄术是指古代帝王怀柔敌对势力精英,消磨其心志的政治策略。清朝前期的四代帝王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入关以后,尊孔崇儒,以儒家伦理约束士人;大兴科举,笼络分化汉族士大夫阶层;组织纂修大批图书,借此消磨士人的精力,使其无暇他顾。清前期的老英雄术,稳定了政治局面,罗致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上无所作为的南朝帝王多数擅长诗文,而且在文人集团当中充当领袖的角色,引导着南朝诗歌的发展走向;所作诗歌题材较为广泛,语言精致,风格轻柔,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