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崩崩”一下钻进了密林。“叽叽”嘟一下飞进绿林中,“沙沙”哧一下溜进了黑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英国〕杰·里弗茨韦苇译)〔提示与建议〕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笃笃”“躲”的想必是啄木鸟;“吱吱”“窜”的一定是小松鼠;“崩崩”“钻”的恐怕是小兔;“叽叽”“飞”的不外乎是小鸟;“沙沙”“溜”的大约是田鼠。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  相似文献   

2.
巴喳-巴喳     
穿上大皮靴(xue)在树林里走,巴喳(zho)一巴喳!入’“笃(do)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躲(du已)到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cu己n)上了松树,“蹦(b己ng)蹦,’一下钻(zuon)进了密林。“叽(厂)叽”嘟(do)一下飞进绿叶中,“沙沙”味(chT)一下溜(110)进了黑洞。小动物们都悄悄地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一巴喳”越走越远。‘喇淤一一产巴喳-巴喳@托克玛克娃~~  相似文献   

3.
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吱吱”一下蹿上松树,“嘣嘣”一下钻进密林。“叽叽”嘟一下飞进绿叶中,“沙沙”哧一下溜进了树洞。全都悄没声儿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直盯盯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巴喳巴喳”!英国@里弗茨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巴喳——巴喳》是英国作家里弗茨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儿歌。儿歌中,作家巧妙地为大家构画了一幅森林静谧安详的气氛被人类打扰后动物们紧张不安的场景,同时借助有趣的象声词,形象的动词,把不同动物的表现描绘得淋漓尽致。更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目标:1.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小动物被陌生人打扰后紧张不安的心理。2.能将象声词与相应的动物进行匹配,并在有趣的游戏中理解窜、溜、盯等动词。3.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知道人类不可以随意打扰动物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这首小诗写得很有趣(qù),很能促(cù)进读者去思考,这思考就像猜(cāi)谜语,越猜越想猜,越猜越有趣,直到猜到谜底,得到了答案,就有了一种成就感,证实了自己很聪明。  相似文献   

7.
吧喳—吧喳     
<正>吧(ba)喳(zha)——吧(ba)喳(zha)穿(chuan)上(shang)大(da)皮靴(pi xue)在(zai)林(lin)子(zi)里(li)走(zou),吧(ba)喳(zha)——吧(ba)喳(zha)!"笃笃(du du)"听见(ting jian)这(zhe)声音(sheng yin),就(yi)一(yi)下(xia)子(zi)躲(duo)到(dao)了(le)树枝(shu zhi)间(jian)。"吱吱(zhi zhi)"一(yi)下(xia)蹿(cuan)上(shang)了(le)松树(song shu),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生本教育体系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七课《巴喳—巴喳》:穿上大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见这声音,就一下躲到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嘣嘣”一下钻进了密林。“叽叽”嘟一下飞进绿叶中,“沙沙”哧一下溜进了黑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教学目的1.读懂课文,理解文意。2.体会象声词能使文章生动有趣,令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作用。3.积累象声词,学习巧妙运用象声词的写作技巧。4.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重点1.朗读、表演象声词,理解象…  相似文献   

9.
料﹃州川一拼犷小鸟有自己_的想法它要诊爸省妈妈才解)七少乌有自_己的计…划一帅仑要让树林和完萝了火小鸟儿喳喳喳@谭旭东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课有几个重点。”下午,炙热的太阳依然毫不吝啬地释放着它的“热情”,在我们不宽敞而又闷热的教室里,林老师投入地给我们上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相似文献   

11.
<正>巴瑶放(baiau)I东南亚的一个民族,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海域。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被认为是最后一支海洋游牧民族。他们是海洋的精灵,被称为最后一支海上游牧民族——巴瑶族,虽然贫穷,但是他们的快乐永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巴瑶族是东南亚一个规模很小的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马来西亚近海水晶般蔚蓝的珊瑚海  相似文献   

12.
巴学园     
看来,学校也不全都是“朋友”,因为,没有谁会想去杀死真正的朋友。这不由得使我们想到:喜不喜欢上学,不全是孩子的问题,学校也有问题。我们上的是什么样的学———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上个世纪,在遥远的日本,曾经有过这么一所学校,是孩子们喜欢去的。它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巴学园。  相似文献   

13.
1947—1948年,杜鲁门政府对巴基斯坦态度冷淡。这一时期杜鲁门政府婉言拒绝了巴基斯坦的求援要求,试图奉行英联邦战略,依靠联合国解决印巴克什米尔争端,并对印巴两国实施了武器禁运。杜鲁门政府对巴基斯坦态度冷淡的原因有四: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处于次重要地位,不愿与英国引起争端,重视印度甚于巴基斯坦,另外,也与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初步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生把《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推荐给我时,说这本书能让我想起童年许多的往事。阅读之后,这本书的确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然而更震撼我的,却是它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七位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作品.本书讲述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而来到了巴学园。  相似文献   

15.
桂祎明 《大学生》2022,(1):90-92
大城市的疫情风险普遍比小地方高,那么找个地理死角大概会更加安全一点儿.这个时候,世界上最靠北的人类定居点——斯瓦尔巴群岛吸引了我.在欧洲上学,格陵兰是一个能勾起我探索欲的地理单元,但是它1000多欧元的机票和岛上畸高的物价令我望而却步.斯瓦尔巴群岛则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替代品:首先,格陵兰的城镇主要位于这个大岛的南部,纬...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发现许多“巴(巴)”做词缀的词;名词如“锅巴”、“哑巴”、“盐巴”等,而形容词也有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而在东北方言中,更可以发现很多像“买巴”、“烧巴”“抽巴”之类“巴”做动词后缀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巴(巴)”表示的意思不同,如在名词后是构词语素,不能省略,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词素并起衬音作用,而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口语语体。不管怎么说,“巴”本来是一个实词,那么它是怎么演变虚化为词缀的呢?本文想从“巴”的本义,以及词义演变,最后到虚化为词缀之后的结构方式、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几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穆宾巴效应     
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都知道,冬天洗车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温水,温水一沾到车厢便会马上结成冰.温水的温度比冷水高,难道温水会比冷水结冰快?迄今为止,连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看似很平常的现象,却包含着自然之谜.  相似文献   

18.
小象巴巴尔     
布仑霍夫的童话用温暖的语言创造了小象巴巴尔的形象,他用这个形象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善美的种子:人和动物是完全可以和谐相处的。  相似文献   

19.
小象巴颂     
伶俐的小象被送到一所三年制学校学习表演,很快成为重点培养的学生,它的厄运由此开始……巴颂是一头小象。它出生在泰国南部的一个林场。它的母亲是一头劳工象。巴颂出生后就跟着母亲干活。母亲拖木材,它跟在后面拖点小东西,比如:主人的包裹、炊  相似文献   

20.
嘎玛堆巴     
嘎玛日棵星出现在天际时,她的光辉会洒落到江河池水里,这时候的水就变成了药水。如果那七天里,你每天洗一次澡的话,这一年你就不会得病。阿姨布赤说这话时,脸上很严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